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王安石的经济改革内容。

题目

简述王安石的经济改革内容。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王安石的经济改革内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经常项目管理措施的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1)根据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规定,我国境内所有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凡经常账户项目下的对外支付,只要具有有效凭证或文件,就可到外汇指定银行,按当日挂牌汇率购买所需外汇,无须再经过外汇管理局的审批。
    (2)我国售汇制的实施,经历了两个步骤,第一是从1994年初开始,率先对国有外贸、工贸企业的进口贸易及进口贸易从属项目的用汇实行了售汇制;第二是从l996年起,对所有国内居民,包括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人居民经常项下的用汇实行按需原则的售汇制。

  • 第2题:

    简述汉代刑制改革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1)汉代刑制改革源于“缇萦上书”。
    (2)汉文帝时期的改革内容是:以徒刑、笞刑、死刑分别取代黥刑、劓刑和斩趾刑。即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劓刑改为笞300,斩左趾改为笞500,斩右趾改为弃市。
    汉文帝改革出现的问题:斩右趾改为弃市,扩大了死刑范围;以笞刑替代劓刑和斩左趾,受刑者都被打死。
    (3)汉景帝时期的改革内容是:第一、减少笞数。最终将劓刑改为笞100,斩左趾改为笞200;第二、制定法令规范笞刑。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以及中途不准更换行刑人等。
    (4)改革意义:文景时期废除肉刑的改革,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重大。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为封建制五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 第3题:

    简述清末新政产生的原因、主要改革内容及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清王朝在义和团战争中几乎垮台。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植,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并欺骗人民,还在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期间,便发布“罪已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等限期奏报。1901年四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的机构,从此逐步推出各项新政。
    内容:
    一、改革官制。即裁旧衙门、添新衙门的“官制改革”,但是这丝毫没有触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也没能革除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种种弊端。
    二、改革兵制。建立按西方国家的营制、采用洋操训练,把兵制编练成使用洋枪洋炮的“常备军”。
    三、改革学制。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
    四、主要是为工商业的振兴立法和给予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以奖励。
    影响:综观“新政”,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显得支离、敷衍、拖沓,缺乏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根本问题在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从朝廷到地方体现着封建专制统治的整套机构,丝毫没有触动。不少新政流于一纸空文。这使得人们对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诚意产生了怀疑,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于是日益激烈。

  • 第4题:

    简述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一)用知识经济更新我国政府管理理念
    (二)使政府组织向扁平型学习型组织转化
    (三)政府职能以科技教育为核心进行配置
    (四)把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作为我国政府的一项战略任务
    (五)创造新的政府管理模式

  • 第5题: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结局。


    正确答案:王安石变法触犯了许多人的既得利益,一开始就遭到了守旧派的激烈反对。他们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幼的宋哲宗继位,由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她执政后,立即起用司马光等反对新法者。在高氏的支持下,司马光等逐步废除了王安石的全部新法。

  • 第6题:

    简述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 我国近年来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1998年1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了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开始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将城镇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人群扩大到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非职工城镇居民。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对包括医疗保障制度在内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1)坚持“低水平、广覆盖”,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2)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形成新的筹资机制。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
    (3)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4)实行多支柱的医疗保险体系。为了不降低一些特定行业职工现有的医疗消费水平,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作为过渡措施,允许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5)妥善解决有关人员的医疗待遇。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 (一)用知识经济更新我国政府管理理念
    (二)使政府组织向扁平型学习型组织转化
    (三)政府职能以科技教育为核心进行配置
    (四)把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作为我国政府的一项战略任务
    (五)创造新的政府管理模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王安石的经济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 第一,经济行政机构的改革。设立新的财政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
    第二,均输法。
    第三,市易法。
    第四,青苗法。
    第五,募役法。
    第六,农田水利法。
    第七,方田均税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国民政府时期秘书工作的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 (1)1927年至1933年的改革,1928年6月,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了《改革县政府书吏及改编政务警察令》,同年,还颁布了《暂行公文革新办法》,次年,又颁布了《划一公文用纸办法》,这次改革重点是制定了公文程式,确定了新的行文关系,上述条令、规则成为国民政府公文工作的基本模式。
    (2)1933年至1935年的改革,国民政府提出了“提高行政效率,建立万能政府”的口号,推行“行政效率运动”,它以“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为中心,在内政部次长甘乃光主持下,对秘书工作进行再次整顿、改革。“文书档案改革运动”又以“文书档案连锁法”为中心内容,即规定各机关由总收发室将全部收文、发文分类、编号、登记,然后,将公文送往主办单位。此外,对公文的会稿、收发文簿格式、标点符号、减少公文往复等也作了规定。
    (3)1938年至1945年的改革,这次改革的中心内容是推行“行政三联制”,将行政工作中的设计、执行、考核三者联系起来。此外,对公文的判行、会稿、承转、叙法、编号等提出了改革方法。颁行了《公文改良办法》、《处理案件注意要点》等条令。
    (4)1947的改革,国民政府组织了一次规模甚大的“文书工作竞赛运动”,专门成立了“工作竞赛推行委员会”,拟制了《文书处理竞赛实行办法纲要》、《缮写工作竞赛实施办法纲要》、《档案管理竞赛实施办法纲要》三个规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 英国改革内容:
    1.重新界定和优化行政组织职能,将部分职能市场化
    2.以加强中央宏观调控权为宗旨,调整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
    3.以效率为中心,改革行政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
    4.重视信息技术对行政改革的支持
    5.改革人事制度
    6.增强政府的回应性,优化公共服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反应社会经济改革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在土地制度方面,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公有。
    2、在社会生产方面,推行以小农经济为雏形的经营方式。
    3.提倡男女平等。
    4、在对外关系方面,反对闭关自守,主张各国互通有无,但坚决维护主权,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 第12题: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正确答案: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固然是反对派势力过于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次变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所谓变法,只是对封建统治的某些环节做部分改良,因之就不可能牺牲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去改善广大农民的处境。变法后,原来社会上最突出的土地兼并问题并未解决,贫苦农民从新法中得到的好处甚少,因之新法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所以变法运动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也就随之失败。

