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日至4月8日,某区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陆续接到本区几所学校报告,学生中陆续出现一种不明原因的疾病,学生主诉发热、纳差全身不适,部分学生有巩膜黄染,共90例。自2010年1月起,该区由供餐公司开始向学校供应午餐。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疫情。为控制这次疫情,你建议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题目

2010年4月1日至4月8日,某区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陆续接到本区几所学校报告,学生中陆续出现一种不明原因的疾病,学生主诉发热、纳差全身不适,部分学生有巩膜黄染,共90例。自2010年1月起,该区由供餐公司开始向学校供应午餐。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疫情。为控制这次疫情,你建议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供餐公司在未查清前应停止供餐,对其人员进行体检,加强卫生监督;
3)疫源地随时及终末消毒;
4)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
5)学生中接种甲肝疫苗;
6)开展卫生宣教。
更多“2010年4月1日至4月8日,某区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陆续接到本区几所学校报告,学生中陆续出现一种不明原因的疾病,学生主诉发热、纳差全身不适,部分学生有巩膜黄染,共90例。自2010年1月起,该区由供餐公司开始向学校供应午餐。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疫情。为控制这次疫情,你建议采取哪些控制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不适、乏力,部分人巩膜黄染的病例86例,该区自1997年1月1日起供餐公司开始向学校供应午餐,若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疫情,你在调查处理疫情前制定调查方案时,不包括的是()

    • A、调查目的
    • B、调查方法(现况、对照、队列)
    • C、调查内容
    • D、调查表设计
    • E、调查资料的处理

    正确答案:E

  • 第2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霍乱的密切接触者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病人发病前五天及其病后或者带菌者被发现前五天内,与病人有共同餐饮史、共同居住生活史等。
    对密切接触者实行自末次暴露起持续5天的医学观察和粪便霍乱弧菌检测工作。
    如接触者是食物加工人员必须暂离工作岗位,直至两次粪便培养阴性。

  • 第3题:

    1997年2月3日,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本区某企业报告,86名工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症状,部分工人出现面色潮红、多汗、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个别工人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事故。 你在撰写这次中毒调查报告时,准备从哪几方面着手?


    正确答案: 本次中毒调查报告内容:
    (1)背景材料;
    (2)中毒事故发生原因;
    (3)患者诊断及救治;
    (4)现场措施及效果评价;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结论。

  • 第4题:

    1997年2月3日,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本区某企业报告,86名工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症状,部分工人出现面色潮红、多汗、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个别工人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事故。 如何指挥中毒现场的医疗救助?


    正确答案: 中毒现场的医疗救助:
    (1)现场检伤分类
    1)绿标:为轻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头晕、头痛、多汗、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腰痛、视力模糊、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表现。
    2)黄标:为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步态蹒跚,嗜睡或意识模糊,甚至昏睡和谵妄,癫痫样抽搐,精神症状明显;轻度发绀、气急、哮喘、明显咳嗽咳痰;脉搏>12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1秒,大动脉搏动微弱;畏寒发热、皮肤黄染。
    3)红标:为危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昏迷,癫痫持续状态;重度发绀,三凹征明显,鼻翼扇动,呼吸>30次/分,剧烈咳嗽并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哮喘持续状态;寒战高热,脉搏<50次/分或>15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2秒。
    4)黑标:为濒死或死亡患者,同时具备下列指标: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
    (2)现场医疗救援: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
    轻症患者--绿标。
    1)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良好处。
    2)立即给予吸氧处理。
    3)留置观察至少24小时。
    重症患者--黄标。
    1)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良好处。
    2)立即吸氧处理(面罩式吸氧)。
    3)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给予地塞米松10~30mg。
    4)尽快转送综合性医院诊治。
    危重症患者--红标。
    1)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良好处。
    2)如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3)立即给予氧疗,现场常压面罩吸氧,迅速送到综合医院治疗,最好有高压氧舱。
    4)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给予地塞米松10mg。
    5)对症处理。
    (3)患者的转运
    1)红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立即转送到有高压氧舱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2)黄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立即转至有高压氧舱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3)绿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首先应在中毒现场急救点留置进行医学观察,在红标和黄标患者转运完毕后,再转运至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 第5题:

    2010年4月1日至4月8日,某区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陆续接到本区几所学校报告,学生中陆续出现一种不明原因的疾病,学生主诉发热、纳差全身不适,部分学生有巩膜黄染,共90例。自2010年1月起,该区由供餐公司开始向学校供应午餐。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疫情。这次疫情调查你准备收集哪些资料?


