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统治地位,包括牛顿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把原子看作是构成宇宙大厦的“最后之砖”,是关于物质结构的最终的、最完整的绝对真理。但198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原子论观念。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又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在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上述关

题目

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统治地位,包括牛顿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把原子看作是构成宇宙大厦的“最后之砖”,是关于物质结构的最终的、最完整的绝对真理。但198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原子论观念。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又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在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上述关于物质结构的不断认识过程在认识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相似考题
更多“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统治地位,包括牛顿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把原子看作是构成宇宙大厦的“最后之砖”,是关于物质结构的最终的、最完整的绝对真理。但198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原子论观念。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又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在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上述关”相关问题
  • 第1题:

    随着电子的发现,人类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阿伏加德罗
    D、汤姆生

    答案:D
    解析:
    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验证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汤姆生最早发现了电子。

  • 第2题:

    从古希腊到今天,人们关于物质组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古代的原子论到近代的原子论,到现代的物质结构理论多次的演变,但仍然没有达到对物质最终结构的认识,这表明( )。

    A.在任何一个时代人们的认识都具有相对性
    B.事物的某些本质是不可认识的
    C.认识必须经过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D.事物本质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答案:A,C,D
    解析:
    人的认识具有相对性和历史性,在任何时代人的认识都要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对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积累而呈螺旋式上升的,最终将会达到对事物本质的彻底认识。因此,正确选项为ACD。

  • 第3题:

    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内有电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

    • A、道尔顿
    • B、卢瑟福
    • C、汤姆生
    • D、波尔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关于物质的基本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物质的基本层次是原子、分子,原子不再可分
    • B、到了基本粒子层次,不可能再分,因此称为基本粒子
    • C、物质系统具有夸克、核子、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以及细胞等由小到大、向上递进包含的层次结构关系
    • D、物质到了原子核层次不能再分

    正确答案:C

  • 第6题:

    以下是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所经历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其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 ②汤姆孙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摸型 ③德谟克里特的古典原子论 ④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③②①④
    • D、③④②①

    正确答案:B

  • 第7题:

    道尔顿的原子论


    正确答案: 道尔顿是英国19世纪的化学家。他在1803年提出了最早的化学原子论和原子量表。他认为:化学元素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微粒——原子组成;同一元素的所有原子的各种性质特别是质量都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不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就发生化合。道尔顿的原子论的建立是近代化学发展中一次重要的理论综合。但也有它的局限性。

  • 第8题:

    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原子论()。

    • A、道尔顿
    • B、阿佛伽
    • C、盖·吕萨克
    • D、波义耳罗

    正确答案:A

  • 第9题: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学说和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面给出了几个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物理实验,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学发展史实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实验基础
    • B、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 C、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证实了玻尔原子理论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问答题
    道尔顿原子论的建立有何科学和哲学意义?

    正确答案: (1)他指出了每种化学元素以他们的原子量为其最本质的特征,这是道尔顿学说的核心。以原子量为核心的心原子论深入地探讨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开辟了化学发展的新时代。
    (2)说明了各种化学现象和各种化学定律的内在联系,成为说明化学现象的统一理论,并成为物质结构理论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最早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
    A

    门捷列夫

    B

    道尔顿

    C

    拉瓦锡

    D

    德谟克利特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

    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

    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认识指导实践,不能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不能彻底认识世界的观点是不可知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即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故入选。D选项观点错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真理,而不是发现真理的错误,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 第13题:

    科学家曾这样想象:如果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那么就是反原子,反原子则可构成反物质。倘若反物质与物质相遇就会爆炸成光辐射。这一“反物质假说”,在21世纪将逐步变成现实。2002年9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世界各地9个研究所的39位科学家通力合作,在受控条件下成功制造了约5万个反氢原子。科学家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正电子,这使他们更相信所有粒子都有其反粒子,从而更有信心揭开反物质之谜。
    世界公认的宇宙诞生理论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是从140亿年前一个“极小的点”爆炸而来的,在那个点之外,“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能量、没有物质”,大爆炸产生了大量的正能量和负能量,而总能量仍然为零。能量与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大量的能量亦应转化为正物质和反物质。这是反物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但要想在反物质乃至宇宙诞生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还需要在研究实践中寻求更新的科学思想作指导。
    140亿年前宇宙诞生时产生了大体相等的物质与反物质。这些反物质在哪里?宇宙存在着由反物质组成的星系,是一种解释;宇宙诞生产生的物质多于反物质,二者相互湮灭后,剩余的物质构成了现在之宇宙,是另一种解释。科学家没有放弃在自然界中寻找反物质的努力,并且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反物质,以便更直接地研究反物质现象。科学家认为,先进的探测手段在反物质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
    根据伽玛射线探测卫星提供的有关资料,有的科学家认为在银河系上方3500光年处可能存在不断喷射反物质的源头。航天飞机携带的阿尔法磁谱仪升空探测虽未发现反物质,但它最近几年在太空采集的大量数据,对反物质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会有巨大帮助。在自然界寻找反物质的难度甚大,而利用加速器将负离子流射向氙原子核已能制造反氢原子,因此科学家更注重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反物质研究。
    目前在实验室制造反基本粒子并不困难,但将正电子与负原子核结合并能证实它们已成为反原子的工作极为复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耗资1150万美元研制的加速器利用磁场将高能反质子减速为光速1/10的反质子,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跨过这个里程碑再前进,还需要科学家研制功能更强大的“工具”。
    “反物质假说”认为:反物质与物质相遇会释放所有的能量。科学家预测该释放率远远高于氢弹爆炸。航天专家已经对反物质燃料的价值表示神往。科学发现的应用价值是人所关心的。当年一位贵妇人问电的发现者法拉第:“电有什么用呢?”法拉第反问了一句:“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关于反物质的应用价值,目前只能作些模糊预测。


    下列对“反物质假说”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宙中存在的反物质是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结合形成的
    B. “反物质假说”不是科学幻想,正电子的发现证实了宇宙中存在反物质
    C. 如果有反原子构成的反物质存在,它一旦与物质相遇,会释放所有的能量
    D. 科学家根据宇宙诞生理论想象,宇宙存在由带负电的反原子构成的反物质

    答案:C
    解析:
    解题指导: A项是肯定描述,不是假说。B项中后一分句不是假说内容,且不符合文意。D项“带负电的反原子"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 第14题:

    从古代原子论到近代原子论再发展到现代的物质结构理论,关于物质结构理论这一历史发展过程表明(  )。
    A.古代原子论与近代原子论都是片面的,错误的
    B.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
    C.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达到了对物质结构的终极认识
    D.人们对于物质结构的认识必然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答案:B,D
    解析:
    物质结构理论的历史发展表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人们对于物质结构的认识必然具有相对的真理性。在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和颗粒,绝对真理并不存在于相对真理之外,而是由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这些认识都作为绝对真理的因素包含在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无限过程中,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

  • 第15题:

    近代原子论的真正奠基者是()。

    • A、波义耳
    • B、牛顿
    • C、阿佛伽德罗
    • D、道尔顿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最早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 B、道尔顿
    • C、拉瓦锡
    • D、德谟克利特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科学界曾认为,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最小的、不可分的基本粒子。毛泽东根据辩证法观点,在1955年提出“基本粒子”必定是无限可分的观点。之后物理学家发现了比质子、中子更小的夸克粒子。这一事例说明()

    • A、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不断发展
    • C、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
    •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原子论()

    • A、道尔顿
    • B、盖·吕萨克
    • C、波义耳
    • D、阿佛伽罗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从古到今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唯物主义的不同历史形态对此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朴素唯物主义曾达到的最高形式是()。

    • A、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 B、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实在论”
    • C、中国传统哲学的“气一元论”
    • D、近代物理学道尔顿的“原子论”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在物理学发展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贡献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 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 C、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D、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单选题
    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内有电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
    A

    道尔顿

    B

    卢瑟福

    C

    汤姆生

    D

    波尔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统治地位,包括牛顿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把原子看作是构成宇宙大厦的“最后之砖”,是关于物质结构的最终的、最完整的绝对真理。但198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原子论观念。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又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在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上述关于物质结构的不断认识过程在认识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每一次理论的提出都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理性的认识,然而实践标准本身又是不断发展的。
    (2)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真理并不会结束。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就其对客观事物的正确性而言,它是绝对真理;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
    (3)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发挥主体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的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和新的事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学说和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面给出了几个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物理实验,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学发展史实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α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实验基础

    B

    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C

    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证实了玻尔原子理论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