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鱼粉掺假最常见的掺假物质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何鉴别牛乳中一些常见掺假行为?


    正确答案: 在收购牛乳的过程中常会碰到掺假行为,如添加碱性物质以降低酸度;为增加重量而掺水、淀粉、豆浆等。如不对此进行检验,就会降低原料乳的质量,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1)乳中掺水检出法。正常牛乳比重在1.028—1.035的范围,水的比重为1,乳中掺水会使乳的比重降低。乳的比重小于1.027时,就有掺水的可能。由下式可计算出掺水量。
    掺水(%)=(正常乳比重—被检乳比重)×100/正常乳比重;也可按非脂乳固体含量计算掺水百分率。一般牛乳的非脂固体约在8.9—9.0%之间,最低限为8.5%,若低于8.5%时,就有掺水的可能。
    掺水(%)=(正常乳非脂固体(%)—被检乳非脂固体(%))×100/正常乳非脂固体(%)
    (2)掺入淀粉的检出。取被检乳2毫升置于试管中,加入2%碘液2滴,如有淀粉存在,则出现蓝色沉淀。
    (3)豆浆检出法。取被检乳5毫升于试管中,加入3毫升乙醇乙醚等量混合液,再加25%的氢氧化钠溶液2毫升,在5—10分钟内观察颜色变化,同时用正常乳作对照,若出现黄色,则表明掺有豆浆。
    (4)乳中加食盐检出法。取被检乳1毫升于试管中,滴入铬酸钾2—3滴,加入0.01N硝酸银溶液5毫升,搅匀后观察颜色的变化。若混合液呈淡黄色,表示掺有食盐,若为砖红色,则没掺食盐。
    (5)掺入过氧化氢的检出法。取1毫升被检乳于试管中,加1滴稀释一倍的硫酸溶液,滴加1%碘化钾淀粉液3—4滴,混合均匀,如混合后立即出现蓝色,则可判定掺入了过氧化氢。

  • 第2题:

    ()是指凡在鱼粉中掺入非鱼原料含氮物质包括非蛋白含氮物质,非鱼动物质、植物质,以及非鱼原料物质,而假以鱼粉经销、流通、使用的产品。

    • A、掺假鱼粉
    • B、掺假肉粉
    • C、掺假豆粕
    • D、掺假血粉

    正确答案:A

  • 第3题:

    测定糊精掺假时加入冰乙酸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沉淀蛋白

  • 第4题:

    什么是掺杂、掺假行为?


    正确答案:是指违法行为人以谋取利润为目的,故意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作假,进行欺骗性商业活动,使产品中的有关物质的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同或标准要求的一种质量违法行为。

  • 第5题:

    生产者生产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 A、以次充好
    • B、掺劣
    • C、掺假
    • D、以假充真

    正确答案:A,D

  • 第6题:

    结晶的蜂蜜是不是掺假或变质蜜?


    正确答案: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蜂蜜结晶是纯系物理现象,并非化学变化,因此对其营养成分和食用价值毫无影响,而且结晶蜜更便于贮存和运输。结晶的蜂蜜常使消费者认为是"糖蜜",虽然可以通过高温加热破坏晶核的办法来防止蜂蜜的结晶,殊不知蜂蜜的营养成分已被破坏,已无活性物质!但是市场上确实存在掺白糖的蜂蜜,区别的方法是白糖结晶粒坚硬,手捻不易融化;而蜂蜜结晶粒手捻易融化。

  • 第7题:

    鱼粉掺假的定量分析所使用的连续变倍立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倍。


    正确答案:7-160

  • 第8题:

    目前原奶理化常见的掺假检验项目为()、()、()、()、()、()、()


    正确答案:碱;食盐;亚硝酸盐;豆浆;抗生素;抑菌剂;糊精

  • 第9题:

    为了防止奶粉掺假,奶粉标准需要规定哪些指标?


