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带着警犬(价值3万元)追捕逃犯甲。甲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只打死警察(希望打死警察),也可能只打死警犬,但一枪同时打中二者,导致警察受伤、警犬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如认为甲只有一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B、如认为甲有数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C、如甲仅打中警犬,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D、如甲未打中任何目标,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题目

警察带着警犬(价值3万元)追捕逃犯甲。甲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只打死警察(希望打死警察),也可能只打死警犬,但一枪同时打中二者,导致警察受伤、警犬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如认为甲只有一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 B、如认为甲有数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
  • C、如甲仅打中警犬,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 D、如甲未打中任何目标,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相似考题
更多“警察带着警犬(价值3万元)追捕逃犯甲。甲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只打死警察(希望打死警察),也可能只打死警犬,但一枪同时打中二者,导致警察受伤、警犬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如认为甲只有一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B、如认为甲有数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C、如甲仅打中警犬,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D、如甲未打中任何目标,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乙共谋杀丙,甲先发一枪将丙打死,乙又对丙的尸体连开数枪,则

    A.甲、乙为共谋共同正犯

    B.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C.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D.乙构成侮辱尸体罪


    正确答案:C

  • 第2题:

    甲欲杀乙,向乙开枪,但未瞄准,子弹从乙身边穿过打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B.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

    C.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均认为,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

    D.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均认为,甲对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B

  • 第3题:

    吴某被甲、乙合法追捕。吴某的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打死甲也可能打死乙。设定吴某对甲、乙均有杀人故意,下列哪一分析是正确的?( )(2016年)

    A.如吴某一枪没有打中甲和乙,子弹从甲与乙的中间穿过,则对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B.如吴某一枪打中了甲,致甲死亡,则对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实行数罪并罚
    C.如吴某一枪同时打中甲和乙,致甲死亡、乙重伤,则对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乙仅成立故意伤害罪
    D.如吴某一枪同时打中甲和乙,致甲、乙死亡,则对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实行数罪并罚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故意。 A项,吴某以杀人故意向甲、乙二人开枪,即使对二人的死亡都是间接故意,在没有杀死二人的情况下,也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未遂。注意:间接故意犯罪也有未遂。故A项正确。
    B项,吴某若打死甲,则对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未死的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由于两个行为构成建立在同一个行为上,属于想象竞合,因此应该从一重罪论处,而非数罪并罚。故B项错误。
    C项,吴某对乙也有杀人故意,即使未能杀死乙,仅仅伤害乙,也属于故意杀人罪未遂的行为构成。故C项错误。
    D项,吴某若一枪将甲、乙二人都打死,成立两个故意杀人罪,但由于建立在同一个杀人行为上,属于想象竞合,因此应该从一重罪论处,而非数罪并罚。故D项错误。

  • 第4题:

    甲与乙之间没有意思联络,甲开枪击中P心脏,乙开枪击中P脑袋,P死亡。正确说法是:

    A:甲、乙的行为皆足以单独致P死亡
    B:如果能查明甲先击中的,甲与P死亡有因果关系,甲故意杀人罪既遂,乙未遂
    C:如果能查明乙先击中的,乙与P死亡有因果关系,乙故意杀人罪既遂,甲未遂
    D:如果不能查清击中先后的,甲、乙均有因果关系,均故意杀人罪既遂

    答案:A,B,C,D
    解析:
    B、C是正常情况下的结论oD是特殊情形下的结论。类似D的结论如:甲与乙没有意思联络,都向P的饮料中投放了致死量的毒药,P死亡。甲、乙皆既遂。

  • 第5题:

    甲架好枪支准备杀乙,见已患绝症的乙踉跄走来,顿觉可怜,认为已无杀害必要。甲收起枪支,但不小心触动扳机,乙中弹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仅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仅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过失致人死亡罪
    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C
    解析:
    本案中,甲在主观上已经放弃了杀害乙,客观上也实施了收起枪支的行为,其行为已经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但其不小心触动枪支,主观上有疏忽大意的过失,客观上造成了乙死亡的结果,其行为另行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正确,ABD均错误。应选C。

  • 第6题:

    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即可
    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
    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实行并罚

