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是()
第1题:
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因为:
①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
②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
③再次,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略
第2题:
审美趣味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趣味无可争辩的观点是错误的。
(1)我们必须把审症状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个人的审美趣味无论具有多大的分歧,它总是要在审美对象当中进行选择,它所做出的评价也必须符合对象的审美价值,健康良好的趣味总是与对象的属性较为一致。
(2)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这是因为,审美理想作为主体最高的审美追求,乃是主体进行任何审美活动的最高指导原则。与之相比,审美趣味显然处于较低的层次。好的审美趣味必然不会完全局限于对象的具体特征,而是积极地把对象与主体的审美理想联系起来,由此做出的选择和评价才是真正具有普遍性的。
略
第3题:
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审美需要
B审美趣味
C审美主体
D审美对象
E审美经验
第4题:
艺术欣赏往往表现为,接受主体在适当的氛围中,内在的()与审美对象相碰撞,对象的主体特色、艺术风范迎合了欣赏者的趣味,并激发起审美再创造的潜能,欣赏者不期而然地进入了审美兴奋、愉悦状态。
审美趣味结构
略
第5题:
审美对象的核心是()
第6题:
区分敌意性攻击与工具性攻击的标准是是否()
第7题:
技术的特征是()
第8题:
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
审美偏爱影响审美能力。
审美偏爱和审美选择是审美能力的体现。
审美趣味是个人文化的产物,是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的产物。
第9题:
审美态度
审美需要
审美期待
审美标准
审美理想
第10题:
审美需要
审美趣味
审美主体
审美对象
审美经验
第11题:
文学的审美性
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
文学的趣味性
文学的普及性
第12题:
主体的创造性
历史的传统性
社会的普及性
与对象属性的一致性
第13题:
区分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是()
A主体的创造性
B历史的传统性
C社会的普及性
D与对象属性的一致性
第14题:
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
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
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
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
第15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根据()对审美趣味的制约程度来衡量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是否成熟。
A审美态度
B审美需要
C审美期待
D审美标准
E审美理想
第16题:
美等于审美对象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意味着()。
第17题:
景观美学质量的衡量标准是()
第18题:
毛泽东文学思想的核心问题是()
第19题:
审美目的
审美风尚
审美趣味
审美动机
第20题:
由审美主体的境遇、性格、职业、文化修养、成长环境和实践活动等不同
造成审美主体观点、标准、能力的不同
对同一审美对象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评价
受特定审美趣味与审美观念的指导和制约
第21题:
历史性和经验性的统一
革命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
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第22题:
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
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
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
第23题:
第24题:
人的胸怀的扩大
审美对象的扩大
审美主体品味的提升
非美的对象成为审美对象根于人性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