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BOT公司国际竞争战略的演变。 英国BOT公司是一家以个人护理产品、清洗剂、清洁用品等为主要产品的跨国企业。20世纪80年代初,该公司进入印度市场。在最初的一年里产品销售比较顺利,取得了一定成功,其生产的一次性尿布占了印度市场的70%以上。但两年后,市场份额下降到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该尿布是在英国设计开发的,而没有根据印度的市场需求习惯进行改进,而印度T&N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尿布更符合印度人的消费需要。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分析后,英国BOT公司重新设计开发了一种新的一次性尿布,更加符合印度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市场销售份额重新上升,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再次恢复到50%,并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 BOT公司是如何扭转市场下跌局面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战略?
第1题:
第2题:
外国在华投资始于()。
第3题:
材料一: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第4题:
16世纪时,从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第5题:
宝洁公司和一次性尿布 宝洁(P&G)公司以其寻求和明确表达顾客潜在需求的优良传统,被誉为在面向市场方面做得最好的美国公司之一。其婴儿尿布的开发就是一个例子。 1956年,该公司开发部主任维克·米尔斯在照看其出生不久的孙子时,深切感受到一篮篮脏尿布对家庭主妇的烦恼。洗尿布的责任给了他灵感。于是,米尔斯就让手下几个最有才华的人研究开发一次性尿布。 一次性尿布的想法并不新鲜。事实上,当时美国市场上已经有好几种牌子了。但市场调研显示:多年来这种尿布只占美国市场的1%。原因首先是价格太高;其次是父母们认为这种尿布不好用,只适合在旅行或不便于正常换尿布时使用。调研结果还表明,一次性尿布的市场潜力巨大。美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正处于战后婴儿出生高峰期。将婴儿数量乘以每日平均需换尿布次数,可以得出一个大得惊人的潜在销量。宝洁公司产品开发人员用了一年的时间,力图研制出一种既好用又对父母有吸引力的产品。产品的最初样品是在塑料裤衩里装上一块打了褶的吸水垫子。但1958年夏天现场试验结果,除了父母们的否定意见和婴儿身上的痱子以外,一无所获。于是又回到图纸阶段。 1959年3月,宝洁公司重新设计了它的一次性尿布,并在实验室生产了37000个,样子相似于现在的产品,拿到纽约州去做现场试验。这一次,有三分之二的试用者认为该产品胜过布尿布。行了!然而,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成本和提高新产品质量。为此要进行的工序革新,比产品本身的开发难度更大。一位工程师说它是“公司遇到的最复杂的工作”。生产方法和设备必须从头搞起。不过,到1961年12月,这个项目进入了能通过验收的生产工序和产品试销阶段。公司选择地处美国最中部的城市皮奥里亚试销这个后来被定名为“娇娃”(Pampers)的产品。发现皮奥里亚的妈妈们喜欢用“娇娃”,但不喜欢10美分一片尿布的价格。因此,价格必须降下来。降多少呢?在6个地方进行的试销进一步表明,定价为6美分一片,就能使这类新产品畅销,使其销售量达到零售商的要求。宝洁公司的几位制造工程师找到了解决办法,用来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把生产能力提高到使公司能以该价格在全国销售娇娃尿布的水平。 娇娃尿布终于成功推出,直至今天仍然是宝洁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它表明,企业对市场真正需求的把握需要通过直接的市场调研来论证。通过潜在用户的反映来指导和改进新产品开发工作。企业各职能部门必须通力合作,不断进行产品试用和调整定价。最后,公司做成了一桩全赢的生意:一种减轻了每个做父母的最头疼的一件家务的产品,一个为宝洁公司带来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新财源。(资料来源: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从宝洁公司尿布成功开发的案例谈谈企业市场营销调研的重要性。宝洁公司是如何进行市场调研的?
第6题:
英国BOT公司国际竞争战略的演变。 英国BOT公司是一家以个人护理产品、清洗剂、清洁用品等为主要产品的跨国企业。20世纪80年代初,该公司进入印度市场。在最初的一年里产品销售比较顺利,取得了一定成功,其生产的一次性尿布占了印度市场的70%以上。但两年后,市场份额下降到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该尿布是在英国设计开发的,而没有根据印度的市场需求习惯进行改进,而印度T&N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尿布更符合印度人的消费需要。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分析后,英国BOT公司重新设计开发了一种新的一次性尿布,更加符合印度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市场销售份额重新上升,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再次恢复到50%,并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 为什么BOT公司在印度的市场销售最初没有取得稳定上升的效果?
第7题:
、进入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自恃富强,动违禁令……日形狂诞”,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第8题:
最早提出ERP概念的咨询公司在()。
第9题:
16世纪时从英国到印度的最近航路是:()
第10题: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纵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亡史,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
第11题:
英国
美国
印度
中国
第12题:
荷兰东印度公司
俄罗斯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
美国弗吉利亚公司
第13题:
英美学者一般认为现代股份公司的鼻祖是()
第14题:
17世纪西方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一些国家纷纷建立“东印度公司”,其中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最为人熟知。下列国家中,也建立“东印度公司”的是()。
第15题:
16世纪时,如果一个英国商人想到印度去收购棉花,他应该走的最近的航线为()
第16题:
在1859~1905年间,印度社会出现的对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变化是()。
第17题:
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公司,它是由()人出资组建的。
第18题:
某公司计划对一次性尿布市场进行市场调研,但对所需调研的问题和内容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想法。为此,应该采用的调研方法是()。
第19题:
英国东印度公司
第20题: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称作“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股份公司。1600年12月31日由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它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
第21题:
进入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自恃富强,动违禁令……日形狂诞”。1833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英国这样做的出发点是()
第22题:
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区→印度
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第23题:
政治和法律因素
社会和文化因素
技术因素
经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