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中“错”的含义是()。
第1题:
“然则所为有名,与所缘以同异,与制名之枢要,不可不察也。”中“缘”的含义是()。
第2题:
“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而墨子非之,奈何!”中“方”的含义是()。
第3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其中“处”的含义是()
第4题:
翻译: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第5题:
下列各句中,“是”字是指示代词的是()。
第6题:
对
错
第7题:
对
错
第8题:
缘故
凭借
依据
第9题:
方法
原则
方式
第10题:
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
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
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
第11题:
强国的信心
“夷夏有别”的观念
国家利益至上的信念
民族交融的愿望
第12题:
眼不见也;耳不闻也
目不见也;耳不听也
目不见也;耳不闻也
第13题:
墙之外,();里之前,();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第14题:
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隐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说明以上三方面对比所表达的含义?
第15题: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出自哪里?()
第16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与下列哪句话含义相同。()
第17题: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诀以示之者三
楚,天下之强国也
粟者,民之所种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梁父即楚将项燕
第18题:
是吾剑之所从坠。
天下者,高祖天下。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是非君子之道也。
第19题:
安处
处理
处置
名词,处所
第20题: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第21题:
错误
方法
处置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楚,天下之强国也
粟者,民之所种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梁父即楚将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