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什么是教育观察研究?其主要功能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教育观察研究是研究者运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对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擦和探究,从而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其主要功能有:
1.有助于研究者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
2.有助于研究者形成研究假设。
3.可以深入考察教育现象,探索教育活动的规律。
举例: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对其文字陈一鸣进行为期808天的追踪观察,并作了系统的观察记录,不就为我们提供大量可靠的科学资料,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了专著《儿童心理之研究》,分析和概括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规律,陈伟我国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文献。
略
第2题:
什么是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完成它们的关键是什么?
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
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完成非参与观察的关键是不能惊扰观察对象。完成参与观察的关键是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略
第3题:
教育研究中最古老的观察是()
第4题:
定性观察是指()。
第5题:
在观察活动中要求研究者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的是()。
第6题:
按参与程度的不同,可以把观察法划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第7题:
观察者作为参与者进入观察领域,其活动以参与为主,观察为辅。此时观察者的角色类型是()
第8题:
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举例说明。
第9题:
局外观察者
参与性观察者
观察性参与者
完全参与者
第10题:
第11题:
结构性观察
非结构性观察
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
第12题:
第13题:
什么是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
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完全参与观察可以获得许多深入的、真实的资料,但是总让人感到有“欺骗他人”之嫌,所以有人批评它违背社会伦理道德。
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不完全参与观察的优点是观察者不仅能够通过与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得到大量生动具体的感性资料,而且能够公开地同被观察者深入探讨问题,收集到许多完全参与观察难以得到的理性资料。但这种方法会使被观察者时时感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从而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影响观察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观察结论易带主观感情成份。
略
第14题:
参与观察的运用需要掌握什么观察技巧?
第15题:
为什么说医学研究单靠临床观察和形态学研究是有局限性的?试举例说明。
第16题:
根据观察是否借助仪器,将观察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第17题:
什么是双亲性分子(兼性分子)?举例说明。
第18题:
完全参与性观察和不完全参与性观察统称为参与性观察。
第19题:
观察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目的是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和活动的观察方法是()
第20题:
完全参与者
参与性观察者
观察性参与者
局外观察者
第21题:
参与性观察来源:考试大
非参与性观察
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