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诗歌《我》怎样表达了“残缺的我”的主题?
第1题:
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
第2题:
怎样理解穆旦诗歌创作的现代性特征?
第3题:
穆旦的《赞美》写于什么时代?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第4题:
穆旦诗中的“我”,其特点是()
第5题:
简析穆旦诗歌《我》中的“自我”形象及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探索和发现。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小说
诗歌
散文
戏剧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穆旦与冯至的诗歌都具有哲思,但穆旦的诗歌更多的思考了对现实的苦难和矛盾。
第14题: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丰富,和丰富的痛苦”和“残缺的我”,是()诗歌中三个常见的主题。
第15题:
阅读《我与地坛》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
第16题:
戴望舒的诗《我用残损的手掌》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诗中的“残损的手掌”、“摸索”、“辽远的一角”各有何含义?
第17题:
简析穆旦的诗歌《我》在表现手法上的现代化特征及其对中国现代新诗的贡献。
第18题:
第19题:
戏剧张力的构造
用身体来思想
表现“残缺的我”
对传统诗意的反动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善用“土地”和“太阳”的意象
表达了强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表现了分裂、残缺、矛盾而痛苦的“自我”
娴熟运用现代派诗歌的象征、暗示等技巧
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