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律》成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推行全国的法典,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重大发展,下列哪一项是不属于其主要表现的()。A、内容上强化了专制主义集权的统治B、文字简约,体例严谨,篇章设置更加合理C、法律概念更加规范、准确D、在内容上,礼律进一步融合

题目

《晋律》成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推行全国的法典,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重大发展,下列哪一项是不属于其主要表现的()。

  • A、内容上强化了专制主义集权的统治
  • B、文字简约,体例严谨,篇章设置更加合理
  • C、法律概念更加规范、准确
  • D、在内容上,礼律进一步融合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更多“《晋律》成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推行全国的法典,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重大发展,下列哪一项是不属于其主要表现的()。A、内容上强化了专制主义集权的统治B、文字简约,体例严谨,篇章设置更加合理C、法律概念更加规范、准确D、在内容上,礼律进一步融合”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北齐律》使封建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首创以名例律作为法典总则的篇章结构

    B.《曹魏律》以《周礼》的“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C.《北魏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该制度成为“十恶”制度的渊源

    D.八议、官当、准五服以治罪、重罪十条、死刑复奏制度都是该时期法律儒家化的具体表现


    正确答案:ABD
    解析:考查要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的发展变化。《北齐律》首次使得封建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定法典篇目为12篇,并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可见,A项表述正确,。为应选项。《曹魏律》以《周礼》记载的“八辟之法”为依据,首次创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入律,使得封建特权法得以发展和法定化。可见,B项表述正确,为应选项。《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该制度成为《开皇律》“十恶”制度的渊源。可见,C项表述错误,与题意不符,应予排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包括:八议入律、规定准五服以治罪制度、官当入律、登闻鼓制、死刑复奏制度、重罪十条等。可见,D项表述正确,是正确答案。

  • 第2题:

    (2007年真题)IB律(指汉律)因秦《法经》,就增三篇,而《具律》不移,因在第六。罪条例既不在始,又不在终,非篇章之义。故(新律)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律首。
    ——《晋书·刑法志》上述文字材料记述了汉、魏时代法典体例发展演变的概况,请分析材料并结合中国法制史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旧律”在篇目上增加了哪三篇?
    (2)“旧律”在篇目体例上存在什么问题?
    (3)“新律”在篇目体例上有哪些主要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汉魏之后,《晋律》和《唐律》在法典的篇目体例上又是如何演变的?


    答案:
    解析:
    (1)汉朝《九章律》在《法经》和秦律六篇的基础上,增加《户律》、《兴律》和《厩律》三篇。
    (2)汉律中《具律》排在第六篇,既不在开篇,也不在末篇,与其统率全律的地位不相符。
    (3)《新律》将《具律》改为《刑名》,并置于律首,突出其作为法典总则的地位。这种变化说明了《新律》在法典篇目体例上的渐趋成熟,并对后世法典产生了很大影响。
    (4)《晋律》在篇目上扩充至20篇,并在总则中新增《法例》篇,以丰富其内容;《唐律》在篇目体例上继承《北齐律》,趋于成熟,为12篇500条体例。总则是《刑名》和《法例》所合成的《名例律》。

  • 第3题:

    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引礼入律、礼律进一步融合的重要时期
    B.《曹魏律》和《晋律》都对刑罚制度进行了改革,为封建制五刑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C.八议、官当、服制定罪和重罪十条都属于本时期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
    D.本时期首次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


    答案:A,B,C,D
    解析:
    【精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引礼入律、礼律进一步融合的重要时期。故选B项.《曹魏律》和《晋律》都对刑罚制度进行了改革,故B项正确。本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八议、官当、服制定罪、死刑复奏和重罪十条,故C项正确。三国曹魏时期首次出现了死刑复奏制度,该制度被晋、南北朝、隋、唐沿用。

  • 第4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的指导思想包括()。

    •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 B、纳礼入律
    • C、礼律进一步结合
    • D、“事皆决于法”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将“准五服以制罪”列入律典的是()。

    • A、晋律
    • B、魏律
    • C、北齐律
    • D、新律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下列关于法典篇章体例的变化错误的是哪项?( )

