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系统的钾流失的可能途径是什么?如何提高钾的利用效率?

题目

农业生态系统的钾流失的可能途径是什么?如何提高钾的利用效率?


相似考题
更多“农业生态系统的钾流失的可能途径是什么?如何提高钾的利用效率?”相关问题
  • 第1题:

    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


    正确答案:(1)确立合理的教育发展目标;
    (2)学校规模适度;
    (3)教育布局合理;
    (4)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
    (5)实现教育产权社会化。

  • 第2题:

    如何利用农业推广的方法、提高推广效率?


    正确答案: (1)未曾推广过的技术;
    (2)曾经推广过的技术;
    (3)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
    (4)当地实际出发选择推广方法;
    (5)要根据不同农民各自的接受速度分别指导。

  • 第3题:

    提高软件效率的途径是什么?


    正确答案: 提高软件的复用性。

  • 第4题:

    提高注水系统效率的途径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合理布置注水站,努力降低压力损失;
    合理选用注水设备;
    减小泵管压差;
    降低管网压力损失;
    局部增压。

  • 第5题:

    简述提高钾利用效率的方法?


    正确答案: 1、尽量将作物秸秆还田寄施用草木灰,以保持土壤中钾素平衡和供应作物钾素营养需要;
    2、施用有机肥(如人畜粪肥)、种养绿肥(如菊科、十字花科、苋科等富钾绿肥植物);
    3、因地制宜,改变钾肥的施用方法,合理施用化学钾肥和矿物钾肥;
    4、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建设,合理灌溉,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

  • 第6题:

    请列出农业生态系统次级生产过程的能量平衡式,解释每一项,并指出如何提高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效率。


    正确答案: P.生产量=NI未被利用的能量+I被利用的能量
    =NI未被利用的能量+A同化能+R1体增热消耗+R2维持能+R3运动耗能+G固态排泄+U液态排泄+F气态排泄
    1.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饲料来源,开发草山草坡,发展氨化秸秆养畜,全面使用配合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
    2.培育,改良和推广优良畜禽渔品种,提高良种推广率,提高次级生产力;
    3.适度集约养殖,加强畜禽渔环境控制和设施工程建设,贾少维持能和其他消耗;
    4.推广鱼畜禽结合,综合养殖,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和废弃物。
    1.发展草食动物;
    2.充分利用水层;
    3.发展腐生食物链生产;
    4.沼气和堆肥的利用;
    5.综合养殖。

  • 第7题:

    世界水资源问题的解决途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正确答案:增加非传统的供水水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农业生态系统氮的输入和输出的可能途径,有什么途径可以提高农业的氮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态系统的氮流失?

    正确答案: 土壤氮素——植物吸收——动物,人——排泄,有机肥——农田——土壤
    土壤氮素——淋洗,径流——损失——水体——灌溉——土壤
    土壤氮素——硝化,反硝化——气态氮——大气分子氮——生物固氮——NH4——降水——土壤
    输入土壤的氮素主要有生物固氮,施用的化肥和有机肥,降水和干沉降,灌溉水和种子、种畜带入的氮。
    输出的氮素,收获作物移出的,气态,液态或途经损失。
    提高措施:
    1.大力推广包括生物固氮的耕作制度共生固氮、自生固氮、联合固氮。
    2.推广应用环境友好的新型氮肥肥料——缓释,控释肥料。
    3.改进氮肥的施用方法,因地,因作物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深施氮肥,叶面喷肥,适期施用,加强谁的管理。
    4.加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利用,秸秆还田,沼气利用,粪便直接还田,复合种植体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农业生态系统氮素的主要输入和输出途径有哪些?如何合理利用?

    正确答案: 农业中氮素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生物固氮和化学固氮
    氮素的损失主要有三个方面:
    1、挥发损失,即由于有机质的燃烧分解或其他原因导致氨的挥发损失。
    2、氮的淋失,主要是硝态氮由于雨水或灌溉水淋洗而损失;在水田中或土壤通气不良时,硝态氮受反硝化作用而变成游离氮,导致氮素损失。
    3、弄清氮在土壤中的转化规律,以及防止氮素损失、提高肥效的有效措施,是合理施用氮肥的基本前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提高注水效率的途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合理布置注水站,努力降低压力损失;2、合理选用注水设备3、减小泵管压差;4、降低管网压力损失;5、局部增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农业生态系统氮的输入输出途径有哪些?如何提高农业的氮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态系统的氮流失?

