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概述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末,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梁启超和王国维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方面主要成果有哪些?


    正确答案: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中国专制政体进化史论》一文,这是用西方资产阶级进化史观研究中国历代政治演化进程的第一篇专题论文;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和《殷周制度论》则是用西方实证史学研究中国先秦政治制度史的划时代的学术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王国维首创了用地下出土文物资料(甲骨文)和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史记·殷本纪等》)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这种方法对现代史学形成了重大的影响。

  • 第2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对象,用三个字概括,就是新闻界的人、物、事。
    人,就是新闻工作者,包括从事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教育、新闻研究等工作的著名人物和专门从事新闻事业的领导者。新闻事业史要研究他们的新闻活动,他们的新闻思想,他们对发展我国新闻事业所作的贡献和从他们身上可以吸取的经验教训等等。
    物,就是新闻传播工具,包括报刊、电讯、广播、电视、新闻电影、新闻画报等等。要研究它们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研究它们自身发展的内部规律,还要研究它们的发展同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比如报纸是怎样由手抄报变成印刷板?怎样由木板雕印变成木活字印刷、石印、铅印和胶印?怎样由书册式变成单页式和多页式?怎样由官报发展成民报?怎样由商业报发展成政党报?这些问题都是应该搞清楚的。
    事,就是发生在新闻界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1898年围绕着《时务报》的那场斗争;1903年的“苏报案”;1905年《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1947年在解放区新闻界开展的反“客里空”运动等等。新闻界的这些重大事件,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也为我们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研究。
    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范围,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全部新闻现象(包括新闻传播工具、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教育、新闻法律、新闻团体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只有研究全部的而不是局部的新闻现象,才能科学地阐明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遗撼是,新闻史学界长期以来受“左"的思想的影响,研究范围比较狭窄。研究只局限于报刊史,而对其他新闻传播媒介的研究比较少;报刊史又着重于中共报刊史,而对资产阶级报业,尤其是对国民党和港、台、海外华文报业很少涉及;党的报刊史又往往侧重于研究报刊宣传了什么,而很少去研究怎样宣传,尤其是对报刊的经营管理、广告、发行等方面的研究更少。近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新闻事业史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广播史、新闻思想史、一些著名资产阶级报纸的报史等专著正在陆续出版,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 第3题:

    下列属于横向研究的是()

    • A、人口普查
    • B、家庭生命周期研究
    • C、政治制度史研究
    • D、生活史研究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学习、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制度,与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是中国社会发展、国富民强的制度保证。学习和研究它有如下几点意义:
    ①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内容;
    ②进一步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自觉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③科学地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从而在吸收世界各国政治文明建设优秀成果的同时更自觉地维护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④明确中国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掌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第5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里程碑著作“三通”,指的是()。

    • A、《史记》
    • B、《通典》
    • C、《通志》
    • D、《文献通考》

    正确答案:B,C,D

  • 第6题:

    近年来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1、最主要,不同历史时期具体的国家制度
    2、政治运行机制(对不同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作动态研究)
    3、政治文化
    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 第7题:

    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必须注意学以致用,体用结合,所谓“体”是制度条文规定、沿革等。所谓“用”就是包括当时如何惊醒运行及其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两者不能偏废。
    第二,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用现代理论为指导,把中国政治制度史纳入当时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总体中来进行考察,认识和总结其发展基本规律和特点,给予正确的评价。
    第三,注意从发展的角度来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不断加深对中国政治文化的认识,在正确理解和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基础上,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多元化的特点。

  • 第8题:

    问答题
    概述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末,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主要成果。

    正确答案: 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初步繁荣时期。表现:①多种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其中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最具代表性的是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②出现了一批中国政治制度的通史、断代史和专史性质的学术著作。比较重要的有:曾资生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和《两汉文官制度》,杨熙时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概述郭沫若、王亚南和陈寅恪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方面的标志性成果。

    正确答案: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研究中国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特点;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理论性强,主要从政治体制的角度研究中国官僚政治产生的社会基础、特点、变化及官僚主义的流弊;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用西方史学理论、方法与中国传统史学方法相结合是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典范成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梁启超和王国维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方面主要成果有哪些?

    正确答案: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中国专制政体进化史论》一文,这是用西方资产阶级进化史观研究中国历代政治演化进程的第一篇专题论文;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和《殷周制度论》则是用西方实证史学研究中国先秦政治制度史的划时代的学术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王国维首创了用地下出土文物资料(甲骨文)和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史记·殷本纪等》)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这种方法对现代史学形成了重大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传统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一般走的是传统史学的治学之路,以写“信史”为原则,注重考据和实录。()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概述梁启超和王国维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方面主要成果。

