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没能记录与观察提纲中某个类目相符的行为,这种误差称为()
第1题:
什么是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应怎样克服这种偏见?
行动者与观察者在归因时存在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在于我们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或情景的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对这个现象,心理学家作了大量的研究。
为什么行动者和观察者在归因上有着偏差呢?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行动者与观察者得到了不同的信息,自然由此而得出不同的结果。第二个原因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见启示我们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看待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和作出推论。要考察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不同表现,综合进行评价,不能就事论事;对待我们自己,则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要注意本人的内在特征在归因中所起到的作用,如果一个特定的环境引起了自己的特定结果,其原因可能是环境的,但如果在不同环境中,自己的行动是一贯的,那就应该审查自己内在特征的作用。
略
第2题:
社会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是典型的()
第3题:
在观察者模式中,表述错误的是()
第4题:
对于观察者模式,下面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5题:
观察者的价值观和期望往往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这是()
第6题:
关于无结构式观察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7题:
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效应
参与观察者,观察者偏差
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效应
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偏差
第8题:
标准关联观察者信度
观察者偏见信度
观察者内部信度
观察者间的信度
观察者倾向信度
第9题:
观察者角色的更新是被动的
被观察者可以通知观察者进行更新
观察者可以改变被观察者的状态,再由被观察者通知所有观察者依据被观察者的状态进行。
以上表述全部错误
第10题:
观察者对所要观察的问题的假设有相当的已知度,可能根据对问题的预期答案带有主观吻合于研究的期望,使假设得以成立
观察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提纲规定的内容计划进行的观察
观察者的期望被观察者得知后,作出投合观察者的意图或故意违背观察者的希望的行为
观察者预先对观察的内容与计划没有严格的规定,根据现场情况所进行的观察
第11题:
观察者的更新是被动的
被观察者可以通知观察者进行更新
观察者可以改变被观察者的状态,再由被观察者通知所有观察者
以上所有选项
第12题:
观察者遗漏
观察者污染
观察者倾向
观察者个人偏见
第13题:
下列属于观察者效应主要表现的是()
第14题:
在学前教育观察研究中,确定观察者的意见一致可通过建立观察者信度来完成,具体包括()
第15题:
观察者效应,即观察者的期望被观察者得知后,做出投合观察者的意图或故意违背观察者的希望的行为。
第16题:
被观察者效应是()
第17题:
在观察和处理资料的过程中,观察者要做到客观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的价值观和期望往往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
第18题:
()指的是观察者融入观察群体之中,他的观察行为和记录完全不被被观察者知道。
第19题:
观察者效应
被观察者效应
观察者偏见
被观察者偏见
第20题:
观察者偏见
被观察者效应
被观察者偏见
练习效应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观察者污染
被观察者对观察者的影响
观察者遗漏
观察者培训
观察者倾向
第23题:
观察者效应
被观察者效应
观察者偏见
被观察者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