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简述西周初年的分封
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或谓之“分诸侯,建藩卫”。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有三种原因:一为周王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诸侯对天子有隶属关系,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缴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事君主,在封国内业实行分封制,层层分封。这样,就形成了政治宝塔,压在广大劳动人民头上。自天子至士,为各级贵族,庶民主要是农业劳动者。
第2题:
简述西周市场原则。
市场管理。西周固定的市多设于王城或诸侯国都之内,少数设于交通要道。其市场指导原则为“凡治市之货贿、六畜、珍异,亡者使有,利者使阜,害者使亡,靡者(奢侈品)使微。”
价格管制。商品价格由政府任命的贾师制定,价格相近的不同商品排列在附近地段,以便不同社会身份者购买。当时认为,奢侈品与日用商品的价格走向反映民风好坏。
第3题:
第4题:
简述西周社会调查情况的上报方式
1.逐极上报
2.职位高的官员可直接将调查情况向天子陈述
3.行人采集之风,应“献于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略
第5题:
简述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及影响。
社会调查是行政决策的基础,是秘书机构的一项重要业务。西周统治者在立国伊始的一些做法,事实上建立了社会调查制度。西周的社会调查工作由专人总管,由多种人员承担调查,调查的时间、方法、情况的上报、汇集都有规定,形成一套较严密的制度。社会调查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是对社会现状的综合调查。明智的统治者可以从中“知天下”,觉察到隐伏的危机,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来缓和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意义:
(1)西周进行的规模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时间如此之长的社会调查,是我国古代国家管理工作中的一大创举。它所以能实行并长期坚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级政府中普遍设置了秘书,行人是中央政府的秘书官员,将调查情况从乡、邑、国上报天子的工作,也由各级秘书承担,所以,这又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一大创举。
(2)这一制度除了被东周继承,直到西汉还在实行,这说明我国秘书有着注重社会调查,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以供领导者决策参考的优良传统。
略
第6题:
关于上报情况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7题: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
第8题:
疑狱平议、上报复审的奏谳制度创设于()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简述西周文化特征
1、西周都邑迄今未发现城墙;迄今未发现西周王陵。
2、西周墓葬以仰身直肢葬为主,不流行腰坑殉狗和殉人等习俗,随葬青铜礼器以食器中的鼎、簋为核心,随葬陶器以鬲、罐为核心。墓葬中常见“毁兵”习俗,流行拆车葬,与马分开埋葬。
3、青铜工艺衰退,造型和纹饰趋于简单化。但有铭铜器却增多。青铜酒器在西周中期以后大大减少;
4、甲骨文发现不多,卜甲、卜骨一般用方钻方凿,刻辞细小;金文有了新发展,常见长篇铭文,有些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5、建筑用砖、瓦。
第13题:
第14题:
简述西周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周人极端重视农业。但是考察周人的重农,他们不是仅把农耕当做简单的生产行为,而是赋予它以某种“政道”含义。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的政治含义:一是继承传统,因为稼穑之事是周家“王业”之所起;二是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所以,与周公的重农相应,《诗经》的《周颂》、《大雅》、《小雅》中,保存了大量农事典礼的诗篇,体现着西周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略
第15题:
西周社会调查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1.鉴于商灭亡的教训,慑于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
2.周初统治者对新的统治区域缺乏了解
3.西周统治者重人治,轻鬼神
4.社会调查是周的传统
略
第16题:
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哲学理论基础和具体科学原理。哲学理论基础是从世界观的高度奠定认识社会的价值观念。资产阶级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人本主义和实证主义;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作为指导的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具体科学原理是社会调查研究一般方法、具体方法和技术的理论根据,包括统计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等。
略
第17题:
简述西周社会调查兴起的原因。
第18题:
简述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
第19题:
简述西周“五听”审判方式。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商朝
西周
秦朝
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