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心理”,和“生理”的统一?
第1题:
怎样理解历史认识的三极能动统一?
第2题:
第3题:
怎样理解“心理”,和“生理”的统一?
(一)脑是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方面,大脑的发育及功能状态的维持等需要不断地有新鲜的氧和营养物质支持;另一方面,大脑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各个系统也起到中枢调节的作用。
(二)正常的大脑结构与功能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旦出现障碍,会对心理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出现一系列认知、情感和意识活动方面的障碍。
(三)可见,脑本身就是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统一体。
略
第4题:
怎样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5题: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性?
第6题:
怎样理解肾阴、肾阳生理作用及相互关系?
第7题:
你怎样理解遗传、发育、进化在基因水平上的统一?
第8题:
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9题:
怎样理解心主神出的生理功能?
第10题:
第11题:
心理因素可影响生理变化
躯体疾病者常有心理反应
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常互为因果
生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重
以上均正确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怎样理解和贯彻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从语文和事物的关系来看,语言文字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既能锻炼语文基本功,又能加深对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认识。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两者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联系,相互促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和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在头脑里统一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受到启发和教育。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应该力求做到:
(1)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必须把语言文字和它反映的客观事物结合起来,才能在学生的脑子里得到正确的认识。老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理解语言文字的具体条件。例如,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让学生建立起汉字与其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的联系,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字义。同样,在阅读和作文中,更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这方面的联系越充分,学习语文的效果越好。
(2)在认识事物的训练中要密切联系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事物,一定要紧密联系语言文字。学生学习一篇篇课文,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是从语言文字中获取知识、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同样,学生要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也离不开语言文字。要通过听和读不断吸收,逐渐积累,才能驾驭语言文字,通过说和写表达出来。只注意认识事物,不注意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不是语文课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怎样描述客观事物、说明道理的,才能更好地学到使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的本领。
总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既不能忽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片面地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读写知识,也不能只重视认识事物,而放松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既要看到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对认识事物的作用,又要看到认识事物对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促进作用。努力做到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去认识事物,在认识事物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这样,才能切实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略
第15题:
怎样理解语言统一的过程?
第16题:
对心身统一的正确理解是( )
第17题:
怎样理解肾阴、肾阳生理相互关系?
第18题:
怎样理解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第19题:
怎样理解心理学的科学性?
第20题:
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第21题:
第22题:
心理因素可影响生理变化
躯体疾病者常有心理反应
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常互为因果
病因中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常互为因果
症状上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