    正确答案:人口学资料、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情况、疾病资料、学生缺课统计、送餐公司有关情况,供水情况,预防接种情况等。

  • 第6题:

    1999年10月8日~16日,某县某小学某班发现5学生出现高热,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发病4~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该小学陆续出现多数病例,累计发病125例。县防疫站10月20日接到疫情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及疫情处理,经确认为麻疹暴发。 问题: 1、调查处理本起疫情前,请你拟定一个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简明、扼要)? 2、控制本起疫情,你将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1、(1)调查目的;(2)调查方法;(3)调查内容;(4)调查表的设计;
    2、(1)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
    (2)同一学校及临近学校未患病儿童实施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3)接触者医学观察及早发现病人;
    (4)卫生宣教,开窗通风。

  • 第7题:

    1997年2月3日,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本区某企业报告,86名工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症状,部分工人出现面色潮红、多汗、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个别工人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事故。 请你对该疫情作出初步判断,并简述判断依据。


    正确答案: 初步判断为一氧化碳中毒。依据:事故现场患者典型症状。

  • 第8题:

    1997年2月3日,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本区某企业报告,86名工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症状,部分工人出现面色潮红、多汗、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个别工人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事故。 你准备采集哪些标本,如何采集与储运?


    正确答案: 一氧化碳引起的中毒,采集中毒者血液和检测现场空气。血液样品的采集方法:
    (1)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定性测定法:抽1ml血液于肝素抗凝瓶中密封保存。
    (2)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法:用采血吸管取末梢血约10μl,直接注入小玻璃管中(事先加入40μl,5g/L肝素溶液),立即加帽,旋转混匀以防凝血。
    (3)样品的保存和运输:应于保温瓶中加冰运输,置于冰箱冰盒内(﹣8℃)可保存1周。以准备实验室复核。

  • 第9题:

    问答题
    2006年11月8~16日,某县某小学某班发现5个学生出现高热,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发病4~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该小学陆续出现多数病例,累计发病125例 。县CDC10月20日接到疫情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及疫情处理,经确认为麻疹暴发 。问题:1.调查处理本起疫情前,请你拟定一个调查方案?2.控制本起疫情,你将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3.控制疫情的过程中,应向哪些人反馈或通报信息?4.对本次疫情控制效果如何评价?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2013年3月1日至3月8日某区CDC陆续接到本区几所学校报告,学生中接连发现一种不明原因的疾病,学生主诉发热、纳差、全身不适,部分学生巩膜黄染,共90例。自2003年1月1日起,该区各学校均由同一供餐公司供应营养午餐。这次疫情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核实诊断;
    (2)确定是否暴发;
    (3)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
    (4)查明传染来源和易感人群;
    (5)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最终扑灭疫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不适、乏力,部分人巩膜黄染的病例86例,该区自1997年1月1日起供餐公司开始向学校供应午餐,若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疫情,你在调查处理疫情前制定调查方案时,不包括的是()
    A

    调查目的

    B

    调查方法(现况、对照、队列)

    C

    调查内容

    D

    调查表设计

    E

    调查资料的处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1997年2月3日,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本区某企业报告,86名工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症状,部分工人出现面色潮红、多汗、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个别工人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事故。 职业中毒报告具体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职业中毒报告具体内容:
    (1)初步报告:应在到达现场后2小时内完成现场初步调查,并完成事件的初步调查和处理情况的书面形式报告。
    (2)结案报告:在对中毒事件调查处理结束(结案)后24小时内,对本起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后果等进行全面的汇总和评价,以书面形式向同级卫生局进行最终报告。
    主要内容应包括:
    1)中毒事件概况、接报过程、中毒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毒、死亡的人数、临床表现等情况;
    2)调查人员的组成、调查对象的确定与选择、调查的样本数、调查的内容、方法及数据处理等;
    3)中毒事件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事件发生时中毒现场的各个生产活动状况;现场和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
    4)中毒事件的结论,包括中毒事件发生单位、中毒人数及救治结果,毒物种类、名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疫点和疫区如何做好处理?


