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约谈了一些食品、日化类生产企业,了解情况,并明确表示,各类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不得随意搭车涨价,更不许串通涨价、哄抬物价。你对此的看法是什么?
第1题: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会记录在案,下列关于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纳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黑名单
B.纳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重点监控名单
C.纳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D.纳入不受欢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名单
第2题:
中国多个城市上调水价,外资水务企业被认为是涨价的操纵者,并被指垄断了 中国水务市场。请根据给定资料对这一论断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40分) 要求:(1)从给定资料人手,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判断恰当,论述集中,语言流畅。 (3)字数1000字左右。
参考文章
从“洋水务”看水务市场
单从市场行为角度来看,外资进驻我国部分城市的水务市场,对效益低下的企业实施合并重组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虽说操纵言之过重,但论及水价上涨的幕后推手,倒确实有些问题值得深思。
首先,出于战略考虑,外资自然要不惜血本拿出远高于企业净资产的价钱实现其跨期收益,但是,深入思考,受益者绝不只是外资一家。诚然,长期来看,外资在既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内,的确要通过提价来收回成本,但这与水价上涨的关系间接性强,而直接性弱。
近几年来,大规模的外资高溢价战略之所以屡试不爽,根本上是地方政府短期行为所致。一方面,外资合并让地方政府攫取了短期的溢价收益,并巧妙地利用水价上涨将外资水价成本转给了消费者;另一方面,外资合并以后,水务企业冗员庞大的包袱,也同时转让给了外资。
其次,供水的根本症结尚未破题。从公共用水的受益范围来看,属于全国性公共品,若再加上国家安全的战略考虑,水资源供应理应由中央政府来提供。而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水务行业管理重心却在地方,水价调整的决策权归于各地省级政府。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省又把决策权下放到城镇政府。地方政府供水的公共服务能力各异,且供水服务本身盈利水平低下,受政绩观的影响,地方政府自然更愿意把这个包袱转出去。
再次,水价形成机制透明度低,监督缺乏依据。从理论上看,构成自来水水价的基本公式为:水价一水资源费+(成本+正常利润)+污水处理费。但是,具体到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地方政府和供水企业的“捂捂盖盖”。目前,我国关于水价成本监审的法律法规尚未形成,无形之中又扩大了地方政府在调整水价时讨价还价的空间和自由裁量权。如果外资的利益诉求与地方政府政绩捆在一起,那么水价上涨的暗箱操作可能性就更大。
因此,水价上涨其背后最大的推力来自于谁,还不能简单地以外资操纵妄下定论。但也从另一个侧面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
一是作为具有国家战略安全的水资源供给,政府要么创新机制,寻求更为有效的供给方式,要么在有效方式尚难找到的情况下,需要中央政府的积极介入,负责起全国水资源的分配和供给。
二是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是与中央博弈的结果,政府失灵比市场失灵更可怕,治理水务市场,要加大改革力度,与地方政府政绩挂钩。供水企业减员增效是改革必经的过程,不可回避逃之。
三是中央对于水务行业要上升到战略高度全面考虑,尽快采取措施,制定可行性办法,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否则,长此以往,地方政府定会竞相将城市供水企业纷纷外包。待到日后,外资大规模进驻之势形成之时,“外资威胁论”就不再是今天的“狼来了”。
第3题:
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应当纳入()。
第4题:
2011年4月3日发改委披露消息称,已下发紧急通知,要严查电煤价格,告诫企业加强企业自律,不得变相涨价。该要求表明() ①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煤价 ②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③稳定煤价是煤炭企业的经营目标 ④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
第5题:
企业的社会责任角色有几种,你对此持有什么样观点,为什么?
第6题:
下列()现象属于道德风险。
第7题:
根据拉姆齐原则,为了提高企业的收益,应该主要√价格弹性大的用户涨价,弹性小的用户不涨价或少涨价。
第8题:
政府应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对策()。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某人尽管很努力,但就是胜任不了秘书工作
某人违反社会公德,随意乱丢垃圾
某企业利用物价上涨机会涨价
某企业借故拖欠员工的工资
第12题:
不得改变
不得随意改变
可以适当改变
可以随意改变
第13题:
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应当纳入()。
A.食品生产企业黑名单
B.食品生产企业重点监控名单
C.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D.不受欢迎食品生产企业名单
第14题: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给予警告。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食品生产许可。
第15题:
清真饮食服务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兼并或者被兼并时,()其服务方向。
第16题:
根据拉姆齐原则,为了提高企业的收益,应该主要√价格弹性小大的用户涨价,弹性大的用户不涨价或少涨价。
第17题:
通常,涨价是企业提高盈利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而价格下跌是企业最大的威胁
第18题:
国家发改委要求审慎涨价。
第19题:
现在网络上会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对此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