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主张“天行仁政”,因为“人皆有不忍之心”,由“仁心”可致“仁政”。
第1题:
先哲孟子曾经说过:“仁、义、礼、智,非由外烁(融化)我也,我固有之也。”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是:()
A.人皆有恻隐之心
B.人性本善
C.要施“仁政”
D.民贵君轻
第2题:
孟子的仁政内容很广泛,在政治上,仁政主张()
第3题:
孟子基于性善而提出了仁政主张。
第4题:
在先秦诸子中,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本思想的是()
第5题:
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孟子()。
第6题: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此“不忍人之心”包括“四心”,其中属于“仁之端”的是()。
第7题:
“行仁政而王”的主张出自()
第8题:
王道
霸道
直道
人道
第9题:
第10题:
孔子
孟子
庄子
老子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第13题:
第14题:
先哲孟子曾经说过:“仁、义、礼、智,非由外烁(融化)我也,我固有之也。”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是:()
第15题:
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主张和“()”的民本思想。
第16题:
孟子以性善说作为仁政的理论基础,认为将不忍人之心运用到治国、治民中就是仁政。
第17题:
下面对孟子的“仁政”思想评述不正确的是()。
第18题: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这一观点属于()
第19题:
在《孟子》中“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心’是什么含义?
第20题:
“仁政”的思想
“民本”的思想
“性本善”的思想
“致良知”的思想
第21题:
孔子
王夫之
韩非
孟子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儒家
墨家
法家
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