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温度曲线图主要是显示温度监视图中各温度变化趋势,便于运行人员对该模拟变量进行分析。”相关问题
  • 第1题:

    165、严格按照运行规程规定对电缆夹层、通道进行监视,并检测电缆和接头运行温度。( )


    答案:错
    解析:
    答案:错误
    “监视”改为巡检

  • 第2题:

    TTT曲线图中Mf表示()

    • A、马氏体开始转变的温度
    • B、马氏体量达到100%时的温度
    • C、在冷却过程中,马氏体转变不能再进行的温度
    • D、冷却过程中达到的最低温度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根据运行缺陷单反映的“#1主汽温度显示值偏高”问题,热工人员对#1主汽温度显示表进行校验,当刚输入下限值时,就发现仪表显示值偏高,于是微调“零点”调整机构予以纠正,接下来的上、下行程校验中,各校验点数据都满足了精度要求。做好校验记录后,恢复仪表运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数据分析:值班人员实时对管线运行压力、温度、流量等数据以及()进行分析,以判断数据变化是否正常。


    正确答案:参数曲线

  • 第5题:

    为什么锅炉在运行中应经常监视排烟温度的变化?锅炉排烟温度升高一般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正确答案: 因为排烟热损失是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一般为送入热量的6%左右;排烟温度每增加12~15℃,排烟热损失增加1%,所以排烟温度应是锅炉运行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必须重点监视。使排烟温度升高的因素如下:
    (1)受热面积灰、结渣。
    (2)过剩空气系数过大。
    (3)漏风系数过大。
    (4)给水温度。
    (5)燃料中的水分。
    (6)锅炉负荷
    (7)燃料品种。
    (8)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

  • 第6题:

    操作人员主要是通过()对运行中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监视。

    • A、仪器仪表
    • B、温度计
    • C、加强巡视
    • D、听、闻、看、摸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变压器运行时,()温度最高,()次之,()的温度最低。为了便于监视运行中变压器各部件的温度,规定以上层油温为允许温度。规定变压器上层油温最高不超过()。


    正确答案:绕组;铁芯;变压器油;95℃

  • 第8题:

    说明温度饱和曲线图中各区的意义。


    正确答案: 稳定区:在此区域内即使有晶体存在也会自动溶解。
    第一介稳区:在此区域内不会自发成核,当加入晶种时,结晶会生长,但不会产生新晶核。
    第二介稳区:在此区域内也不会自发成核,但加入晶种后,在结晶生长的同时会有新晶核产生。
    不稳定区:是自发成核区域,瞬时出现大量微小晶核,发生晶核泛滥。

  • 第9题:

    为什么锅炉在运行中应经常监视排烟温度的变化?


    正确答案: 因为排烟热损失是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一般为送入热量的6%左右;排烟温度每增加12~15℃,排烟热损失增加1%,所以排烟温度应是锅炉运行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必须重点监视。

  • 第10题:

    为了便于监视运行中变压器各部件的温度,规定以()为允许温度。

    • A、上层油温
    • B、铁芯温度
    • C、绕组温度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锅炉正常运行时,应监视保持蒸汽温度在正常值()℃至()范围内变化,主、再热汽温两侧温差不超过()℃。过热器与再热器的管壁温度不许()。


    正确答案:+5、-10、20、超温

  • 第12题:

    问答题
    说明温度饱和曲线图中各区的意义。

    正确答案: 稳定区:在此区域内即使有晶体存在也会自动溶解。
    第一介稳区:在此区域内不会自发成核,当加入晶种时,结晶会生长,但不会产生新晶核。
    第二介稳区:在此区域内也不会自发成核,但加入晶种后,在结晶生长的同时会有新晶核产生。
    不稳定区:是自发成核区域,瞬时出现大量微小晶核,发生晶核泛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主蒸汽压力、温度随负荷变化而变化的运行方式称滑压运行。

    A

    B



  • 第14题:

    变压器运行时,绕组温度最(),铁芯次之,变压器油的温度最()。为了便于监视运行中变压器各部件的温度,规定以上层油温为()。规定变压器上层油温最高不超过95℃。


    正确答案:高;低;允许温度

  • 第15题:

    运行中,定子铁芯个别温度忽然升高时应()。

    • A、应当分析该点温度上升的趋势及有功、无功负荷变化的关系;
    • B、检查该测点的正常与否;
    • C、若随着铁芯温度、进出风温度和进出风温差显著上升,又出现“定子接地”信号时,应立即减负荷解列停机,以免铁芯烧毁;
    • D、不作检查,维持正常运行

    正确答案:A,B,C

  • 第16题:

    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变化,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1)初温变化对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
    汽轮机的初温升高,蒸汽在锅炉内的平均吸热温度提高,循环效率提高,热耗率降低。另外,由于初温升高,凝汽式汽轮机的排汽湿度减小,其内效率也相应提高。循环效率和汽轮机的效率提高,运行经济性相应提高。反之,汽轮机的初温降低,运行经济性相应降低。
    由于初温的变化,汽轮机的进汽量和进汽比焓值均变化,汽轮机的功率也相应变化。在汽轮机的进汽压力和调节阀开度不变时,进汽量与主蒸汽绝对温度的二次方根成反比。对于非再热机组,在进排汽压力不变时,其理想焓降与主蒸汽绝对温度成正比。汽轮机功率的相对变化与主蒸汽温度的的二次方根成正比。对于再热机组,由于假定主蒸汽压力和再热蒸汽温度不变,此时再热蒸汽压力因流量减少而降低,主蒸汽温度变化时对机组功率的影响小于非再热机组,但其功率的变化仍与主蒸汽温度的的二次方根成比例。
    汽轮机的进汽部分和高压部分与高温蒸汽直接接触,蒸汽初温升高时,金属材料的温度升高,机械强度降低,蠕变速度加快,许用应力下降,从而使机组的使用寿命缩短。
    在调节阀开度不变,主蒸汽温度降低时,汽轮机功率相应减小。要保持机组功率不变,要开大调节阀,进一步增加进汽量。此时对于低压级、特别是末级,流量和焓降同时增大,导致动叶栅上蒸汽的作用力增加,其弯曲应力可能超过允许值,且转子的轴向推力相应增大。另外,主蒸汽温度的降低,导致低压级的湿度增大,使湿气损失增大,对动叶片的冲蚀作用加剧。若蒸汽初温突然大幅度降低,则可能产生水冲击,引起机组出现事故。
    (2)再热蒸汽温度变化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
    再热机组的再热蒸汽温度变化,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与主蒸汽温度变化的影响相似。所不同的是再热蒸汽温度变化时,仅对中、低压缸的理想焓降和效率产生影响,而对高压缸的影响极小。只是再热蒸汽温度升高时,其比容相应增大,容积流量增加,再热器内流动阻力增大,使高压缸排汽压力略有增加。因此再热蒸汽温度变化1℃,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小于主蒸汽温度变化1℃时产生的影响。

  • 第17题:

    运行中风机轴承温度高,应严密监视()的变化,就地加强对()的检查,尽快查明原因。


    正确答案:轴承温度;润滑油系统和轴承

  • 第18题:

    什么锅炉在运行中应经常监视排烟温度的变化?锅炉排烟温度升高一般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正确答案: 因为排烟热损失是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一般为送入热量的6%左右;排烟温度每增加12~15℃,排烟热损失增加1%,;同时排烟温度可反应锅炉的运行情况,所以排烟温度应是锅炉运行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必须重点监视。
    使排烟温度升高的因素如下:
    受热面结垢、积灰、结渣。过剩空气系数过大。漏风系数过大。燃料中的水分增加。锅炉负荷增加。燃料品种变差。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不合理。尾部烟道二次燃烧。

  • 第19题:

    温度计是一种能直观地显示出管道系统各环节的温度变化,监视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动向,并可通过自动连锁或传感装置,构筑了一道连锁保护装置,为防范管道事故起到重要保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主蒸汽温度升高,对提高机组经济性有益,所以运行中应尽量提高主蒸汽温度运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为了便于监视运行中变压器部件的温度,规定以上层油温为允许温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机组正常运行中影响胀差变化的因素()

    • A、主、再热主汽温度
    • B、机组负荷变化
    • C、轴封供汽温度
    • D、汽缸的保温

    正确答案:A,B,C,D

  • 第23题:

    判断题
    温度计是一种能直观地显示出管道系统各环节的温度变化,监视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动向,并可通过自动连锁或传感装置,构筑了一道连锁保护装置,为防范管道事故起到重要保用。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