  • 第13题: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正确答案:(1)积贫局面改善: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局面。变法以后,可是,有些变法的措施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积弱局面的改善:王安石变法也使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 第14题:

    简述英国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英国改革内容:
    1.重新界定和优化行政组织职能,将部分职能市场化
    2.以加强中央宏观调控权为宗旨,调整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
    3.以效率为中心,改革行政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
    4.重视信息技术对行政改革的支持
    5.改革人事制度
    6.增强政府的回应性,优化公共服务

  • 第15题:

    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及结果。


    正确答案: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宣布农奴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祝所有,农民可也按照规定赎买一块“份地”。
    为了管理农民规定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农民落入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之下。1864年,在省、县都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1870在年城市建立杜马和自治局。1864年参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结果。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农奴主主持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更大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农业方面:农民阶级出现分化——出现了少数富农和大批破产农民,农民破产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工业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继英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政治上: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对政治上层建筑也做了局部调整。但是,俄国农奴制改革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它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主要指它保留了大量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取得的“份地”面积小、质量差,并且付出的赎金高出地价好几倍,获得“解放”的农民又在“工役制”或“对分制”的形势下,重新遭受地主的盘剥。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去换取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致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没有改变,沙皇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 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王安石的经济思想内容。

    正确答案: 第一,抑制兼并。他认为兼并指“大农”、富工、豪贾对城市平民和乡村农民的土地兼并以及高利货等形式的剥削。他认为国家不能掌握控制经济活动的权力,人人都可进行兼并。即采取自由经济政策,政府不控制,则兼并必然产生。他把抑制兼并当作国家重要职能。
    第二,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王临川集》卷39载其言“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也。”他认为财富生产有二,即劳动与自然。“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他已认识到流通过程不能生产财富。
    第三,工矿贸易政策。干涉与放任兼而有之。王安石既不完全否定经济干涉,却较倾向于经济放任政策。王安石虽然在国家职能上欣赏专卖政策,而在盐铁酒茶一类物品的专卖问题上却尽少地采用干涉办法而尽多地推行放任政策。
    第四,财政思想。
    (1)肯定财政在政治中的首要作用。儒家一般不言利,“贵义而贱利”。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公开讲理财之术的第一个儒家政治家。《王临川集》卷73云:“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周公岂为利哉!”
    (2)强调生产与财政的统一。提出“取天下之财以从天下之费”。
    (3)把财政作为抵制兼并的工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新公共管理运动下的法国行政改革内容和评价。

    正确答案: 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法国的行政制度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法国中央政府与地方关系的变化,此外还有私有化、采用市场机制进行行政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包括中央取消了对各级地方政府的监管,地方民选机构权力明显增强,将省和大区的地方事务管理权由中央官员手中转到民选的地方官员手中,扩大了民主。在法国这样一个中央高度集权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中,这次改革是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并为以后更好地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汉代刑制改革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 (1)汉代刑制改革源于“缇萦上书”。
    (2)汉文帝时期的改革内容是:以徒刑、笞刑、死刑分别取代黥刑、劓刑和斩趾刑。即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劓刑改为笞300,斩左趾改为笞500,斩右趾改为弃市。
    汉文帝改革出现的问题:斩右趾改为弃市,扩大了死刑范围;以笞刑替代劓刑和斩左趾,受刑者都被打死。
    (3)汉景帝时期的改革内容是:第一、减少笞数。最终将劓刑改为笞100,斩左趾改为笞200;第二、制定法令规范笞刑。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以及中途不准更换行刑人等。
    (4)改革意义:文景时期废除肉刑的改革,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重大。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为封建制五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及结果。

    正确答案: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宣布农奴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祝所有,农民可也按照规定赎买一块“份地”。
    为了管理农民规定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农民落入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之下。1864年,在省、县都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1870在年城市建立杜马和自治局。1864年参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结果。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农奴主主持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更大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农业方面:农民阶级出现分化——出现了少数富农和大批破产农民,农民破产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工业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继英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政治上: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对政治上层建筑也做了局部调整。但是,俄国农奴制改革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它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主要指它保留了大量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取得的“份地”面积小、质量差,并且付出的赎金高出地价好几倍,获得“解放”的农民又在“工役制”或“对分制”的形势下,重新遭受地主的盘剥。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去换取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致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没有改变,沙皇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