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科尔伯格与皮亚杰的研究不同之处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而皮亚杰采用的是( )故事法。


    答案:对偶,
    解析:

  • 第2题:

    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海茨格

    答案:A
    解析: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问题的心理学家。他采用独特的临床谈话法,着.重于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

  • 第3题:

    采用两难故事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  )

    A.科尔伯格
    B.艾里克森
    C.皮亚杰
    D.罗杰斯

    答案:A
    解析:
    科尔伯格利用两难情境选择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曾是美国上世纪道德教育的领军人物。

  • 第4题:

    科尔伯格与皮亚杰的研究不同之处是什么?
    皮亚杰侧重理论研究,科尔伯格强调应用研究。

  • 第5题:

    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观点同属于性别认知理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采用两难故事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

    • A、皮亚杰
    • B、埃里克森
    • C、科尔伯格
    • D、罗杰斯

    正确答案:C

  • 第7题:

    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 B、埃里克森
    • C、罗杰斯
    • D、科尔伯格

    正确答案:D

  • 第8题:

    概述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要点。


    正确答案:(1)皮亚杰的两个阶段理论
    皮亚杰用讲故事的临床访谈法对5~13岁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进行了研究,他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
    ①他律道德,大约出现在5~8岁,以学前儿童居多数。这一阶段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规范、服从权威就是对的。他们对行为对错的判断只看重行为后果(打破杯子多就是更坏),不考虑行为意向,因而称为道德现实主义。
    ②自律道德,约始于9岁以后,约在小学中年级。这一阶段的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同样的行为,是对是错,除看行为后果之外,还要考虑当事人的动机,因而称为道德相对主义。
    (2)科尔伯格的三阶段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把道德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4~10岁)
    阶段1:惩罚定向。强调对权力的服从,行为无所谓好坏,由可能受到的惩罚来评价。
    阶段2:寻求快乐定向。行为是否正确由一个人自身的需要决定。对他人需要的关心一般是出于互惠的目的,而不是出于忠诚、感激或公正。
    ②习俗水平(10~13岁)
    阶段3:好孩子定向。强调“好的表现”,好的行为是使群体中的其他人感到愉快,或者是能受到表扬的行为。
    阶段4:权威定向。强调遵守法律、执行命令、服从权威、履行职责以及符合社会规范。
    ③后习俗水平(13岁以后)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规范是可以质疑的,是为了群体利益和民主而存在的。对法律和规范的支持是基于理性的分析和相互的协定。
    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以自己选择的伦理准则指导行为,这些准则有着综合性、全面性和普遍性。公正、尊严和平等被赋予很高的价值。

  • 第9题:

    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

    • A、皮亚杰
    • B、艾利克森
    • C、科尔伯格
    • D、罗杰斯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问答题
    科尔伯格与皮亚杰的研究不同之处是什么?

    正确答案: 皮亚杰侧重理论研究,科尔伯格强调应用研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

    埃里克森

    D

    海茨格


    正确答案: B
    解析: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儿童道德认知问题的心理学家,他采用独特的临床谈话法,着重从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

  • 第12题:

    判断题
    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观点同属于性别认知理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研究发现,我国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早于皮亚杰,晚于科尔伯格的研究结果。()


    答案:错
    解析:

  • 第14题:

    评述皮亚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前道德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引起事件的原因只有很模糊的认识,他们的行为是感性化的,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行为还不具有道德特性。他律期: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8~9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自律期:自主期,大约是小学中年级,8、9岁以后。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当然这个时期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11、12岁后才能独立判断。皮亚杰以科学方法研究道德发展,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这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是有贡献的。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习俗的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科尔伯格不仅将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道德发展领域,而且超越了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他律和自律的简单论述,划分了六个阶段,主要考虑逻辑思维、角色扮演、社会视角与道德推理。这种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
    (3)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①要重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②教学中要尊重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③需要科学分析儿童道德行为的根源,科学引导。④要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⑤教学中要奖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⑥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儿童的道德意志。

  • 第15题:

    ( )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加德纳
    D.斯滕伯格

    答案:B
    解析:
    科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 第16题:

    道德认知理论的先驱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华生

    D杜威


    B

  • 第17题:

    运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规律的是()

    • A、科尔伯格
    • B、皮亚杰
    • C、罗杰斯
    • D、斯金纳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 B、加涅
    • C、科尔伯格
    • D、皮亚杰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下列研究或实验属于横向研究道德性问题的是()

    • A、皮亚杰的“童道德判断研究”
    • B、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 D、李伯黍等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是()

    • A、斯密斯
    • B、泰勒
    • C、科尔伯格
    • D、皮亚杰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

    • A、皮亚杰
    • B、科尔伯格
    • C、格塞尔
    • D、华生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多选题
    以下哪些学者在道德研究中做出贡献()
    A

    皮亚杰

    B

    班杜拉

    C

    荣格

    D

    科尔伯格

    E

    斯滕伯格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道德认知理论的先驱是()
    A

    科尔伯格

    B

    皮亚杰

    C

    华生

    D

    杜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

    格塞尔

    D

    华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