    正确答案: 疫点:
    1)传染源的管理:就地(近)隔离治疗,如需移动病人,必须要随身携带盛放呕吐物的容器,及时消毒处理。
    2)接触者的管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隔离5天,并开展粪检,无症状,粪检阴性者可以解除隔离。
    3)疫点的消毒: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是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用具等
    4)宣传教育,督促开展饮用水消毒,杀蛆灭蝇工作。
    5)疫情公布与风险沟通:定时公布疫情,并告知公众潜在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
    疫区:
    1)疫情监测和检索:监测和检索疑似病例等
    2)做好生活饮用水的管理
    3)做好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
    4)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生活环境
    5)落实健康教育(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食物,出现腹泻后如何就医等)
    6)国内交通检疫和国境卫生检疫

  • 第14题:

    1997年2月3日,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本区某企业报告,86名工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症状,部分工人出现面色潮红、多汗、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个别工人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事故。 请对事故现场提出相应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现场控制措施:
    (1)撤离现场无关人员;
    (2)切断火源、气源;
    (3)进入现场人员应戴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并穿消防防护服;
    (4)强力通风。

  • 第15题:

    1997年2月3日,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本区某企业报告,86名工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症状,部分工人出现面色潮红、多汗、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个别工人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事故。 你如何判定本次采集的样本检测结果?


    正确答案: 血液HbCO浓度≥10%且<30%,为轻度一氧化碳中毒。
    血液HbCO浓度≥30%且<50%,为中度一氧化碳中毒,及时抢救后血HbCO浓度在10%~50%,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
    血液HbCO浓度大于50%,为重度中毒者,多数患者伴脑电图异常。

  • 第16题:

    2013年3月1日至3月8日某区CDC陆续接到本区几所学校报告,学生中接连发现一种不明原因的疾病,学生主诉发热、纳差、全身不适,部分学生巩膜黄染,共90例。自2003年1月1日起,该区各学校均由同一供餐公司供应营养午餐。这次疫情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核实诊断;
    (2)确定是否暴发;
    (3)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
    (4)查明传染来源和易感人群;
    (5)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最终扑灭疫情。

  • 第17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你准备做哪些分析?


    正确答案: 首先对资料进行核实,在保证准确、可靠的情况下进行以下分析:
    1)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
    2)计算各种罹患率;
    3)暴露与非暴露可疑饮用水、食物的概率比较;
    4)确认暴发疫情。

  • 第18题:

    1997年1月15--2月3日,某区卫生防疫站陆续接到本区数所学校报告,学生中陆续发现一种原因不明的发热、纳差、全身不适、乏力,部分人巩膜黄染的病例86例,该区自1997年1月1日起供餐公司开始向学校供应午餐,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疫情。 试题: 1、这起疫情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2、本次疫情主要调查哪些内容(主要项目)? 3、如何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 4、为控制这次疫情,你选择哪些控制措施? 5、如何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


    正确答案: 1、证实疫情诊断、确诊是否暴发、描述疾病的分布和特征,找出暴发疫情特异病因或病原,查明病因来源,传播方式、途径,查明暴露的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最终扑灭疫情。
    2、1)、核实诊断(临床、化验、流行病学);
    2)、对疫情作全面考察,对发病数量、流行特征、原因初步描述;
    3)、证实暴发,了解疾病分布,计算疾病的罹患率;
    4)、提出初步假设,并验证假设;
    5)、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
    3、收集的资料初步分析:计算各种罹患率、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证实暴发、推算、暴露日期、流行因素分析、暴露与非暴露发病率及联系程度比较。
    4、预防控制措施:1、供餐公司在未查清前应停止供餐,对其人员进行体检,加强卫生监督;2、开展卫生宣教(对象:学生、家长、学校方面、送餐公司等);3、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4、疫源地处理(病家、学校):随时及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搞好食品卫生、个人卫生;
    5、学生中接种甲肝疫苗(注意接种对象);6、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续发。。
    6、效果评价:发病是否得到控制(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无新病例出现,并注意区别是疾病自然下降,还是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后下降)。

  • 第19题:

