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样本量呈反向变动关系。
第1题:
样本量大小与()成正向关系。
A、可信赖程度
B、可容忍误差
C、预期总体误差
D、抽样风险
第2题:
在实质性测试时,如果由抽样所推断的总体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不能接受重估的抽样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是因为( )。
A.抽样风险与样本数量成反向变动关系,增加样本量有助于降低抽样风险
B.原程序的效率可能不如替代审计程序的效率高
C.所说的总体误差是推断的,执行替代审计程序有助于证实推断的可信性
D.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有助于减少已发现的错误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在以下因素中,除()外,均与样本成正向关系。
第6题:
审计人员在设计样本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
第7题:
在审计抽样中需要确定样本规模时,()与样本规模成反方向变动。
第8题:
预计总体标准差
可容忍误差
可靠性程度
预计总体误差
第9题:
可容忍误差
总体规模
预期总体误差
可信赖程度
第10题: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可信赖程度
可容忍误差
预期总体误差
第11题:
预期总体误差
可信赖程度
检查风险
抽样风险
第12题:
可容忍误差越小,需选取的样本量越小
预期误差越小,需选取的样本量越大
可信赖程度要求越高,需选取的样本量越大
在控制测试中,样本规模与总体变异性呈正向变动
第13题:
在设计样本考虑的基本因素中,注册会计师认同的是( )。
A.可信赖程度与样本量呈反向关系
B.可容忍误差与样本量呈反向关系
C.信赖不足风险、信赖过度风险与样本量呈正向关系
D.预期总体误差与样本量呈正向关系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下列关于样本规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17题:
在确定样本量时,审计人员应考虑()。
第18题:
下列因素中,与所选取的样本数量同向变动的是()。
第19题:
审计总体规模
可信赖程度
可容忍误差
预期总体误差
第20题:
审计目标和分层
可信赖程度、可容忍误差和预期总体误差
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
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第21题: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向变动关系
可容忍误差与样本规模成反向变动关系
预计总体误差与样本规模成反向关系
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很小
第22题:
样本规模与总体变异性呈同向变动关系,即总体变异性越大,样本规模越大
样本规模与可容忍偏差率呈反向变动关系,即可容忍偏差率越小,样本规模越大
在既定的可容忍偏差率下,样本规模与预计总体偏差率呈同向变动关系,即预计总体偏差率越大,样本规模越大
样本规模与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呈反向变动关系,即可接受的抽样风险越小,样本规模越大
第23题:
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消除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均可以量化
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呈反向变动关系
统计抽样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无需注册会计师进行职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