国内影响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行为的表现形式,即几大“公害”,具体是指()。
第1题:
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新闻是新闻工作者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2题:
第3题:
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形成的行为准则规范是()。
A新闻纪律
B新闻道德
C新闻原则
D新闻政策
第4题:
根据《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新闻报道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行为,不利用职业之便()。
第5题:
媒体机构缺乏严格的虚假失实新闻惩治机制容易导致()。
第6题:
新时期的虚假新闻出现的新特点有()。
第7题:
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伦理层面的表现形式有()。
第8题:
甘惜分教授在《新闻理论基础》一书中认为构成新闻传播行为的三个要素是()。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造假新闻和有偿新闻
媒介公信力下降
公众知情权的丧失
社会秩序混乱
第11题:
获得报酬
谋取不正当利益
发泄私愤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根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管理办法》,有关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及其人员违法违规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最准确的表述是():()
A、编发虚假报道;
B、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等;
C、利用职务影响和职务便利要求采访、报道对象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做广告、订报刊、提供赞助等;
D、以上所有各项。
第14题:
新闻媒体公关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
A熟悉新闻工作规律
B保持坦诚的合作态度
C积极主动和新闻媒体沟通
D尊重新闻职业道德
E选择合适的新闻发布会地点
第15题:
国内影响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行为的表现形式,即几大“公害”,具体是指()。
A虚假新闻
B有偿新闻
C侵权新闻
D低俗新闻
E娱乐新闻
第16题:
新闻采编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
第17题:
新闻工作者判断、挖掘新闻的能力是指()。
第18题:
()是指记者和媒体通讯员,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发现、识别新闻和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察活动。
第19题:
近年来在我国新闻队伍中出现了不少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是()。
第20题:
虚假新闻
有偿新闻
侵权新闻
低俗新闻
娱乐新闻
第21题:
虚假新闻的数量有所减少
虚假新闻开始入侵严肃新闻领域及传统媒体之间联动刊发虚假新闻
报网联动为虚假失实新闻提供了新渠道以及虚假失实新闻题材呈现跨国性特点
虚假新闻信息来源日趋社会化及其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和快速化
第22题:
商业炒作、编造新闻
为了个人名利而策划虚假新闻
为求典型、任意拔高
新闻敲诈、丢失客观
第23题:
新闻纪律
新闻道德
新闻原则
新闻政策
第24题:
媒体机构在新闻采编流程管理上的漏洞
记者应该加强自身内在修养
一味抢新闻时效性导致的虚假失实新闻
媒体行业不需要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