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磁盘图标隐喻存盘操作、用打印机图标隐喻打印操作等属于()
第1题:
按照()隐喻,空间注意窗口大小应该是固定的,而按照()隐喻,注意窗口大小可以调整。
聚光灯;变焦透镜
略
第2题:
教师角色错位包括()
第3题:
小说《玫瑰门》中“玫瑰门”有什么隐喻?
第4题:
种树郭橐驼传》属于()性传记文。
第5题:
西方归纳出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有明喻、隐喻等()种。
第6题:
什么是媒体的语义?什么是隐喻?
第7题:
在西方文学史上,有两种关于文学的隐喻“在选择、阐释、整理和评估艺术事实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一种隐喻是将文学比喻为“镜子”,其含义是用镜子的反映来说明文学是对主观情感的表现。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我国曾出现过多种关于教师角色的隐喻,如“蜡烛论”、“园丁论”、“工程师论”、“桶论”等。请您对这些教师角色隐喻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进行分析与评价。
(1)蜡烛论。将教师比作蜡烛,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促进“尊师重道”的传统社会风气形成;但另一方面它将教师无限拔高而带有将教师抽象为“圣人”的倾向,忽视了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经济地位。
(2)工程师论。工程师论的积极意义在于肯定了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高尚的。但是把教师比作工程师也有欠妥的地方,它曲解了师生关系,夸大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不恰当地把教师提升到一个神圣的境地。同时,教师仅作为既定方案的执行者又难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师论又有自相矛盾之处。
(3)园丁论。这种隐喻充满着进步主义教育的主张。园丁论在注重儿童在学习中的地位的同时,弱化了教师的作用。相对于工程师论来说,园丁论呈现出某些矫枉过正的倾向。
(4)“桶论”。“桶论”在学习观和师生关系观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因而这种隐喻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略
第14题:
《理想国》中的隐喻不包括()
第15题:
隐喻性的法律(奥斯丁)
第16题:
隐喻和转喻
第17题:
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有()。
第18题:
《俄狄浦斯王》通过对主人公“反抗—失败-反抗”过程的描写,用象征隐喻方式,肯定人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
第19题:
太阳隐喻
线段隐喻
洞穴隐喻
视觉隐喻
第20题:
象征的、对比的、隐喻的
叙事的、抒情的、隐喻的
叙事的、抒情的、理性的
象征的、对比的、理性的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