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致士篇》认为()不是成为老师的四个条件之一。
第1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句话出自()。
第2题:
“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同,必胜;知而好谦,必贤。”出自荀子的()。
第3题:
“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出自荀子的()。
第4题:
荀子说“师数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着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他提出为师的四个条件,实际就是()
第5题:
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愁忧者()。
第6题:
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悲衰动中者()。
第7题:
荀子认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第8题:
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博学
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
尊严而惮、耆艾而信、有德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
第9题:
品德为师
经验为师
专业为师
身正为师
第10题:
《致士篇》
《儒效篇》
《议兵篇》
第11题: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
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第12题:
尊严而使人敬畏
年老而有威信
懂得精微的道理而又能清楚阐述
博学
第13题:
荀子在《非十二子篇》所提出的“奸心”指()。
第14题:
史学家精研荀子的三十二篇著作后,发现有两篇文章不是出自荀子之手笔,你读《荀子》后认为是哪两篇?
第15题:
荀子在《致士篇》认为()是成为老师应具备的四个条件。
第16题:
荀子认为成为老师的条件有四种,而()并不包括在这里面。
第17题:
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恐惧者()。
第18题:
荀况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蓍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下列观点没有体现荀况的教师职业素养基本要求的是()
第19题:
荀况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帅。”下列观点没有体现荀况的教师职业素养基本要求的是()。
第20题:
社会道德
师生关系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
处世道德
第21题: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第22题:
《天论篇》
《儒效篇》
《仲尼篇》
第23题:
博学
尊严而惮
耆艾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