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部分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的刑罚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的适用条件有: (1)前提条件: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执行刑期条件: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人。具体来说,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假释。
(3)实质条件:假释只适用于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提前释放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人。这是适用假释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
(4)消极条件: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假释。
更多“简述假释的条件。”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对死缓犯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符合假释条件的,应当适用假释。


    参考答案:错

  • 第2题:

    下列关于假释的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对犯罪分子甲决定假释时,可以视情况决定是否考虑其假释后对其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B: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的,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适用假释
    C:丙被假释,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故意伤害罪,对于丙应当按先并后减的方法实行并罚
    D:在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乙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漏罪没有判决的,对乙不能撤销假释

    答案:D
    解析:
    【考点】假释。详解:A选项,根据《刑法》第81条第3款规定,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因此A选项错误,不当选。B选项,根据《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因此B选项错误,不当选。C选项,根据《刑法》第86条规定,被假释的犯罪人,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刑法》第71条规定的先减后并的方法实行并罚,假释后所经过的考验期,不得计算在新判决定的刑期之内。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是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即使经过了假释考验期限后才发现新罪,也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实行并罚。因此,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人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刑法》第70条规定的先并后减的方法实行并罚,已经执行的刑期,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但假释后所经过的考验期,不得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假释考验期满后,才发现被假释的犯罪人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不能撤销假释,只能对新发现的犯罪另行侦查、起诉、审判,不得与前罪的刑罚并罚。因此,D选项正确,当选。

  • 第3题:

    关于假释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因假释只能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此,死缓犯不可能被假释
    B.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一律不得假释
    C.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
    D.犯罪分子只有在符合假释的对象条件和限制条件的基础上,同时符合实质条件,才可以被适用假释


    答案:D
    解析:
    解析: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对死缓犯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适用假释,A选项错误.对累犯一律不得假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B选项错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C选项错误.犯罪分子只有在符合对象条件和限制条件的基础上,同时符合实质条件,才可以被适用假释.D选项正确.

  • 第4题:

    简述假释的法律后果。


    答案:
    解析:
    (1)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没有《刑法》第86条规定的情形,即没有再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71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3)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70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4)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 第5题:

    根据《刑法》及有关规定关于适用假释的说法正确的是

    A.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累犯认真遵守监规确有悔改表现,可以假释
    B.因故意杀人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
    C.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3以上可以假释
    D.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

    答案:D
    解析:
    选项A、B错误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选项C错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尸2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 第6题:

    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


    正确答案: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用范围的限定。
    (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件,也是前提条件。
    (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假释的实质条件,也是关键性条件。
    (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这是假释的排除性条件,即假释对象条件的例外。

  • 第7题:

    人民法院作出减刑、假释前,看守所发现罪犯不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应当书面提请撤回减刑、假释建议;在减刑、假释裁定生效后,看守所发现罪犯不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应当书面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提出撤销裁定建议。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什么是假释?假释应当遵守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1)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由于其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项刑罚制度。
    (2)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第一,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第二,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
    第三,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第四,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

    正确答案: 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用范围的限定。
    (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件,也是前提条件。
    (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假释的实质条件,也是关键性条件。
    (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这是假释的排除性条件,即假释对象条件的例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假释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根据刑法第81条的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1)对象条件。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除外。
    (2)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
    (3)时限条件。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第81条及有关司法解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对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仍应按原判无期徒刑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假释与缓刑有一定的区别,假释是有条件的不执行剩余的刑期,缓刑是有条件地不执行全部刑期。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假释?假释应当遵守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 (1)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由于其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项刑罚制度。
    (2)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第一,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第二,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
    第三,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第四,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假释犯在考验期内不同表现的法律后果。


    正确答案:
    答:依照《刑法》第85条、第86条的规定,根据假释犯在假释考验期内的不同表现,分别作出不同的处理:
    第一,如果假释犯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无论所犯的新罪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是重罪还是轻罪,都要撤销假释,对新罪作出判决,将新罪所判处的刑罚与前罪没有执行完的刑罚,按照《刑法》第71条规定的数罪并罚原则,决定应当执行的刑法。
    第二,在假释考验期内,如果发现假释犯在原判决前还有没被判处的罪,而且该罪没有超过追诉时效,也应当撤销假释,对没有判决的罪作出判决,将未判之罪所判处的刑罚与前罪判处的刑罚,按照《刑法》第70条规定的数罪并罚原则,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第三,在假释考验期内,假释犯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似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没有执行完毕的刑罚。
    第四,在假释考验期内,假释犯遵守关于假释的各项规定,没有以上所说的四种情况的,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应当公开予以宣告。

  • 第14题:

    简述假释的撤销事由及法律后果.


