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0日,一名5岁患儿,因持续发烧3天,并伴有头痛、呕吐、疲倦、惊厥症状入院治疗。 1、分析上述情况,患儿有可能患的疾病有哪些? 2、患儿发病时间为2006年8月,询问病史发现该患儿居住地蚊虫较多,且有被叮咬史,皮肤见叮咬痕,未见淤斑;测其体温为40℃,并有脑膜刺激症状、肌张力增强,经尿常规检查未发现蛋白和管型;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为15×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80%,淋巴细胞占20%;脑脊液检查,糖2.8mmol/L,氯化物119mmol/L,蛋白1.0g/L,因此可以判定此病为一种

题目

2006年8月10日,一名5岁患儿,因持续发烧3天,并伴有头痛、呕吐、疲倦、惊厥症状入院治疗。 1、分析上述情况,患儿有可能患的疾病有哪些? 2、患儿发病时间为2006年8月,询问病史发现该患儿居住地蚊虫较多,且有被叮咬史,皮肤见叮咬痕,未见淤斑;测其体温为40℃,并有脑膜刺激症状、肌张力增强,经尿常规检查未发现蛋白和管型;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为15×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80%,淋巴细胞占20%;脑脊液检查,糖2.8mmol/L,氯化物119mmol/L,蛋白1.0g/L,因此可以判定此病为一种传染病。本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3、若要进一步确诊该病,可以进行何种检查? 4、应对病例采取什么合理措施? 5、有效预防该类疾病的措施有哪些?


相似考题
更多“2006年8月10日,一名5岁患儿,因持续发烧3天,并伴有头痛、呕吐、疲倦、惊厥症状入院治疗。 1、分析上述情况,患儿有可能患的疾病有哪些? 2、患儿发病时间为2006年8月,询问病史发现该患儿居住地蚊虫较多,且有被叮咬史,皮肤见叮咬痕,未见淤斑;测其体温为40℃,并有脑膜刺激症状、肌张力增强,经尿常规检查未发现蛋白和管型;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为15×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80%,淋巴细胞占20%;脑脊液检查,糖2.8mmol/L,氯化物119mmol/L,蛋白1.0g/L,因此可以判定此病为一种传”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儿男性,7岁,因“发热、嗜睡、抽搐2天”急症入院。查体:体温40℃,浅昏迷,颈强直,双侧瞳孔小,膝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数95×106/L,多核0.55,单核0.45,糖3.0mmol/L,氯化物109mmol/L,蛋白0.6g/L。外周血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怀疑流行性乙型脑炎。[提示]患儿入院后,经各项检查,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的特点是()

    • A、脑脊液无色透明
    • B、压力仅轻度增高
    • C、白细胞计数增加
    • D、糖明显减少
    • E、脑脊液可分离到病毒
    • F、蛋白轻度增高
    • G、氯化物减少

    正确答案:A,B,C,F

  • 第2题:

    5岁患儿,发热、头痛、呕吐3天,抽搐1次入院,查体:体温39℃,面色苍白,血常规示:白细胞22×10/L,中性粒细胞占0.88。该患儿首选的检查为()

    • A、血培养
    • B、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
    • C、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培养
    • D、尿常规
    • E、头颅CT

    正确答案:C

  • 第3题:

    5岁患儿,发热、头痛、呕吐3天,抽搐1次入院,查体:体温39℃,面色苍白,血常规示:白细胞22×109/L,中性粒细胞占0.88。该患儿首选的检查为()

    • A、血培养
    • B、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
    • C、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十培养
    • D、尿常规
    • E、头颅CT

    正确答案:C

  • 第4题:

    患儿,7岁,因发热,头痛、呕吐、腹泻2天入院。患儿精神萎靡,抽搐2次。查体嗜睡,颈强直(+),凯尔尼格征(+),血常规示白细胞14×109/L,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10×106/L,中性0.82。该患者最可能的疾病是()。

    • A、中毒型菌痢
    • B、化脓性脑膜炎
    • C、高热惊厥
    • D、流行性乙型脑炎
    •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

    正确答案:D

  • 第5题:

    1岁患儿,夏季因发热3d伴抽搐1次入院。体温39.5℃,神志清,血压正常,颈部略有阻抗。开塞露通便后,粪便镜检显示每高倍视野白细胞6~8、RBC2~3。入院当晚出现频繁抽搐,由嗜睡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脑脊液外观清,白细胞100×106/L,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40%,糖2.8mmol/L,氯化物120mmol/L,蛋白700mg/L。外周血白细胞20.0×109/L,中性粒细胞80%。应拟诊为()

    •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B、中毒型菌痢
    • C、流行性乙型脑炎
    • D、化脓性脑膜炎
    • E、结核性脑膜炎

    正确答案:C

  • 第6题:

    问答题
    5岁患儿,8月2日因发热,嗜睡,头痛4天入院。体温40.50C,浅昏迷,颈硬,双侧瞳孔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250mmH20,白细胞数88×106/L,多核0.60,单核0.40,糖2.8mmol/L,氯化物119mmo1/L,蛋白0.8g/L。外周血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 试述该病人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治疗:①降温:物理降温措施,包括降低体温和室温,也可联合应用人工冬眠疗法;②治疗脑水肿,用20%甘露醇注射液50~1OOml,快速静脉注射;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③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④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⑤必要的对症处理;⑥防蚊隔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患儿女,20天。因发热、纳差2天、抽搐1次入院,出生时无窒息抢救史。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4×109/L,TB251μmol/L;脑脊液常规:淡黄、微浑,白细胞40×106/L,多核70%,蛋白++;脑脊液生化:蛋白定量1.6g/L,葡萄糖1.5mmol/L,氯化物110mmol/L。诊断应考虑()
    A

    化脓性脑膜炎

    B

    颅内出血

    C

    病毒性脑炎

    D

    胆红素脑病

    E

    高热惊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5岁患儿,发热、头痛、呕吐3天,抽搐1次入院,查体:体温39℃,面色苍白,血常规示:白细胞22×10/L,中性粒细胞占0.88。该患儿首选的检查为()
    A

    血培养

    B

    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

    C

    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培养

    D

    尿常规

    E

    头颅CT


    正确答案: C
    解析: 白细胞22×10/L,中性粒细胞占0.88,提示感染,又因患儿有神经症状,故应检查脑脊液常规,做生化检查及细菌培养以明确诊断。患儿最可能的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无缺水症状,故不需输液。

  • 第9题:

    5岁患儿。发热、头痛、呕吐3天,抽搐1次入院,查体:体温39℃,面色苍白,血常规示:白细胞22×109/L,中性粒细胞占0.88。 为确诊,最为必要的检查是()

    • A、血常规
    • B、血培养
    • C、脑电图
    • D、脑脊液检查
    • E、头颅CT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1岁患儿,高热、呕吐10小时,体温40℃,面色青灰,嗜睡,前囟隆起,颈软,咽充血,心肺(-),腹软,肝脾不大,克、布氏征(-)。血常规:白细胞16×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O.22。脑脊液:外观清亮,细胞数10×109/L,蛋白质300mg/L,糖3.6mmol/L,氯化物115mmol/L。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早期),为确诊应首选哪种检查()

    • A、复查脑脊液找致病菌
    • B、血培养
    • C、咽拭子培养
    • D、头颅CT
    • E、盐水灌肠查大便常规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男,9个月,诊断为麻疹,疹退后5天再次出现发热,体温在39℃以上,伴有呕吐、嗜睡。脑脊液检查:白细胞200×106/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20%,葡萄糖3.9mmol/L,蛋白质800mg/L,氯化物110mmol/L。该患儿诊断考虑为()

    • A、麻疹并发脑炎
    • B、麻疹并发败血症
    • C、麻疹合并结核性脑膜炎
    • D、麻疹合并隐球菌脑膜炎
    • E、麻疹并发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患儿,男,7岁。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呕吐6小时。身体评估:体温40℃,神志淡漠,全身皮肤黏膜有散在瘀点、瘀斑,颈软,脑膜刺激征(-)。血常规: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95%,淋巴细胞5%,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次日头痛加重,频繁呕吐。身体评估:颈强直,Kernig征(+)。脑脊液检查:蛋白2g/L,氯化物112mmol/L,糖0.55mmol/L。本病应考虑为()

    • A、流行性乙型脑炎
    •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C、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 D、结核性脑膜炎
    • E、散发性病毒性脑炎

    正确答案:B

  • 第13题:

    患儿,10岁。8月中旬因发热、嗜睡、头痛3天入院。体温:40℃,意识呈浅昏迷。双侧瞳孔缩小,颈软,膝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细胞数0..1×109/L,中性粒细胞0.8,淋巴细胞0.2,糖2.77mmol/L,氯化物120mmol/L,蛋白300mg/L,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数1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应诊断为()

    •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B、结核性脑膜炎
    • C、中毒性菌痢
    • D、流行性乙型脑炎
    • E、脑型疟疾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问答题
    5岁患儿,8月2日因发热,嗜睡,头痛4天入院。体温40.50C,浅昏迷,颈硬,双侧瞳孔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250mmH20,白细胞数88×106/L,多核0.60,单核0.40,糖2.8mmol/L,氯化物119mmo1/L,蛋白0.8g/L。外周血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 本病例的脑脊液检查有何异常,可见于哪些情况?

    正确答案: 脑脊液改变不明显,压力稍增高,细胞数轻度升高;可见于病毒性脑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5岁患儿,8月2日因发热,嗜睡,头痛4天入院。体温40.50C,浅昏迷,颈硬,双侧瞳孔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250mmH20,白细胞数88×106/L,多核0.60,单核0.40,糖2.8mmol/L,氯化物119mmo1/L,蛋白0.8g/L。外周血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 本病例的最可能的诊断及依据。

    正确答案: 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依据:夏季发病,5岁患儿,高热,头痛,意识障碍,瞳孔小,提示脑水肿,脑脊液呈病毒性脑炎改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单选题
    5岁患儿。发热、头痛、呕吐3天,抽搐1次入院,查体:体温39℃,面色苍白,血常规示:白细胞22×109/L,中性粒细胞占0.88。 为确诊,最为必要的检查是()
    A

    血常规

    B

    血培养

    C

    脑电图

    D

    脑脊液检查

    E

    头颅CT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