    • A、《法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共有六篇,其篇章、体例、结构都还比较简单
    • B、汉代制定的《九章律》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篇
    • C、魏律在保留第一篇《刑名》的基础上,新增《法例》篇,丰富和扩大了法典“总则”的内容,使中国古代法典在篇章体例结构上更加规范化
    • D、北齐律确定了十二篇的法典体例,并首创了《名例律》的总则篇目

    正确答案:C

  • 第7题:

    论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结构和内容的变化。


    正确答案: 该时期法典结构的革新主要表现在:曹魏新律首先从《九章律》的《具律》一篇中创立了《刑名》,冠于法典之首;《晋律》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法例》一篇;到了北魏北齐修律,《北齐律》又将两篇合为《明例律》一篇,仍臵于法典之首。这一变革历经隋唐至明清,为后世封建法典所遵从,直至清末变法修律而告终。
    该时期法典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八议”入律与“官当”制度的确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表现出封建特权法的鲜明特征,其突出代表就是曹魏《新律》中的“八议”制度以及《北魏律》和《陈律》中的“官当”制度的确立。“八议”制度规定8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不得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官当”制度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爵折抵徒刑的特权制度。这表明了当时封建特权有了进一步发展。
    二是“重罪十条”的产生。《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并臵于篇首,作为重点打击的对象。所谓“重罪十条”,是指危害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的总称。
    三是刑罚制度的改革。该时期的刑罚制度规定了绞刑、斩刑等死刑制度;规定了流刑、鞭刑、杖刑等制度;并废除了宫刑制度。
    四是“准五服制罪”制度的确立。《晋律》与《北齐律》相继确立了“准五服制罪”的制度。规定根据服制将亲属按远近分为五等,以此确定继承与瞻养等权利义务关系,并据此确定亲属间是否犯罪及犯罪时的定罪量刑标准。

  • 第8题:

    问答题
    论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结构和内容的变化。

    正确答案: 该时期法典结构的革新主要表现在:
    曹魏新律首先从《九章律》的《具律》一篇中创立了《刑名》,冠于法典之首;《晋律》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法例》一篇;到了北魏北齐修律,《北齐律》又将两篇合为《明例律》一篇,仍置于法典之首。这一变革历经隋唐至明清,为后世封建法典所遵从,直至清末变法修律而告终。
    该时期法典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八议”入律与“官当”制度的确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表现出封建特权法的鲜明特征,其突出代表就是曹魏《新律》中的“八议”制度以及《北魏律》和《陈律》中的“官当”制度的确立。“八议”制度规定8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不得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官当”制度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爵折抵徒刑的特权制度。这表明了当时封建特权有了进一步发展。
    二是“重罪十条”的产生。《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并置于篇首,作为重点打击的对象。所谓“重罪十条”,是指危害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的总称。
    三是刑罚制度的改革。该时期的刑罚制度规定了绞刑、斩刑等死刑制度;规定了流刑、鞭刑、杖刑等制度;并废除了宫刑制度。
    四是“准五服制罪”制度的确立。《晋律》与《北齐律》相继确立了“准五服制罪”的制度。规定根据服制将亲属按远近分为五等,以此确定继承与瞻养等权利义务关系,并据此确定亲属间是否犯罪及犯罪时的定罪量刑标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的指导思想包括()。
    A

    “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

    纳礼入律

    C

    礼律进一步结合

    D

    “事皆决于法”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法律内容中,礼法结合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A

    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B

    官当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罪的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陈律》中

    C

    北齐为维护封建国家根本利益,在《北齐律》中首次规定重罪十条

    D

    《晋律》与《北齐律》中相继确立准五服制罪的制度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制定的法典有()
    A

    《魏律》

    B

    《晋律》

    C

    《大业律》

    D

    《武德律》

    E

    《北齐律》


    正确答案: E,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将“准五服以制罪”列入律典的是()。
    A

    晋律

    B

    魏律

    C

    北齐律

    D

    新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B、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肉刑进行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
    D、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国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国的封建法制传统

