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乡镇于1996年10月7日至15日在同村相邻院落中发生10例发热(提问38℃-40℃),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发病4-5天出现红色斑丘疹,从耳后颈部开始,蔓延至躯干和四肢的病人。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至10月底疫情蔓延至镇上小学和本乡临近村,10月20日卫发病高峰,累计发病225例,经确认为麻疹暴发。近年来该地每年有1~2例麻疹。 实施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时出现一般接种反应,你准备如何处理?

题目

某乡镇于1996年10月7日至15日在同村相邻院落中发生10例发热(提问38℃-40℃),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发病4-5天出现红色斑丘疹,从耳后颈部开始,蔓延至躯干和四肢的病人。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至10月底疫情蔓延至镇上小学和本乡临近村,10月20日卫发病高峰,累计发病225例,经确认为麻疹暴发。近年来该地每年有1~2例麻疹。 实施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时出现一般接种反应,你准备如何处理?


相似考题
更多“某乡镇于1996年10月7日至15日在同村相邻院落中发生10例发热(提问38℃-40℃),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发病4-5天出现红色斑丘疹,从耳后颈部开始,蔓延至躯干和四肢的病人。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至10月底疫情蔓延至镇上小学和本乡临近村,10月20日卫发病高峰,累计发病225例,经确认为麻疹暴发。近年来该地每年有1~2例麻疹。 实施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时出现一般接种反应,你准备如何处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2009年10月8日~16日,某县某小学某班发现5学生出现高热,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发病4~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该小学陆续出现多数病例,累计发病125例。县CDC10月20日接到疫情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及疫情处理,经确认为麻疹暴发。调查处理本起疫情前,请你拟定一个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简明、扼要)?


    正确答案: (1)调查目的;
    (2)调查方法;
    (3)调查内容;
    (4)调查表的设计

  • 第2题:

    2006年11月8~16日,某县某小学某班发现5个学生出现高热,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发病4~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该小学陆续出现多数病例,累计发病125例。县CDC10月20日接到疫情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及疫情处理,经确认为麻疹暴发。对本次疫情控制效果如何评价?


    正确答案: 效果评价:
    观察应急接种后疫情是否得到控制;
    最长潜伏期内有没有新病例发生;
    区别自然下降还是采取针对性措施的下降。

  • 第3题:

    某县某乡镇于1996年10月7日至15日在同村相邻院落中发生10例发热(体温38℃-40℃),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发病4-5天出现红色斑丘疹,从耳后颈部开始,蔓延至躯干和四肢的病人,10月20日为发病高峰。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至10月底疫情蔓延至镇上小学和本乡37个村,累计发病225例,经确认为麻疹暴发。历年该地只有1~2例麻疹。 根据本案拟制个案调查表,应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个案调查表应包括:一般项目;临床及实验室;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接种史);密切接触者、接触程度;防治措施;结论;调查日期、调查人。

  • 第4题:

    2006年11月8~16日,某县某小学某班发现5个学生出现高热,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发病4~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该小学陆续出现多数病例,累计发病125例。县CDC10月20日接到疫情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及疫情处理,经确认为麻疹暴发。控制本起疫情,你将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控制本起疫情,预防控制措施的原则是边调查、边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如消毒隔离、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等,从一开始调查时就应采取,而不必等实验室确认是否为麻疹暴发。
    (1)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麻疹病例发热后5天为隔离期,密切接触者(病人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与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或有密切接触的同事)医学观察14天。如幼儿园和学校发生麻疹暴发,发生麻疹的学生不能继续上课,应在医院或家隔离,不要去学校、幼儿园、俱乐部、集会等公共场所,直至出疹5天后。
    (2)对同一学校及其相邻的学校未患病儿童实施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当怀疑麻疹暴发时,所有1~15岁儿童都应进行接种。如果暴发规模大,麻疹疫苗首针接种时间可提前至6月龄,当儿童满1岁时,对这些孩子再进行复种。此外,应考虑对麻疹病毒传播的高危地区,如军事基地、大学寝室和医院等地的青少年接种麻疹疫苗。最后,应对所有住院和门诊中不能出示麻疹疫苗接种证明的儿童接种疫苗。接种时间确定,当怀疑麻疹暴发时,对既往未接种麻疹疫苗人群的接种工作可立即进行,不必等待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结果。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开展越早、越能有效控制麻疹暴发疫情。接种地点的确定,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补充免疫工作都应集中在免疫工作比较薄弱、具有潜在易感儿童的地区。可选择人口聚集地,如学校、幼儿园、医院作为接种点。
    (3)接触者医学观察及早发现病人。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发现并报告疑似麻疹病例。在暴发出现21天内,如果无新病例出现,则可考虑暴发终止。
    (4)卫生宣教,开窗通风。

  • 第5题:

    某乡镇于1996年10月7日至15日在同村相邻院落中发生10例发热(提问38℃-40℃),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发病4-5天出现红色斑丘疹,从耳后颈部开始,蔓延至躯干和四肢的病人。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至10月底疫情蔓延至镇上小学和本乡临近村,10月20日卫发病高峰,累计发病225例,经确认为麻疹暴发。近年来该地每年有1~2例麻疹。 你应采取哪些综合性防疫措施?