    答案:
    解析:
    根据《刑法》第86条的规定,假释的撤销事由及法律后果是:
    (1)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71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2)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70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3)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 第15题:

    简述假释与减刑的区别。


    答案:
    解析:
    (1)适用范围不同。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适用次数不同。假释只能宣告一次;而减刑不受次数的限制,可以减刑一次,也可减刑数次。 (3)法律后果不同。假释附有考验期,如果发生法定情形,就撤销假释;减刑没有考验期,即使犯罪分子再犯新罪,已减的刑期也不恢复。 (4)适用方法不同。对被假释人当即解除监禁,予以附条件释放;对被减刑人则要视其减刑后是否有余刑,才能决定是否释放,有未执行完的刑期的,仍需继续执行。

  • 第16题:

    根据《刑法》及有关规定,关于适用假释的说法,正确的是()。

    A、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累犯,认真遵守监规,确有悔改表现,可以假释
    B、因故意杀人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
    C、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3以上,可以假释
    D、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假释的对象条件、考验期限。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 第17题:

    什么是假释?假释应当遵守哪些条件?假释的考验期限如何确定和计算?


    正确答案: 所谓假释,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由于其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的其提前释放的一项刑罚制度。对犯罪分子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①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用范围的限定。假释不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死刑的犯罪分子。
    ②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件,也是前提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能适用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执行刑期的限制,所谓特殊情况,指有国家政治、国妨、外资等方面特殊需要的情况。
    ③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假释的实质条件,也是关键性条件。所谓不致再危害社会,指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一贯表现好,确有悔改表现,不致违法、重新犯罪的,或者是老年、身体有残疾,并丧失作案能力的。
    ④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运、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有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这是假释的排除性条件,即对假释对象条件的例外。对犯罪分子适用假释时,应当规定一定的考验期限。根据刑法的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 第18题:

    《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规定罪犯可以假释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

  • 第19题:

    简述假释的对象、条件。


    正确答案: 假释的对象。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罪犯,不包括被判处拘役的罪犯。
    其条件是:
    (1)执行期限的要求: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应当执行原判刑期l/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应当已执行10年以上。
    (2)主观上改造的要求,必须是在服刑中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 第20题:

    罗氏假说对泡沫稳定的条件作了如何假释?


    正确答案:在溶液中,溶解状态的溶质是稳泡剂;不溶状态的溶质,当浸入系数与铺展系数均为正值时即是消泡剂。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是假释?假释应当遵守哪些条件?假释的考验期限如何确定和计算?

    正确答案: 所谓假释,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由于其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的其提前释放的一项刑罚制度。对犯罪分子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①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用范围的限定。假释不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死刑的犯罪分子。
    ②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件,也是前提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能适用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执行刑期的限制,所谓特殊情况,指有国家政治、国妨、外资等方面特殊需要的情况。
    ③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假释的实质条件,也是关键性条件。所谓不致再危害社会,指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一贯表现好,确有悔改表现,不致违法、重新犯罪的,或者是老年、身体有残疾,并丧失作案能力的。
    ④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运、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有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这是假释的排除性条件,即对假释对象条件的例外。对犯罪分子适用假释时,应当规定一定的考验期限。根据刑法的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假释的概念和条件。

    正确答案: 假释是指对被判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由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在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的将其提前释放的一项刑罚制度.条件:
    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
    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假释的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假释的适用条件是:(1)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了一定刑期的犯罪分子。但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执行刑期的限制。
    (3)假释只适用于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
    (4)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绑架、强奸、抢劫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