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A、一家B、天下C、一国D、一人”相关问题
  • 第1题:

    “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包含着民有的思想;“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包含着民享的思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子曰:“舜视弃天下,犹弃弊屡也。”意思是舜放弃天下,就好像扔掉了破鞋一样。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王守仁主张“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这是进一步发挥了儒家()

    • A、“仁”的思想
    • B、“礼”的学说
    • C、德政思想
    • D、民本思想

    正确答案:A

  • 第4题: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 C、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 D、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正确答案:D

  • 第5题: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原君》 材料四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置相》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


    正确答案: 不同点: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原因: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

  • 第6题: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正确答案:武丁使诸侯们来朝,统治天下就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

  • 第7题:

    下列言语出自中国古代心学集大成者之口的,可能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C、“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D、“致良知,亲吾父以及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正确答案:D

  • 第8题:

    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为此,他主张()

    • A、“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 B、“天下为主,君为客”
    • C、“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 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论证“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道理的是()
    A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C

    此其自多也

    D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包含着民有的思想;“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包含着民享的思想。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翻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正确答案: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衍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黄宗羲的法律思想有()
    A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

    B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

    “学校议政”的设想

    D

    立法应以“保类”、“卫群”为宗旨

    E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后世学者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以下主张符合后世学者观点的是()

    • A、“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
    • B、“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 C、“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
    •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翻译: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皐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正确答案: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和皋陶(相传是舜的司法官)作为自己的忧虑。把百亩田地耕种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人,是农民。把财物分给别人叫做惠,把向善的道理教给别人叫做忠,替天下寻找到人才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容易,替天下得到人才却很困难。孔子说:‘尧作为天子,是何等伟大啊!只有天是最伟大的,只有尧能效法天。尧的圣德是那么广大辽阔,百姓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称赞!舜,那才是人君的典范啊!舜的品格是那样崇高,身为天下之主,但却不把天下视为私有(与焉:参与其中)!’尧舜治理天下,难道没有用他们心思的地方?只不过不用在耕种上罢了(亦:副词,也是,只是)

  • 第15题:

    材料一“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故曰,四民异显而同道。”“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王阳明文集》 材料二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正确答案: 时代特点: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

  • 第16题:

    翻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正确答案: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衍了。

  • 第17题:

    黄宗羲的法律思想有()

    • A、“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
    •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C、“学校议政”的设想
    • D、立法应以“保类”、“卫群”为宗旨
    • E、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正确答案:B,C,D,E

  • 第18题:

    翻译: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正确答案:那么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一面耕作,一面还兼做得了的吗?为官的有为官所做的事,小民有小民应做的事。再说,一个人自身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样样都得具备,如果各种东西一定要自己制造出来才使用它们,这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统治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得养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要被人家来养活,这是天下普遍的原则。

  • 第19题: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为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而矣”。

    •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 B、程颢、朱熹、李贽、顾炎武
    •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问答题
    翻译: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正确答案: 那么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一面耕作,一面还兼做得了的吗?为官的有为官所做的事,小民有小民应做的事。再说,一个人自身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样样都得具备,如果各种东西一定要自己制造出来才使用它们,这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统治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得养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要被人家来养活,这是天下普遍的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
    A

    一家

    B

    天下

    C

    一国

    D

    一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此句出自()。
    A

    《论语·卫灵公》

    B

    韩非子《韩非子·解老》

    C

    王守仁《大学问》

    D

    范仲淹《岳阳楼记》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正确答案: 武丁使诸侯们来朝,统治天下就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