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0日,一名5岁患儿,因持续发烧3天,并伴有头痛、呕吐、疲倦、惊厥症状入院治疗。 1、分析上述情况,患儿有可能患的疾病有哪些? 2、患儿发病时间为2006年8月,询问病史发现该患儿居住地蚊虫较多,且有被叮咬史,皮肤见叮咬痕,未见淤斑;测其体温为40℃,并有脑膜刺激症状、肌张力增强,经尿常规检查未发现蛋白和管型;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为15×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80%,淋巴细胞占20%;脑脊液检查,糖2.8mmol/L,氯化物119mmol/L,蛋白1.0g/L,因此可以判定此病为一种传染病。本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3、若要进一步确诊该病,可以进行何种检查? 4、应对病例采取什么合理措施? 5、有效预防该类疾病的措施有哪些?
第1题:
患儿男性,7岁,因“发热、嗜睡、抽搐2天”急症入院。查体:体温40℃,浅昏迷,颈强直,双侧瞳孔小,膝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数95×106/L,多核0.55,单核0.45,糖3.0mmol/L,氯化物109mmol/L,蛋白0.6g/L。外周血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怀疑流行性乙型脑炎。[提示]患儿入院后,经各项检查,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的特点是()
第2题:
5岁患儿,发热、头痛、呕吐3天,抽搐1次入院,查体:体温39℃,面色苍白,血常规示:白细胞22×10/L,中性粒细胞占0.88。该患儿首选的检查为()
第3题:
5岁患儿,发热、头痛、呕吐3天,抽搐1次入院,查体:体温39℃,面色苍白,血常规示:白细胞22×109/L,中性粒细胞占0.88。该患儿首选的检查为()
第4题:
患儿,7岁,因发热,头痛、呕吐、腹泻2天入院。患儿精神萎靡,抽搐2次。查体嗜睡,颈强直(+),凯尔尼格征(+),血常规示白细胞14×109/L,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10×106/L,中性0.82。该患者最可能的疾病是()。
第5题:
1岁患儿,夏季因发热3d伴抽搐1次入院。体温39.5℃,神志清,血压正常,颈部略有阻抗。开塞露通便后,粪便镜检显示每高倍视野白细胞6~8、RBC2~3。入院当晚出现频繁抽搐,由嗜睡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脑脊液外观清,白细胞100×106/L,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40%,糖2.8mmol/L,氯化物120mmol/L,蛋白700mg/L。外周血白细胞20.0×109/L,中性粒细胞80%。应拟诊为()
第6题:
第7题:
化脓性脑膜炎
颅内出血
病毒性脑炎
胆红素脑病
高热惊厥
第8题:
血培养
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
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培养
尿常规
头颅CT
第9题:
5岁患儿。发热、头痛、呕吐3天,抽搐1次入院,查体:体温39℃,面色苍白,血常规示:白细胞22×109/L,中性粒细胞占0.88。 为确诊,最为必要的检查是()
第10题:
1岁患儿,高热、呕吐10小时,体温40℃,面色青灰,嗜睡,前囟隆起,颈软,咽充血,心肺(-),腹软,肝脾不大,克、布氏征(-)。血常规:白细胞16×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O.22。脑脊液:外观清亮,细胞数10×109/L,蛋白质300mg/L,糖3.6mmol/L,氯化物115mmol/L。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早期),为确诊应首选哪种检查()
第11题:
男,9个月,诊断为麻疹,疹退后5天再次出现发热,体温在39℃以上,伴有呕吐、嗜睡。脑脊液检查:白细胞200×106/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20%,葡萄糖3.9mmol/L,蛋白质800mg/L,氯化物110mmol/L。该患儿诊断考虑为()
第12题:
患儿,男,7岁。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呕吐6小时。身体评估:体温40℃,神志淡漠,全身皮肤黏膜有散在瘀点、瘀斑,颈软,脑膜刺激征(-)。血常规: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95%,淋巴细胞5%,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次日头痛加重,频繁呕吐。身体评估:颈强直,Kernig征(+)。脑脊液检查:蛋白2g/L,氯化物112mmol/L,糖0.55mmol/L。本病应考虑为()
第13题:
患儿,10岁。8月中旬因发热、嗜睡、头痛3天入院。体温:40℃,意识呈浅昏迷。双侧瞳孔缩小,颈软,膝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细胞数0..1×109/L,中性粒细胞0.8,淋巴细胞0.2,糖2.77mmol/L,氯化物120mmol/L,蛋白300mg/L,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数1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应诊断为()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血常规
血培养
脑电图
脑脊液检查
头颅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