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哪些,它的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相关问题
  • 第1题: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发展、成熟、完善阶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问世,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他以“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前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末)。在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学和心理学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此时行为主义占优势,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教学改革实验。
    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80年代后)。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心理学得到了大发展。教育心理学理论流派的分歧越来越小。一方面,认知派理论和行为派理论都在吸取对方合理的东西,两派都希望填补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另一方面,东西方心理学相互吸收互补。

  • 第2题:

    测树学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测树学的孕育期。 
    第二阶段:完整的古典测树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第三阶段:数理统计方法,尤其是抽样技术和航摄像片广泛应用于森林调查,并在测树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第四阶段:近一二十年,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航天遥感、动态预测等新技术在森林调查中开始并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 第3题:

    什么叫身体素质,它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身体素质是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一般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它的发展可分为快速增长阶段、停滞下降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

  • 第4题:

    玩具设计快速表现方法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 分为手绘表现、工程图表现、计算机三维模型表现和实物模型表现四类。

  • 第5题:

    教育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教育学发展种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当代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 第6题:

    抗日战争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理论依据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战略思想。

  • 第7题:

    质量是什么?它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其中明确的需要是指合同、标准、规范等文件已经规定的需要;隐含需要是指组织、顾客和其它利益相关者的惯例或一般做法。
    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创造了控制图,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到质量管理中来。所以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许多国家陆续推行了统计质量管理,并取得了成效。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保姆。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全面质量管理》。该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考虑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活动构成为一个有效体系。”

  • 第8题:

    什么叫犯罪动机,它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犯罪动机指的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心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
    它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1)萌发阶段:
    (2)过渡阶段;
    (3)定型阶段;
    (4)消失阶段。

  • 第9题:

    问答题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哪些,它的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生理我、心理我和社会我。生理我是人对自己生理素质的意识;心理我是人对自己智力、非智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意识;社会我是个人对自己在社会人际关系中所扮演角色、所占地位和所起作用的意识。
    从自我意识的内容来看,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1)生理自我阶段: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此时,个体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身体的存在,能区分自我与其他物品的差别,知道自己身体各部份是属于自己的,自己的存在与躯体相统一。在行为上,他们开始模仿父母或年长者的行为。
    (2)社会自我阶段:从4岁到15岁,这一时期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和环境尤其是教育的影响,个体的自主性明显提高,对自己和客观环境的关系有了正确理解,开始把自己的行动作为分析的对象,产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出现自律行为,逐步摆脱外界的约束和他人的依赖,开始他律到自律的过渡。
    (3)心理自我阶段:从青春期到成人,个体已经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并以此作为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形成了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具备独立的人格特征,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能够按照自己的内心观念来行动,自我意识已经确立,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都包含着不同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监控,但由于比例和搭配的不同,构成了个体自我意识的差异,也使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人、对己、对社会的独特看法和体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什么叫犯罪动机,它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犯罪动机指的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心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
    它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1)萌发阶段:
    (2)过渡阶段;
    (3)定型阶段;
    (4)消失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抗日战争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理论依据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战略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疾病的发展经过有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怎样?

    正确答案: 疾病的发展经过有潜伏期、前躯期、临床明显期和转归期。
    潜伏期:从出现因素作用于机体,到疾病的一般症状开始出现。
    前躯期:从出现疾病最初的一般症状,到主要症状开始出现为止。
    临床明显期:紧接前躯期之后,就某一具体疾病而言,该疾病的典型症状已充分暴露出来。
    转归期:是疾病的最后阶段,或是向康复方向发展,或是引起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音乐鉴赏的含义是什么?它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案:
    解析:
    音乐鉴赏是学生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它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官能的欣赏,有人称之为美感阶段。
    (2)情感的欣赏(情绪反应),有人称之为表达阶段。
    (3)理智的欣赏(理论上分析出曲子为何悦耳动听,为何是如此的情感等),有人称之为纯音乐阶段。

  • 第14题:

    语义研究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语义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但语义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学科20的世纪的事。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训诂学时期(19世纪前)
    早期的语义工作是注释古书(文字注解),语文学时期的语义研究就是伴随这项工作逐步产生发展的。
    成就与不足:积累了大量材料;但限于注释古书,疏通文字(通经的需要),因此词义研究不全面、不科学、不系统
    (2)传统语义学(19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
    19世纪初,语言学独立为一门学科,从语文学进入语言学,这时的语义研究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词汇学的一部分。主要贡献:语义研究从语文学、训诂学到传统语义学是一次飞跃。不足:
    A、研究方法是原子主义的。不象语音学、语法学那样整理并研究系统,没有从关系着眼考察语义系统,把系词看作孤立的个体去研究,对语义的分析是原子主义的。
    B、研究范围囿于词义。语音学从最小的语音单位一直到最大的单位。语法学也是这样。传统语义学只关注词义。
    C、词义作为囫囵的整体,未对语义单位作微观分析。
    (3)现代语义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
    20世纪初,语义学从词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学科。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语义学研究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现代语义学阶段,其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传统语义学。成就:现代语义学不仅重视词义,也重视句义的分析,适应了自然语言和信息处理的要求,取得了成果,使语义研究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语义研究成为了重点和热点。但与语音学、语法学的研究成果相比,显得粗疏,不够成熟。

  • 第15题: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主要经过萌芽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组织在开展内部审核时审核活动包括哪几个步骤?审核的准备阶段应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1、审核启动阶段
    2、文件评审阶段
    3、现场审核准备阶段
    4、现场审核阶段
    5、纠正措施跟踪验证阶段
    6、内部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阶段。
    既,审核准备、审核实施、审核报告的编写和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准备阶段包括:
    1、组成审核组
    2、评审有关文件
    3、编制审核计划
    4、准备审核工作文件,编写检差表

  • 第17题:

    免疫电镜技术经过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免疫铁蛋白技术、免疫酶标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

  • 第18题:

    疾病的发展经过有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怎样?


    正确答案: 疾病的发展经过有潜伏期、前躯期、临床明显期和转归期。
    潜伏期:从出现因素作用于机体,到疾病的一般症状开始出现。
    前躯期:从出现疾病最初的一般症状,到主要症状开始出现为止。
    临床明显期:紧接前躯期之后,就某一具体疾病而言,该疾病的典型症状已充分暴露出来。
    转归期:是疾病的最后阶段,或是向康复方向发展,或是引起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 第19题:

    简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

  • 第20题:

    试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认识、体验与控制,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知、情、意)分析的,包括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之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的产生。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节逐渐发展起来。

  • 第21题:

    判断题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主要经过萌芽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认识、体验与控制,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知、情、意)分析的,包括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之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的产生。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节逐渐发展起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