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简述人际交往中的行为问题。
1.社会性退缩行为(是指个体在陌生或熟悉的环境下独自一人、回避社会交往的行为方式。社会性退缩的青少年主动将自己孤立与群体之外。
人际交往中的退缩行为可分为:
①无意社交型。
②被动焦虑型。
③抗拒社交型。
2.欺负行为(欺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
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力量的非均衡性。
二是重复发生性。
欺负包括:
①直接欺负。
②间接欺负。
略
第2题:
简述青年期人际交往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3题:
回报规范仅适合于人际交往中的积极情感和行为。
第4题:
寒暄是人际交往中,一种礼节上或感情上的互酬互通的行为,它既能正面表达特定的意义,也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5题: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第6题:
下面关于礼仪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7题:
结合实例说明青少年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谈谈应该如何实现良好的人际交往?
第8题:
一位心理学家在论及人际交往时提出这样一个公式:7%言语+38%声音+55%表情=信息的全部表达。对上面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第9题:
专业技术人员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是()
第10题:
心理障碍
心理素质
心理因素
心理状态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问题有哪些?
1.愤怒(指的是个体由于需要不能满足、目的不能达到而产生的剧烈的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2.羞怯(是指个体在别人面前感到局促不安、郁闷压抑、手足无措、非常不自然的一种心理倾向。)
略
第14题:
简述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表现及疏导方法。
第15题: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16题:
ADHD儿童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第17题: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是人际交往的行为秩序。
第18题:
简述班级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第19题:
人际交往中不适宜问收入、年龄等问题
第20题:
礼仪泛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人际交往中带有功利性
人际交往中的封闭性
面子心理作怪
不会对别人说“不”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