    正确答案: 农业生态系统氮的输入输出途径包括有: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土壤亚系统,在土壤中经各种转化和移动过程后,又不同程度地离开土壤亚系统,形成了土壤--生物--大气--水体紧密联系的氮素循环。
    (1)土壤和生物之间氮素循环;
    (2)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氮素循环;
    (3)土壤与水体之间氮素循环。
    输入土壤的氮素主要包括生物固氮、施用的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料、降水和干沉降、灌溉水以及种子和种蓄等带入的氮量。从土壤输出的氮素除了随收获物移出的胆量以外,还有通过各种气态与液态方式或途径损失的氮量。
    发展循环农业,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是提高氮素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常可采用以下的方法:
    (1)作物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或堆沤还田;
    (2)畜禽粪便直接还田或堆沤还田;
    (3)利用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制造沼气,再将“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物质综合利用到农业生产中; (4)构建种植业和养殖业复合体系,实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物质的循环利用,例如,猪-沼-果模式、猪-沼-鱼模式、鸭稻共作模式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确立合理的教育发展目标;
    (2)学校规模适度;
    (3)教育布局合理;
    (4)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
    (5)实现教育产权社会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农业生态系统氮的输入输出途径有哪些?如何提高农业的氮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态系统的氮流失?


    正确答案: 农业生态系统氮的输入输出途径包括有: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土壤亚系统,在土壤中经各种转化和移动过程后,又不同程度地离开土壤亚系统,形成了土壤--生物--大气--水体紧密联系的氮素循环。
    (1)土壤和生物之间氮素循环;
    (2)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氮素循环;
    (3)土壤与水体之间氮素循环。
    输入土壤的氮素主要包括生物固氮、施用的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料、降水和干沉降、灌溉水以及种子和种蓄等带入的氮量。从土壤输出的氮素除了随收获物移出的胆量以外,还有通过各种气态与液态方式或途径损失的氮量。
    发展循环农业,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是提高氮素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常可采用以下的方法:
    (1)作物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或堆沤还田;
    (2)畜禽粪便直接还田或堆沤还田;
    (3)利用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制造沼气,再将“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物质综合利用到农业生产中; (4)构建种植业和养殖业复合体系,实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物质的循环利用,例如,猪-沼-果模式、猪-沼-鱼模式、鸭稻共作模式等。

  • 第14题:

    简述提高不同种类资产的利用效率的途径。


    正确答案: 1.固定资产:合理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改善固定资产构成,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管好用好固定资产,适当提高折旧率,建立健全补偿固定资产有形磨损的折旧制度。
    2.流动资产:在机会成本与收益之间进行比较,选择一个对流动资产合适的持有额度。1、合理确定企业生产结构,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增加收入。2、改进生产激素和组织管理,尽可能缩短生产周期。3、科学制定各种物资消耗定额,节约生产开支,减少在产品资金占用。4、改善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工作,缩短资金在流通领域的时间。5、加强贷款的计划性,合理使用信贷资金,避免资金积压和增加不必要的利息支出、6、及时办理结算、收回欠款,降低结算资金占用额。
    3.无形资产: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提高对无形资产的重视。专利战略、质量信誉战略、名牌战略。

  • 第15题:

    农业生态系统氮素的主要输入和输出途径有哪些?如何合理利用?


    正确答案: 农业中氮素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生物固氮和化学固氮;氮素的损失主要有三个方面:挥发损失,即由于有机质的燃烧分解或其他原因导致氨的挥发损失;氮的淋失,主要是硝态氮由于雨水或灌溉水淋洗而损失;在水田中或土壤通气不良时,硝态氮受反硝化作用而变成游离氮,导致氮素损失。
    弄清氮在土壤中的转化规律,以及防止氮素损失、提高肥效的有效措施,是合理施用氮肥的基本前提。

  • 第16题: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调控途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扩源
    (2)强库
    (3)截流
    (4)减耗

  • 第17题:

    试述农业生态系统氮的输入和输出的可能途径,有什么途径可以提高农业的氮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态系统的氮流失?