    1997年2月3日,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本区某企业报告,86名工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症状,部分工人出现面色潮红、多汗、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个别工人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事故。 职业中毒报告具体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职业中毒报告具体内容:
    (1)初步报告:应在到达现场后2小时内完成现场初步调查,并完成事件的初步调查和处理情况的书面形式报告。
    (2)结案报告:在对中毒事件调查处理结束(结案)后24小时内,对本起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后果等进行全面的汇总和评价,以书面形式向同级卫生局进行最终报告。
    主要内容应包括:
    1)中毒事件概况、接报过程、中毒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毒、死亡的人数、临床表现等情况;
    2)调查人员的组成、调查对象的确定与选择、调查的样本数、调查的内容、方法及数据处理等;
    3)中毒事件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事件发生时中毒现场的各个生产活动状况;现场和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
    4)中毒事件的结论,包括中毒事件发生单位、中毒人数及救治结果,毒物种类、名称。

  • 第20题:

    2006年11月8~16日,某县某小学某班发现5个学生出现高热,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发病4~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该小学陆续出现多数病例,累计发病125例。县CDC10月20日接到疫情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及疫情处理,经确认为麻疹暴发。控制本起疫情,你将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控制本起疫情,预防控制措施的原则是边调查、边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如消毒隔离、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等,从一开始调查时就应采取,而不必等实验室确认是否为麻疹暴发。
    (1)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麻疹病例发热后5天为隔离期,密切接触者(病人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与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或有密切接触的同事)医学观察14天。如幼儿园和学校发生麻疹暴发,发生麻疹的学生不能继续上课,应在医院或家隔离,不要去学校、幼儿园、俱乐部、集会等公共场所,直至出疹5天后。
    (2)对同一学校及其相邻的学校未患病儿童实施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当怀疑麻疹暴发时,所有1~15岁儿童都应进行接种。如果暴发规模大,麻疹疫苗首针接种时间可提前至6月龄,当儿童满1岁时,对这些孩子再进行复种。此外,应考虑对麻疹病毒传播的高危地区,如军事基地、大学寝室和医院等地的青少年接种麻疹疫苗。最后,应对所有住院和门诊中不能出示麻疹疫苗接种证明的儿童接种疫苗。接种时间确定,当怀疑麻疹暴发时,对既往未接种麻疹疫苗人群的接种工作可立即进行,不必等待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结果。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开展越早、越能有效控制麻疹暴发疫情。接种地点的确定,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补充免疫工作都应集中在免疫工作比较薄弱、具有潜在易感儿童的地区。可选择人口聚集地,如学校、幼儿园、医院作为接种点。
    (3)接触者医学观察及早发现病人。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发现并报告疑似麻疹病例。在暴发出现21天内,如果无新病例出现,则可考虑暴发终止。
    (4)卫生宣教,开窗通风。

  • 第21题:

    问答题
    1997年2月3日,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本区某企业报告,86名工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症状,部分工人出现面色潮红、多汗、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个别工人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 。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事故 。问题:1.请你制定事故现场处理方案(要求简明、扼要) 。2.请你对该疫情作出初步判断,并简述判断依据 。3.简述事故现场调查的主要内容 。4.请对事故现场提出相应控制措施 。5.你准备采集哪些标本,如何采集与储运?6.你如何判定本次采集的样本检测结果?7.如何指挥中毒现场的医疗救助?8.你在撰写这次中毒调查报告时,准备从哪几方面着手?9.职业中毒报告具体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1997年2月3日,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本区某企业报告,86名工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症状,部分工人出现面色潮红、多汗、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个别工人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事故。 请对事故现场提出相应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现场控制措施:
    (1)撤离现场无关人员;
    (2)切断火源、气源;
    (3)进入现场人员应戴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并穿消防防护服;
    (4)强力通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1997年2月3日,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本区某企业报告,86名工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症状,部分工人出现面色潮红、多汗、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个别工人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事故。 你准备采集哪些标本,如何采集与储运?

    正确答案: 一氧化碳引起的中毒,采集中毒者血液和检测现场空气。血液样品的采集方法:
    (1)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定性测定法:抽1ml血液于肝素抗凝瓶中密封保存。
    (2)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法:用采血吸管取末梢血约10μl,直接注入小玻璃管中(事先加入40μl,5g/L肝素溶液),立即加帽,旋转混匀以防凝血。
    (3)样品的保存和运输:应于保温瓶中加冰运输,置于冰箱冰盒内(﹣8℃)可保存1周。以准备实验室复核。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