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统治地位,包括牛顿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把原子看作是构成宇宙大厦的“最后之砖”,是关于物质结构的最终的、最完整的绝对真理。但198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原子论观念。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又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在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上述关于物质结构的不断认识过程在认识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第4题:
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内有电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
第5题:
关于物质的基本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6题:
以下是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所经历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其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 ②汤姆孙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摸型 ③德谟克里特的古典原子论 ④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第7题:
道尔顿的原子论
第8题:
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原子论()。
第9题: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学说和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面给出了几个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物理实验,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学发展史实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第10题:
第11题:
门捷列夫
道尔顿
拉瓦锡
德谟克利特
第12题: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近代原子论的真正奠基者是()。
第16题:
最早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
第17题:
科学界曾认为,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最小的、不可分的基本粒子。毛泽东根据辩证法观点,在1955年提出“基本粒子”必定是无限可分的观点。之后物理学家发现了比质子、中子更小的夸克粒子。这一事例说明()
第18题:
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原子论()
第19题:
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从古到今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唯物主义的不同历史形态对此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朴素唯物主义曾达到的最高形式是()。
第20题:
在物理学发展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贡献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第21题:
道尔顿
卢瑟福
汤姆生
波尔
第22题:
第23题:
α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实验基础
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证实了玻尔原子理论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