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简述汉代太学的管理措施。
(一)管理体制和管理目标;建立: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而设立,开始“为博士官置弟子五二人”。目标:兴办太学不仅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且也是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体制:太常是太学的行政长官,对太学行使管理,过问博士的选任罢免及太学生的选择、考试的推荐任用。
(二)太学的师资管理。太学的教师称为博士,博士与经学专业的设置相对应。
1、博士的选任;
2、博士的待遇;
3、博士的职责与升迁。
(三)太学学生的管理。
1、太学生来源。有三种:选送生、规定秩级的官僚子弟,明经下第生。
2、太学生学籍管理。一种是正式生,一种是非正式生。
3、太学生的出路。
(四)太学的教学管理。
(1)教学内容的设置与管理。太学实际上是一所儒学专门学校,被列为规定教学内容是单一的儒学经典,即《五经》。
(2)教学与考试。太学里没有严格的授课和年级制度,考试作为一种督促,检查学生学习,鉴定学生文化程度的手段尤为重视。两汉太学最常用的考试形式是“设科射策”。
第2题:
简述汉代太学的基本情况。
汉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汉朝太学的正式教师是博士,采用荐举与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生则称太学生、博士弟子、诸生、弟子。太学实际是一所儒学专门学校,所传授的知识是单一的儒家经典。太学的考试基本上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
第3题:
第4题:
简述太学学生组成。
(1)由太常选送的
(2)由郡国县官选送的(要经太常审定批准)
(3)是按规定一定级别的官吏子弟享受进太学的权利而入学者
(4)是察举明经科考试下第者。
略
第5题:
汉代太学建立于(),教师称为(),学生称为()。
第6题:
简述“党人”和太学生反对宦官专权的斗争经过和意义。
第7题:
唐代国子学、太学的学生都是清一色的官员子弟。
第8题:
第9题:
博士弟子
诸生
弟子
著录弟子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由地方选送的太学生被称为()
A.博士弟子
B.诸生
C.弟子
D.著录弟子
第14题:
汉朝太学的正式教师是();学生则称()、()、()、()。太学的考试基本上采用()的形式。
第15题:
第16题:
()是指汉代太学里选聘的学优德劭者担任的教授,其学生为博士弟子。
第17题:
汉代帝王幸学有视察太学教学的性质,其主要目的在于()。
第18题:
()以()为五经,刻石立于太学,以昭示在校学习的学生,由此开创了我国石刻经书的传统。
第19题:
汉代太学的学生多数是官僚贵戚的子弟。
第20题:
第21题:
博士
茂才
国子监
孝廉
第22题:
第23题:
童贯
蔡京
李邦彦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