    正确答案: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中国专制政体进化史论》一文,这是用西方资产阶级进化史观研究中国历代政治演化进程的第一篇专题论文;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和《殷周制度论》则是用西方实证史学研究中国先秦政治制度史的划时代的学术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王国维首创了用地下出土文物资料(甲骨文)和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史记·殷本纪等》)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这种方法对现代史学形成了重大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现代史学取得成果、面临主要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1)40年来中国史学取得的成就:
    一唯物史观处于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主流。
    二实现史学的两种转换:从实证型、叙述型向解释型、理论型转换;从封闭向开放转换。
    三系统整理大量史料,建立许多新学科。
    (2)主要问题:
    一是对中国传统史学和西方史学的片面、简单化理解和误解;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片面、简单化理解和误解。

  • 第14题: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它居于中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内层,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首先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政治制度。它体现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具体政治制度之中,并且贯穿这些制度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是坚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权。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直接体现。这是由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决定的。
    (3)我国采取的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 第15题:

    传统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一般走的是传统史学的治学之路,以写“信史”为原则,注重考据和实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概述郭沫若、王亚南和陈寅恪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方面的标志性成果。


    正确答案: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研究中国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特点;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理论性强,主要从政治体制的角度研究中国官僚政治产生的社会基础、特点、变化及官僚主义的流弊;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用西方史学理论、方法与中国传统史学方法相结合是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典范成果。

  • 第17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学术性论文和专著成倍增长。论文超过2000篇、各类专著超过百部。最具代表性的有白钢主编的10卷本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它可以说是国内外第一部最大部头的现代方法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性著作。与国内以往中国政治制度史著述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侧重从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制度设置的静态描述和制度运行机制的动态分析来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其它有关专著主要还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
    (2)禁区冲破后多种理论和多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
    (3)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有向政治学转移的趋势。
    (4)以史资治。运用政治制度史研究成果为我国当代政治体制改革、反腐肃贪、整顿吏治、加强监察等现实政治服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 第18题:

    概述梁启超和王国维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方面主要成果。


    正确答案: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中国专制政体进化史论》一文,这是用西方资产阶级进化史观研究中国历代政治演化进程的第一篇专题论文;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和《殷周制度论》则是用西方实证史学研究中国先秦政治制度史的划时代的学术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王国维首创了用地下出土文物资料(甲骨文)和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史记·殷本纪等》)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这种方法对现代史学形成了重大的影响。

  • 第19题:

    问答题
    概述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末,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初步繁荣时期。表现:①多种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其中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最具代表性的是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②出现了一批中国政治制度的通史、断代史和专史性质的学术著作。比较重要的有:曾资生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和《两汉文官制度》,杨熙时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里程碑著作“三通”,指的是()。
    A

    《史记》

    B

    《通典》

    C

    《通志》

    D

    《文献通考》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学术性论文和专著成倍增长。论文超过2000篇、各类专著超过百部。最具代表性的有白钢主编的10卷本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它可以说是国内外第一部最大部头的现代方法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性著作。与国内以往中国政治制度史著述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侧重从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制度设置的静态描述和制度运行机制的动态分析来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其它有关专著主要还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
    (2)禁区冲破后多种理论和多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
    (3)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有向政治学转移的趋势。
    (4)以史资治。运用政治制度史研究成果为我国当代政治体制改革、反腐肃贪、整顿吏治、加强监察等现实政治服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对象,用三个字概括,就是新闻界的人、物、事。
    人,就是新闻工作者,包括从事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教育、新闻研究等工作的著名人物和专门从事新闻事业的领导者。新闻事业史要研究他们的新闻活动,他们的新闻思想,他们对发展我国新闻事业所作的贡献和从他们身上可以吸取的经验教训等等。
    物,就是新闻传播工具,包括报刊、电讯、广播、电视、新闻电影、新闻画报等等。要研究它们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研究它们自身发展的内部规律,还要研究它们的发展同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比如报纸是怎样由手抄报变成印刷板?怎样由木板雕印变成木活字印刷、石印、铅印和胶印?怎样由书册式变成单页式和多页式?怎样由官报发展成民报?怎样由商业报发展成政党报?这些问题都是应该搞清楚的。
    事,就是发生在新闻界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1898年围绕着《时务报》的那场斗争;1903年的“苏报案”;1905年《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1947年在解放区新闻界开展的反“客里空”运动等等。新闻界的这些重大事件,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也为我们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研究。
    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范围,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全部新闻现象(包括新闻传播工具、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教育、新闻法律、新闻团体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只有研究全部的而不是局部的新闻现象,才能科学地阐明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遗撼是,新闻史学界长期以来受“左"的思想的影响,研究范围比较狭窄。研究只局限于报刊史,而对其他新闻传播媒介的研究比较少;报刊史又着重于中共报刊史,而对资产阶级报业,尤其是对国民党和港、台、海外华文报业很少涉及;党的报刊史又往往侧重于研究报刊宣传了什么,而很少去研究怎样宣传,尤其是对报刊的经营管理、广告、发行等方面的研究更少。近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新闻事业史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广播史、新闻思想史、一些著名资产阶级报纸的报史等专著正在陆续出版,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近年来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1、最主要,不同历史时期具体的国家制度
    2、政治运行机制(对不同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作动态研究)
    3、政治文化
    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