    答案:B,C,D
    解析:
    【考点】想象竞合犯。详解:本题中,甲的行为构成想象竞合犯,甲在杀死乙的犯罪意图支配下开枪射击乙,导致乙重伤和丙死亡。其结果同时触犯了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两个罪名,符合刑法理论上想象竞合犯之规定。根据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只有选项A的说法正确。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CD项。

  • 第7题:

    警察带着警犬(价值3万元)追捕逃犯甲。甲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只打死警察(希望打死警察),也可能只打死警犬,但一枪同时打中二者,导致警察受伤、警犬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如认为甲只有一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 B、如认为甲有数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
    • C、如甲仅打中警犬,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 D、如甲未打中任何目标,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正确答案:C

  • 第8题:

    甲意图杀丙,准备对丙的住宅(周围没有其他人和物)进行爆炸。结果当天丙不在家,将丙的妻子乙炸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 B、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 C、甲对丙成立爆炸罪,对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 D、甲对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对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C,D

  • 第9题:

    甲、乙杀害丙,甲在一隐蔽处向丙开枪,乙同时也向丙开枪。结果甲击中丙并致其死亡,乙则因心理害怕,手发抖而未击中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 B、甲、乙如果事前有共同预谋,则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乙构成犯罪中止
    • D、甲、乙如果事前无共同预谋,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正确答案:B,D

  • 第10题:

    甲欲开枪杀乙时,发现丙也在乙身边,其不管不顾向乙射击,结果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 B、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 C、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定罪处罚
    • D、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故意杀人罪(未遂)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B,C,D

  • 第11题:

    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即可
    • 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 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
    • 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故意杀人罪未遂,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犯罪未遂,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
    A

    甲枪击仇人乙,但早有防备的乙当天穿着防弹背心,乙毫发无伤。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B

    甲为乙谋取了利益并收受乙内存50万元人民币的借记卡一张,但因为忘记密码直到案发也未使用。甲成立受贿罪(未遂)

    C

    甲将自己刚出生的婴儿以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乙。第二天,甲又将婴儿成功要回。甲成立拐卖儿童罪(未遂)

    D

    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遂停止射击。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甲枪击仇人乙,但早有防备的乙当天穿着防弹背心,乙毫发无伤,甲已经着手故意杀人行为,但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成立犯罪未遂
    B项,受贿罪以收受贿赂为既遂,甲收受银行卡时就已经构成犯罪既遂
    C项,拐卖儿童罪以控制儿童为既遂,甲成立拐卖儿童罪既遂
    D项,自动放弃重复侵害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甲自动放弃了自己能够既遂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

  • 第13题:

    第 33 题 甲准备杀死自己患精神病的妻子乙。甲打算先给乙吃安眠药,等乙熟睡后,将乙用绳子勒死。但还未等甲实施绞杀行为,乙就因吃了过量的安眠药而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B.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C.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

    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B
    [考点] 因果关系认识错误中的犯罪构成的提前实现
    [答案及解析] B。行为人本来想实施两个行为,来达到犯罪目的,但当其实施第一个行为后,就提前实现了自己所预想的犯罪结果。要认定这种行为是否成立故意犯罪既遂,关键在于行为人在实施第一行为时,是否已经着手实行,如果能得出肯定结论,则应认定为故意犯罪既遂。在本题中,对于故意杀人行为而言,甲给乙吃药的行为,显然已经是着手,故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

  • 第14题:

    甲开枪射杀洪某,子弹斜穿过洪某的左眼后射中路人黄某头部,致洪某左眼失明,黄某死亡。对甲的行为( )。

    A.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并罚
    B.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C.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定罪处罚
    D.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按照法定符合说,甲成立对洪某的故意杀人罪未遂与对黄某的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即按照一个故意杀人罪既遂处罚即可。

  • 第15题:

    警察带着警犬(价值3万元)追捕逃犯甲。甲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只打死警察(希望打死警察),也可能只打死警犬,但一枪同时打中二者,导致警察受伤、警犬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2015年)

    A.如认为甲只有一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B.如认为甲有数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
    C.如甲仅打中警犬,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D.如甲未打中任何目标,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故意。 甲计划杀死警察,同时又有放任毁坏财物的间接故意,一个行为造成两个结果的时候,既满足故意杀人罪未遂的犯罪构成,又满足故意毁坏财物罪(间接故意)的犯罪构成,但由于甲只有一个开枪行为,属于一行为满足数个犯罪构成的想象竞合犯。由于刑法禁止对同一行为进行重复评价,所以从一重处理。因此B项的数罪并罚的说法错误。因为甲有杀人的直接故意,在没有能够制造死亡结果的情况下,杀人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所以AC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 第16题:

    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即可
    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
    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 意杀人未遂,实行并罚


    答案:B,C,D
    解析:
    。甲的行为构成想象竞合犯。甲在杀死乙的犯罪意图支配下开枪射击乙,导致乙重伤和丙死亡。其结果同时触犯了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两个罪名,符合刑法理论上想象竞合犯之规定。根据“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只有选项A的说法正确。

  • 第17题:

    甲为了毒杀乙,在乙的饭碗里投放了足以致乙死亡的砒霜;丙在不知道甲已经投毒的情况下,为了毒杀乙,也在乙的饭碗里投放了足以致乙死亡的砒霜。乙吃完饭后,因砒霜中毒身亡。下列选项中,定性错误的有:( )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B.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甲、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D.甲、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答案:A,B,C
    解析:
    这种情况下,应认定甲、丙的投毒行为,与乙的死亡都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甲、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 第18题:

    甲开枪杀害其妻子,开了两枪后,看到妻子痛苦万分,又将其送往医院,经抢救生还,但造成终身残疾。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中止)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故意杀人罪(既遂)
    D.故意伤害罪(既遂)

    答案:A
    解析:
    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犯罪中止需要具备三个特征: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性、客观有效性。甲具有杀人的故意,实施了杀人行为,但在结果发生前自动有效阻止了妻子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中止,应当减轻处罚。

  • 第19题:

    甲欲杀乙,向乙开枪,但未瞄准,子弹从乙身边穿过打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 B、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
    • C、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均认为,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
    • D、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均认为,甲对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B

  • 第20题:

    甲为了谋杀乙,就在乙平时喝水的杯子里面投毒,但因为使用的毒药没有达到致死量,所以仅导致乙昏迷。甲误以为乙已经死亡,便将乙背到山上扔下悬崖,致使乙被摔死。下列选项中,对甲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有:()

    •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 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和帮助毁灭证据罪,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
    •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A,C,D

  • 第21题:

    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甲的行为应以一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 B、甲的行为应以一个故意杀人罪(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 C、甲的行为应以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定罪处罚
    • D、甲的行为应以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故意杀人罪(未遂)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B,C,D

  • 第22题:

    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正确的是()。

    • 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即可
    • 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 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
    • 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甲欲杀乙,对乙实沲暴力致乙休克后,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了隐匿罪证,将乙扔至水中,实际上乙是溺水而死。对甲该如何定罪处罚?( )

    • A、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 B、故意杀人罪既遂
    • C、过失致人死亡罪
    • D、故意杀人罪未遂

    正确答案:B

  • 第24题:

    单选题
    吴某被甲、乙合法追捕。吴某的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打死甲也可能打死乙。设定吴某对甲、乙均有杀人故意,下列哪一分析是正确的?(  )[2016年真题]
    A

    如吴某一枪没有打中甲和乙,子弹从甲与乙的中间穿过,则对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B

    如吴某一枪打中了甲,致甲死亡,则对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实行数罪并罚

    C

    如吴某一枪同时打中甲和乙,致甲死亡、乙重伤,则对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乙仅成立故意伤害罪

    D

    如吴某一枪同时打中甲和乙,致甲、乙死亡,则对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实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吴某认识到开枪既可能打死甲也可能打死乙,且吴某对甲、乙均有杀人故意,吴某向甲、乙开枪的行为,如果没有打中任何一个人,则吴某成立对甲和乙的故意杀人罪未遂,但不需要数罪并罚。
    B项,如果打中甲致甲死亡,则对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行为人一个危害行为导致数个危害结果,属于想象竞合犯,需择一重罪处断。所以,对吴某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既遂,不需要数罪并罚。
    C项,如果吴某一枪致甲死亡、乙重伤,则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构成想象竞合犯。由于吴某对甲、乙均有杀人故意,所以,对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而非故意伤害罪,应择一重罪,按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
    D项,如果同时打中甲和乙致两人死亡,则对甲、乙同时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但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构成想象竞合犯,不应数罪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