    正确答案:为了防止奶粉掺假,奶粉标准需要规定蛋白质、脂肪等指标

  • 第10题:

    填空题
    在鱼粉的掺假鉴别实验中,样品加入间苯三酚乙醇溶液和浓盐酸数滴后,若样品产生()(颜色)物质,则说明鱼粉中掺有锯末类(木质素)物质。

    正确答案: 红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掺假食品

    正确答案: 指食品中添加了廉价的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品,或从食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替换进次等物质,从而降低了质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掺杂、掺假行为

    正确答案: 是指违法行为人以谋取利润为目的,故意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作假,进行欺骗性商业活动,使产品中的有关物质的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同或标准要求的一种质量违法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掺假鱼粉


    正确答案: 是指在鱼粉中掺入非鱼原料含氮物质,包括非蛋白含氮物质、非鱼动物质、植物质等。

  • 第14题:

    原奶掺假判定时,根据反映后溶液颜色深浅的不同,掺假量可判为()、()、()


    正确答案:微量;中量;大量

  • 第15题:

    在鱼粉的掺假鉴别实验中,样品加入间苯三酚乙醇溶液和浓盐酸数滴后,若样品产生()(颜色)物质,则说明鱼粉中掺有锯末类(木质素)物质。


    正确答案:红色

  • 第16题:

    掺杂、掺假行为


    正确答案:是指违法行为人以谋取利润为目的,故意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作假,进行欺骗性商业活动,使产品中的有关物质的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同或标准要求的一种质量违法行为。

  • 第17题:

    简述什么是食品掺假、掺杂和伪造?


    正确答案:(1)“掺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价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品,或从食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替换进次等物质,从而降低了质量,如蜂蜜中加入转化糖,巧克力饼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掺杂”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杂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钠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红砖木等。
    (3)“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
    掺假、掺杂、伪造的食品,一般应由工商行政部门处理。对影响营养卫生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 第18题:

    鱼粉中常用于掺假的原料有哪些?


    正确答案: 常用于掺假的原料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肉骨粉、下杂鱼、畜禽下脚、花生壳粉、粗糠、钙粉、贝壳粉、海砂、糖蜜、尿素、蹄角、硫酸铵、鱼肝油、鱼精粉、棉籽粕等,这些物质有些是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有些是充当增量剂,有些用来改变成品物性,有些为了调整风味和色泽,有些兼有数种用途,但大多数是廉价而不易消化吸收的物质。

  • 第19题:

    请说出现行原奶掺假实验原理。


    正确答案: (1)食盐
    原理:鲜乳中氯化物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用铬酸钾作指示剂,当乳中的氯化物与硝酸银作用后,过量的硝酸银与铬酸钾生成赭(或砖)红色铬酸银。
    (2)碱
    原理:玫瑰红酸的PH变色范围为6.9-8.0,遇到加碱的乳,其颜色由棕色变为玫瑰红色,故可借此检出加碱乳和乳房炎乳;
    (3)亚硝酸盐的检验
    原理: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α-萘胺偶合成紫红色,颜色深浅与亚硝酸盐多少相关。
    (4)牛奶中豆浆、豆饼水的检出:
    原理:大豆中几乎不含淀粉,但含有约25%碳水化合物,其中主要有棉籽糖、水苏糖、阿拉伯半聚乳糖及蔗糖等,遇碘后呈污绿色。本法对豆浆检出限为5%。

  • 第20题:

    食品的掺杂掺假


    正确答案:一种人为故意向食品中加入杂物的过程,其掺杂的主要目的是非法获得更大利润。

  • 第21题:

    单选题
    当前动物性饲料最容易掺假的种类为()。
    A

    鱼粉

    B

    骨粉

    C

    血粉

    D

    羽毛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蜂蜜的掺假检验。

    正确答案: (1)掺水:纸巾检测。
    (2)掺糖:放置时间稍长:表面有桔皮现象,色泽暗。状态:粘稠,阻力大,断头、回缩无力。加热:烧干后,硬而脆,存蜜蜂软。滋味:糖味、粘口。
    手感:结晶后手捻有颗粒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生产者生产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A

    以次充好

    B

    掺劣

    C

    掺假

    D

    以假充真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