    正确答案: 土壤氮素——植物吸收——动物,人——排泄,有机肥——农田——土壤
    土壤氮素——淋洗,径流——损失——水体——灌溉——土壤
    土壤氮素——硝化,反硝化——气态氮——大气分子氮——生物固氮——NH4——降水——土壤
    输入土壤的氮素主要有生物固氮,施用的化肥和有机肥,降水和干沉降,灌溉水和种子、种畜带入的氮。
    输出的氮素,收获作物移出的,气态,液态或途经损失。
    提高措施:
    1.大力推广包括生物固氮的耕作制度共生固氮、自生固氮、联合固氮。
    2.推广应用环境友好的新型氮肥肥料——缓释,控释肥料。
    3.改进氮肥的施用方法,因地,因作物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深施氮肥,叶面喷肥,适期施用,加强谁的管理。
    4.加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利用,秸秆还田,沼气利用,粪便直接还田,复合种植体系。

  • 第18题:

    简述如何提高烟叶钾含量?


    正确答案: (一)选择优良品种烟草品种之间,由于遗传因素方面的影响,对品质有明显作用,其品种之间烟叶钾含量有较大差距。
    (二)氮肥用量适中配比合理。适当增施氮肥,可以提高烟叶钾的含量,
    (三)充分利用优越的环境资源,提高有利自然资源经济效应。就农业气象而言,植物(烟草作物)活跃生长温度是日均温20℃以上,
    (四)低起垄,深栽烟,高培土,促根系发育良好。俗言:根深叶茂。根系发育良好,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老烟农讲烟株“霸王根”发育越多,耐旱能力越强,遇风雨不易倒伏,产量、品质可明显提高。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如何提高烟叶钾含量?

    正确答案: (一)选择优良品种烟草品种之间,由于遗传因素方面的影响,对品质有明显作用,其品种之间烟叶钾含量有较大差距。
    (二)氮肥用量适中配比合理。适当增施氮肥,可以提高烟叶钾的含量,
    (三)充分利用优越的环境资源,提高有利自然资源经济效应。就农业气象而言,植物(烟草作物)活跃生长温度是日均温20℃以上,
    (四)低起垄,深栽烟,高培土,促根系发育良好。俗言:根深叶茂。根系发育良好,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老烟农讲烟株“霸王根”发育越多,耐旱能力越强,遇风雨不易倒伏,产量、品质可明显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

    正确答案: (1)确立合理的教育发展目标;
    (2)学校规模适度;
    (3)教育布局合理;
    (4)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
    (5)实现教育产权社会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提高注水系统效率的途径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合理布置注水站,努力降低压力损失;
    合理选用注水设备;
    减小泵管压差;
    降低管网压力损失;
    局部增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提高钾利用效率的方法?

    正确答案: 1、尽量将作物秸秆还田寄施用草木灰,以保持土壤中钾素平衡和供应作物钾素营养需要;
    2、施用有机肥(如人畜粪肥)、种养绿肥(如菊科、十字花科、苋科等富钾绿肥植物);
    3、因地制宜,改变钾肥的施用方法,合理施用化学钾肥和矿物钾肥;
    4、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建设,合理灌溉,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农业生态系统的钾流失的可能途径是什么?如何提高钾的利用效率?

    正确答案: 农业生态系统的钾流失的可能途径主要有:
    (1)作物秸秆的燃烧后容易导致钾素的流失。
    (2)水土流失导致钾素的损失。
    提高钾的利用效率的措施主要有:
    (1)尽量将作物秸秆还田及施用草木灰,以保持土壤中钾素平衡和供应作物钾素营养需要。
    (2)施用有机肥(如各类粪肥)、种养绿肥(特别是种植一些野生的富钾绿肥植物如菊科植物、十字花科植物、苋科的水花生、红萍)也是补充土壤钾素的有效途径。
    (3)因地制宜,改变钾肥施用方法,合理施用化学钾肥和矿物钾肥,如钾镁肥、钾钙肥、和盐湖钾肥等,并注意工业废渣的利用,以补充农业生态系统内的钾肥亏损。
    (4)由于土壤中钾素易被淋失,因此,需要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建设,特别是坡耕地的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并进行合理灌溉,避免钾素养分资源的流失,同时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和氮、磷、钾平衡施肥,以提高钾素肥料的利用效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