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简单音节(0~3个月)
第二阶段,连续音节(4~8个月)
第三阶段,模仿音节(9~12个月)标志着儿童说话已经开始萌芽
更多“简述儿童语言的准备。”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儿童的思维活动与儿童语言。


    正确答案:儿童在掌握语言以前更多的是利用直觉,而不是利用语言来思维.儿童的思维还算不上抽象思维.虽然这时语言不但是儿童学习的对象,而且在培养儿童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察,儿童在手势思维和直觉思维阶段,不但逐步把手势和直觉同词语联系起来,而且词语也帮助儿童发展了这一阶段的思维活动.

  • 第2题: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评价的原则。


    正确答案: (1)客观公正原则。
    (2)连续全面性原则。
    (3)诊断有针对性原则。
    (4)参照性原则。
    (5)时效性原则。

  • 第3题:

    简述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 (1)发音不清
    (2)发音不好
    (3)音节受限制
    (4)语言发展落后
    (5)智力发展与语言发展不同步

  • 第4题: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的研究价值。


    正确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具有多学科、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就目前发挥作用较多的领域看,其研究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语言学价值
    (二)心理学价值
    (三)教育学价值
    (四)文化学价值

  • 第5题:

    简述儿童游戏语言的分类及儿童言语的意义?


    正确答案: (1)儿童游戏中的言语,按功能划分,大致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
    ①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②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抑或称为游戏性语言)。
    ③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2)注意倾听儿童的言语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以及游戏的水平与状况。
    ②儿童在游戏中的言语伴随率的高低也可以作为评价儿童活动的自由度以及班级的心理环境质量的一个指标。

  • 第6题:

    简述3-6岁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式。


    正确答案: (1)规范、稳固儿童的发音;
    (2)扩充学前儿童的词汇,帮助他们正确理解词义,掌握词汇的具体用法;
    (3)进一步提高儿童的语法思维能力和语法能力。

  • 第7题:

    儿童语言理解的准备包括()。


    正确答案:语言知觉、语词理解

  • 第8题:

    简述儿童习得语言的一般过程。


    正确答案: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考察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婴儿呱呱落地,就堕入一个现成的语言环境里,他要花几年时间才能学会周围的这种语言。整个学话的过程简单说来是这样的:开始的时候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一周岁左右会说一些单个词的句子,后来发展到会说两个词的句子,只有实词的句子(类似电报的电文),大致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就能自由运用各种语言成分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了。

  • 第9题:

    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正确答案: (1)学习的主体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的学习主体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3)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单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外语,课下使用母语。外语在生活中没有占有跟母语相当的地位。
    (4)学习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各异: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一社团等等。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是不用“教”的,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儿童的思维活动与儿童语言的关系?

    正确答案: 儿童在掌握语言以前更多的是利用直觉,而不是用语言来思维的,儿童的思维还算不上抽象思维。虽然这时语言不但是儿童学习的对象,而且在培养儿童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皮亚杰曾观察到儿童在手势思维和直觉思维阶段,不但逐步把这些手势和直觉与词语联系起来,而且词语也帮助儿童发展了这一阶段的思维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儿童游戏语言的分类及儿童言语的意义?

    正确答案: (1)儿童游戏中的言语,按功能划分,大致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
    ①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②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抑或称为游戏性语言)。
    ③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2)注意倾听儿童的言语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以及游戏的水平与状况。
    ②儿童在游戏中的言语伴随率的高低也可以作为评价儿童活动的自由度以及班级的心理环境质量的一个指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前语言获得是指大约()岁前儿童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它为儿童正式获得语言作准备。
    A

    1

    B

    1.5

    C

    2

    D

    2.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前语言获得是指大约()岁前儿童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它为儿童正式获得语言作准备。

    • A、1
    • B、1.5
    • C、2
    • D、2.5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简述用语言来控制儿童行为的优点。


    正确答案: (1)方便。
    (2)安全。
    (3)传递。
    (4)灵活。

  • 第15题: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实质是()

    • A、儿童记忆发展
    • B、儿童语言发展
    • C、儿童的主体适应性
    • D、儿童的知识准备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


    正确答案: 1、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2、促进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3、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兴趣的提高

  • 第17题:

    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


    正确答案: 0—3岁是婴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分析简述:
    (1)语音能力发展;
    (2)词汇能力发展;
    (3)语法能力发展;
    (4)交际能力发展。

  • 第18题: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正确答案: (1)倾听行为的培养。
    (2)表述行为的培养。
    (3)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
    (4)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

  • 第19题:

    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正确答案: (1)学习的主体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的学习主体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3)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单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外语,课下使用母语。外语在生活中没有占有跟母语相当的地位。
    (4)学习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各异: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一社团等等。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是不用“教”的,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

  • 第20题:

    简述儿童的思维活动与儿童语言的关系?


    正确答案: 儿童在掌握语言以前更多的是利用直觉,而不是用语言来思维的,儿童的思维还算不上抽象思维。虽然这时语言不但是儿童学习的对象,而且在培养儿童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皮亚杰曾观察到儿童在手势思维和直觉思维阶段,不但逐步把这些手势和直觉与词语联系起来,而且词语也帮助儿童发展了这一阶段的思维活动。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儿童的思维活动与儿童语言。

    正确答案: 儿童在掌握语言以前更多的是利用直觉,而不是利用语言来思维.儿童的思维还算不上抽象思维.虽然这时语言不但是儿童学习的对象,而且在培养儿童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察,儿童在手势思维和直觉思维阶段,不但逐步把手势和直觉同词语联系起来,而且词语也帮助儿童发展了这一阶段的思维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儿童语言的准备。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简单音节(0~3个月)
    第二阶段,连续音节(4~8个月)
    第三阶段,模仿音节(9~12个月)标志着儿童说话已经开始萌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实质是()
    A

    儿童记忆发展

    B

    儿童语言发展

    C

    儿童的主体适应性

    D

    儿童的知识准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