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掌握学习教学策略
B.情景——陶冶教学策略
C.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D.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试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这种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师生关系是对话交往的关系,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是互惠式的。
(2)教与学的关系。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平等的、民主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
(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现代教学需要对知识进行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并且能够规范和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主动的学习,促进他们去积极地形成概念,发现规律,总结法则等。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将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起来。
(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现代教学应努力克服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割裂开来的偏向,在强调从书本中系统掌握间接经验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掌握直接经验的乐趣,以实现现代教学的目的。
(5)动力与操作的关系。现代教学的良性循环需要教学动力和教学操作的良性协作,以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6)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现代教学发展观应建立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将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教育需要融合在现代教学中。
略
第5题:
现代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问题是()的转变。
第6题:
以学生定向、学习方法指导、实施教学为主要步骤的教学策略是()。
第7题:
鲍里奇提出了直接与间接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哪些情况适合运用直接教学策略?
第8题: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教学设计的关键、设计任务是按()的先后顺序进行的。
第9题:
第10题: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第11题:
学习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学习目标
教学策略、学习目标、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学习目标
第12题:
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师教学材料的组织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形式的转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试论现代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策略。
(1)准备策略:这一阶段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之前所做的有关各项准备工作的策略。教师需要从学生、教学目标、检测及候课几方面做准备。
(2)实施策略:是指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导入、课中及结束等过程的不断调控,顺利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以达成预定教学目标。常用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联想导入、设疑导入等;课中策略主要有先行组织策略、问题教学策略、反思教学策略、联系策略等;结束的方法主要有系统归纳、比较异同、巩固练习等。
(3)管理策略: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主要策略有指导及诱导策略。
(4)监控策略:是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所采用的教学谋略或措施。包括应付课堂偶发事件的策略、主体自控策略、课堂互动策略、教学反馈策略等。
略
第17题:
()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第18题:
现代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转变。
第19题:
下列对教学策略认识准确的是()
第20题:
教学策略不包括()。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学习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学习目标
教学策略、学习目标、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