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育活动的“有计划”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1题:
A、独白体语言
B、交谈语言
C、书面语言
D、口头语言
第2题:
第3题:
语言教育活动的“有计划”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这种“有计划”集中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1)根据语言教育目标来选择教育内容。
(2)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来选择教育内容。
(3)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全面发展。
略
第4题:
教师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5题:
实施有差异性的语言教育有两个重要步骤,即()。
第6题: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学习()的教育活动。
第7题: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既然语言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为什么对于使用语言的人又具有强制性?
第8题:
语言发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9题:
第10题:
独白体语言
交谈语言
面语言
口头语言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形式、教学辅助材料的利用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等,具体包括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
(1)目标的达成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旨在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机会,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含载着不同的语言教育目标,起到促进幼儿语言循序渐进地向完整语言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对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的评价一般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类。
(2)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主要分析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目标要求是否一致,活动内容是否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内容的分量是否适当,有无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内容的安排是否分清主次或突出重点、难点,是否抓住了关键内容,内容的布局是否合理,各要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活动内容与幼儿原有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经验是否相对应等。在评价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时,主要分析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教师是否考虑了根据不同的内容组合或变换不同的活动形式,是否适当地开展了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有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在分组组织时,是否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关系(包括合作或冲突)、以及幼儿的情感因素,是否考虑根据当时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或者某一具体活动内容采用实物演示、现场表演或谈话等方式创设活动情景,引起幼儿的注意等。
(3)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是教师、幼儿、语言环境、活动材料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在评价语言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的协调程度时,需要从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材料的利用情况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对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进行评价时,重点观察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与活动环境进行互动,是否对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否愿意主动操作活动材料。在评价教师对材料的利用情况时,主要考察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是否是活动所必需,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时是否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是否出现了材料提供不足或过剩而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在评价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时,主要了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与幼儿主动学习之间的协调关系,了解是否出现了因教师指导不足而影响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或者因指导过度而干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等现象。
(4)效果分析。对语言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包括对活动的总体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总结、分析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得与失及其原因所在,特别是分析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教师以后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提供参考。
略
第15题:
《雨巷》的语言的音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16题:
幼儿语言活动教育观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17题:
幼儿园的()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教育活动。
第18题: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19题:
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20题:
集中设计加工厨房的优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21题:
确定有差异性的语言教育的基础
准备实施有差异性的语言教育的相关服务设施
制定小班化语言教育计划
确定游戏活动目标和内容
制定个别化语言教育计划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
文学语言
独白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