    正确答案:综合性防疫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疑似病例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早期发展、管理新病例;同村及附近乡镇未患病儿童实施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卫生宣教、开窗通风;建立和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计划免疫质量检测制度。

  • 第6题:

    2岁女孩,发热3天,伴流涕、咳嗽、流泪及球结膜充血,临床疑似麻疹。此时诊断麻疹的主要依据是()

    • A、有麻疹接触史
    • B、否认麻疹疫苗接种史
    • C、发热及呼吸道卡他症状明显
    • D、口腔黏膜斑
    • E、耳后有散在的红色斑丘疹

    正确答案:D

  • 第7题:

    问答题
    2006年11月8~16日,某县某小学某班发现5个学生出现高热,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发病4~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该小学陆续出现多数病例,累计发病125例 。县CDC10月20日接到疫情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及疫情处理,经确认为麻疹暴发 。问题:1.调查处理本起疫情前,请你拟定一个调查方案?2.控制本起疫情,你将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3.控制疫情的过程中,应向哪些人反馈或通报信息?4.对本次疫情控制效果如何评价?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异性麻疹的特征是()
    A

    没有接种过麻疹活疫苗

    B

    多无发热及皮疹

    C

    麻疹黏膜斑出现较晚

    D

    皮疹从耳后及颈部开始,逐渐向躯干、四肢蔓延

    E

    多见于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再次感染麻疹者


    正确答案: A
    解析: 异性麻疹主要有见于接种过麻疹活疫苗或死疫苗而再次感染麻疹者,临床表现有高热、无麻疹黏膜斑,出疹顺序与正常相反,发病为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数月。

  • 第9题:

    2006年11月8~16日,某县某小学某班发现5个学生出现高热,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发病4~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该小学陆续出现多数病例,累计发病125例。县CDC10月20日接到疫情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及疫情处理,经确认为麻疹暴发。调查处理本起疫情前,请你拟定一个调查方案?


    正确答案: 调查方案的拟订包括以下几点:
    (1)调查目的:核实麻疹疫情,认清疫情严重程度。
    (2)调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
    (3)调查内容:患者临床检查,密切接触者调查、监测。
    (4)调查表的设计:病人的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测信息,疾病转归。

  • 第10题:

    1999年10月8日~16日,某县某小学某班发现5学生出现高热,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发病4~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该小学陆续出现多数病例,累计发病125例。县防疫站10月20日接到疫情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及疫情处理,经确认为麻疹暴发。 问题: 1、调查处理本起疫情前,请你拟定一个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简明、扼要)? 2、控制本起疫情,你将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1、(1)调查目的;(2)调查方法;(3)调查内容;(4)调查表的设计;
    2、(1)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
    (2)同一学校及临近学校未患病儿童实施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3)接触者医学观察及早发现病人;
    (4)卫生宣教,开窗通风。

  • 第11题:

    2006年11月8~16日,某县某小学某班发现5个学生出现高热,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发病4~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该小学陆续出现多数病例,累计发病125例。县CDC10月20日接到疫情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及疫情处理,经确认为麻疹暴发。控制疫情的过程中,应向哪些人反馈或通报信息?


    正确答案: 控制疫情过程中,应:
    (1)及时向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调查结果,提出具体建议。
    (2)为取得居民的支持和配合,并避免恐慌,应将暴发的情况和拟采取的措施通告有关部门和居民。
    (3)将有关麻疹暴发疫情向相邻的县、地区或相邻的省通报,以便采取共同预防控制措施。

  • 第12题:

    3岁女孩发热5天,伴流涕、咳嗽、纳差、双眼结膜充血。病后第四天从耳后、颈部出现皮疹,现已蔓延至躯干。现可见皮疹呈红色,稍隆起于皮面,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该患儿的皮疹属于:()

    • A、红斑疹
    • B、淤点
    • C、疱疹
    • D、寻麻疹
    • E、斑丘疹

    正确答案:E

  • 第13题:

    麻疹早期最有特殊意义的是()

    • A、接触麻疹患者10~14天后发热
    • B、发热,流涕,喷嚏,咳嗽,结膜充血和畏光
    • C、颊黏膜Koplik斑
    • D、耳后及枕部出现淋巴结肿大
    • E、发热3~4天时,耳后发际出现斑丘疹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异性麻疹的特征是()

    • A、没有接种过麻疹活疫苗
    • B、多无发热及皮疹
    • C、麻疹黏膜斑出现较晚
    • D、皮疹从耳后及颈部开始,逐渐向躯干、四肢蔓延
    • E、多见于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再次感染麻疹者

    正确答案:E

  • 第15题:

    单选题
    麻疹早期最有特殊意义的是(  )。
    A

    接触麻疹患者10~14天后发热

    B

    发热,流涕,喷嚏,咳嗽,结膜充血和畏光

    C

    颊黏膜Koplik斑

    D

    耳后及枕部出现淋巴结肿大

    E

    发热3~4天时,耳后发际出现斑丘疹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2009年10月8日~16日,某县某小学某班发现5学生出现高热,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发病4~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该小学陆续出现多数病例,累计发病125例。县CDC10月20日接到疫情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及疫情处理,经确认为麻疹暴发。控制本起疫情,你将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1)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
    (2)同一学校及临近学校未患病儿童实施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3)接触者医学观察及早发现病人;
    (4)卫生宣教,开窗通风。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