    答案:A,C,D
    解析:
    【考点】商鞅变法;文景帝废肉刑;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清末变法修律【详解】A项表述是正确的。B项废除肉刑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而不是汉武帝。C项正确,法律儒家化始于汉,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成于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八议、官当、重罪十条、准五服以制罪等制度均是礼法结合的典型代表。D项正确,清末修律在立法指导思想上,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

  • 第14题:

    关于《晋律》内容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晋律》揭开了我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序幕
    B.《晋律》首次规定了“服制定罪”制度
    C.《晋律》首次使得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
    D.《晋律》指的就是张杜律


    答案:B,D
    解析:
    解析:A项错在:《晋律》是我国第一部封建法律儒家化的成文法典,但这并不意味着《晋律》拉开了我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序幕。C项错在:《北齐律》首次使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而不是《晋律》。

  • 第15题:

    下列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表现的是()。

    • A、八议人律
    • B、官当人律
    • C、确立重罪十条
    • D、一夫一妻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法律内容中,礼法结合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 A、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 B、"官当"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罪的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陈律》中
    • C、北齐为维护封建国家根本利益,在《北齐律》中首次规定"重罪十条"
    • D、《晋律》与《北齐律》中相继确立"准五服制罪"的制度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纳礼入律的典型代表是()。

    • A、八议入律
    • B、确立重罪十恶
    • C、官当入律
    • D、服制入律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表现在()。

    • A、八议人律
    • B、官当入律
    • C、确立重罪十条
    • D、准五服以制罪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关于中国古代的法典体例的沿革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法经》的体例为秦汉所继承,不同的是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改法为律
    • B、《魏律》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进一步调整了法典的结构与内容,使中国的封建法典在系统和科学上前进了一大步
    • C、《泰始律》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并且把律分为12篇,对后世律典体例影响深远
    • D、《大明律》将法典分为名例、吏、户、礼、兵、刑、工七篇,这种法典的编排体例一直延续到清末修律时制定的《大清现行刑律》才被改变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多选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表现在()。
    A

    八议人律

    B

    官当人律

    C

    确立重罪十条

    D

    准五服以制罪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表现的是()。
    A

    八议人律

    B

    官当人律

    C

    确立重罪十条

    D

    一夫一妻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承汉晋律之精神,下启隋唐律之先河的法典是()
    A

    《陈律》

    B

    《梁律》

    C

    《北齐律》

    D

    《永明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结构与内容的变化。

    正确答案: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结构的变化
    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形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形成了律、令、科、比、格、式相互为用的立法格局。
    a.科。科起着补充与变通律、令的作用。北魏实行“以格代科”,科渐失独立价值。
    b.格。格与令相同,也起着补充律的作用。北魏曾将律无正文者编为《别条权格》,东魏也曾编有《麟趾格》,均带有刑事法律性质,不同于隋唐时期具有行政法律性质的格。
    c.比。比是比附或类推,即比照典型判例或相近律文处理法律无明文规定的同类案件。
    d.式。式是公文程式。西魏编定的《大统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式”这种法律形式。
    ②曹魏《新律》首先从汉《九章律》的《具律》一篇中创立《刑名》,冠于法典之首,《晋律》在其基础上复增设《法例》一篇;至北魏、北齐修律,始将两篇合为《名例律》一篇,置于法典之首。这一变革历隋唐至明清,为后世历朝法典体例所遵从,直至清末变法修律始告终结。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典内容的变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法律内容也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礼法结合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为:
    ①“八议”入律与“官当”制度确立。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官当”制度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陈律》中,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罪的特权制度。
    ②“重罪十条”的产生。《北齐律》中首次规定“重罪十条”,是对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的总称。
    ③刑罚制度改革。规定绞、斩等死刑制度;规定流刑,把流刑作为死刑的一种宽贷措施;规定鞭刑与杖刑;四是废除宫刑制度。
    ④“准五服以制罪”的确立。《晋律》与《北齐律》中相继确立“准五服制罪”的制度。此后服制不但确定继承与赡养等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是亲属相犯时确定刑罚轻重的依据。
    ⑤死刑复奏制度。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这一制度,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