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版本的分发策略配置中错误的是()。A、需要进入协议独立配置模式B、UDP所用的协议号是17,而SCTP为132C、每个分发表配置都需要配置本端地址和对端地址D、对于单模块的配置环境,UDP分发表中模块号可以不选

题目

30版本的分发策略配置中错误的是()。

  • A、需要进入协议独立配置模式
  • B、UDP所用的协议号是17,而SCTP为132
  • C、每个分发表配置都需要配置本端地址和对端地址
  • D、对于单模块的配置环境,UDP分发表中模块号可以不选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更多“30版本的分发策略配置中错误的是()。A、需要进入协议独立配置模式B、UDP所用的协议号是17,而SCTP为132C、每个分发表配置都需要配置本端地址和对端地址D、对于单模块的配置环境,UDP分发表中模块号可以不选”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地址配置协议中,IPv6使用两种地址自动配置协议,分别为IPv6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和()..

    A.有限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协议
    B.自动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协议
    C.单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协议
    D.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协议

    答案:D
    解析:
    要点解析: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所生成的IPv6地址由64位前缀和64位EUI- 64接口ID组成,它要求本地链路支持组播,且网卡要能收发组播包。有状态地址自动配置需要DHCPv6服务器的支持,而无状态配置不需要。在默认状态下,IPv6 主机的地址是自动配置,IPv6踺由器除链路本地地址是自动配置外,其他类型地址和参数必须手工配置。

  • 第2题:

    在CSCF的SCTP配置中,偶联承载协议类型为DIM,本端偶联所属模块号填写本G_REG或DIAMETER全局信息处理模块的模块号。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以下关于SCTP数据配置说法正确的有()。

    • A、SCTP数据配置时需要先进入协议配置模式
    • B、需要在参数中填写承载协议类型
    • C、需要详细了解对端局向的IP地址、端口号
    • D、需要与对端协商客户端和服务端

    正确答案:B,C,D

  • 第4题:

    AGCF在线扩容业务单板所需的配置改动包括()

    • A、CMM配置
    • B、单板配置和模块容量配置
    • C、模块属性配置
    • D、UDP端口配置和IP分发配置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UAP和CTI对接是调测IPCC的内容之一,在CTI侧什么地方配置UAP的数据()。

    • A、ICDCOMMConfig.exe中配置UAP的端口号
    • B、CTI-Link配置精灵配置UAP模块号和IP地址
    • C、WAS中配置UAP模块号
    • D、UIDB数据库中配置UAP的IP地址信息

    正确答案:B,C

  • 第6题: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配置动态VLAN,下面列出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根据交换机端口配置
    • B、根据上层协议配置
    • C、根据IP地址配置
    • D、根据管理策略配置

    正确答案:A

  • 第7题:

    DIAMETER链路配置中需要配置的信息包括()

    • A、本端主机名称
    • B、承载节点ID
    • C、承载协议类型
    • D、对端域名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对于SCSCF和ICSCF网元来说,扩容业务模块,可能需要增加()协议分发配置,而PCSCF不需要。


    正确答案:SCTP

  • 第9题:

    关于用LMT配置SCTP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配置SCTP参数前,则须先配置IP参数
    • B、SCTP参数最多只能配置32条记录
    • C、本端IP地址和远端IP地址必须是一一对应的
    • D、当本端IP地址值为255时,代表该地址无效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关于用LMT配置SCTP参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配置SCTP参数前,则须先配置IP参数
    • B、SCTP参数最多只能配置32条记录
    • C、本端IP地址和远端IP地址必须是一一对应的
    • D、当本端IP地址值为255时,代表该地址无效

    正确答案:A,C,D

  • 第11题:

    多选题
    关于用LMT配置SCTP参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配置SCTP参数前,则须先配置IP参数

    B

    SCTP参数最多只能配置32条记录

    C

    本端IP地址和远端IP地址必须是一一对应的

    D

    当本端IP地址值为255时,代表该地址无效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UAP和CTI对接是调测IPCC的内容之一,在CTI侧什么地方配置UAP的数据()。
    A

    ICDCOMMConfig.exe中配置UAP的端口号

    B

    CTI-Link配置精灵配置UAP模块号和IP地址

    C

    WAS中配置UAP模块号

    D

    UIDB数据库中配置UAP的IP地址信息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SCSCF在线扩容IGSU单板步骤,正确的有()

    • A、备份配置数据
    • B、增加模块
    • C、增加SIP接入地址和IP分发表
    • D、增加模块容量配置
    • E、将单板插入对应的槽位

    正确答案:A,B,C,D,E

  • 第14题:

    在UDP承载数据配置中需要详细搜集的有()。

    • A、对端IP地址
    • B、对端端口
    • C、本端IP地址
    • D、本端端口

    正确答案:A,B,C,D

  • 第15题:

    SSS扩容时涉及到UDP端口包括()配置。

    • A、SIP流量均衡模块配置
    • B、协议UDP端口配置
    • C、IP分发配置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V2060-B大容量配置、使用集中网管时,错误的是().

    • A、需要在2M时隙中配置集中网管参数,本端WAN口地址和对端WAN口地址在同一网段
    • B、需要配置静态路由参数,其中“目的IP地址”要和本端设备IP地址在同一网段
    • C、将电脑IP地址和设备IP地址设备同一网段,电脑默认网关配置为设备IP
    • D、通过集中网管登陆V2060-B大容量设备需要在网管上配置“网址映射”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CTI侧对接UAP要配置UAP的模块号,关于UAP模块号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需要登陆WAS,进入CCS/媒体服务器进行UAP模块号的配置
    • B、需要运行CTILINK配置精灵,配置UAP模块号
    • C、UAP3300的模块号可以通过LMT执行“showsysteminformation”命令获取
    • D、如果需要时用WAS的jccbar接续条,则需要配置was安装目下webapps/jcccbar/WEBINF/config/wjcccbar.xml文件增加UAP的模块号

    正确答案:A,B,C

  • 第18题:

    协议栈配置中虚地址格式如下:255:1:65535:255:65530,其中65535代表()。

    • A、子系统号
    • B、子单元号
    • C、模块号
    • D、单元号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SSS分发表配置中SIP协议的协议号是()。

    • A、17
    • B、18
    • C、19
    • D、20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20版本中需要进入物理配置模式才可以配置的是()。

    • A、增加机架
    • B、增加模块
    • C、增加LOMP
    • D、增加IP分发表

    正确答案:A,B,C

  • 第21题:

    在IP接口地址配置中,配置虚端口时需要填入的模块号是()的模块号。

    • A、OMP
    • B、SMP
    • C、UIM
    • D、IPI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在Diameter协议配置中需要与对端协商的参数有()

    • A、本端和对端IP地址
    • B、本端和对端使用的SCTP端口
    • C、本端和对端使用的Diameter链路号
    • D、本端和对端使用的主机名称

    正确答案:A,B,D

  • 第23题:

    单选题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配置动态VLAN,下面列出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

    根据交换机端口配置

    B

    根据上层协议配置

    C

    根据IP地址配置

    D

    根据管理策略配置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交换机端口配置是静态分配VLAN的方法。动态分配VLAN可以根据设备的MAC地址、网络层协议、网络层地址、IP广播域或者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