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叙述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相关问题
  • 第1题:

    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基本过程是:消化、蒸馏、吸收和滴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试述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实验原理:饲料中含氮物质包括纯蛋白质和氨化物(氨化物有氨基酸、酰胺、硝酸盐及铵盐等),两者总称为粗蛋白质。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是用硫酸分试样中蛋白质与氨化物,使它们含氮物都转变成氨气,氨气被浓硫酸吸收变为硫酸铵。硫酸铵在浓碱的作用下放出氨气。通过蒸馏,氨气随汽水顺着冷凝流入硼酸溶液,与之结合成为四硼酸铵,后者用盐酸标准液滴定,即可测定放出的氨氮量。根据氮量,乘以特定系数,一般为6.25,即可得出样本中粗蛋白质含量。
    上述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下:
    2CH3CHNH2COOH+13H2SO4→(NH4)2SO4+6CO2↑+12SO2↑+16H2O
    (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
    4H3BO3+NH3→NH4HB4O7+5H2O
    NH4HB4O7+HCl+5H2O→NH4Cl+4H3BO3
    实验步骤:分为消化、蒸馏、滴定三个方面,写出测定步骤。

  • 第3题:

    简述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1.原理: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直接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2.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取适量样品,对样品进行提取,提取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和5mL亚铁氰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后静置30分钟。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初滤液,收集滤液备用。
    (2)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标定:准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平行操作3次,取其平均值。
    (3)样品溶液预测:吸取碱性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加玻璃珠3粒,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至沸,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滴定时要始终保持溶液呈沸腾状态。待溶液蓝色变浅时.以每2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品溶液消耗的体积。
    (4)样品溶液测定:吸取碱性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中加入比预测时样品溶液消耗总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样液,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品溶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3份,取平均值。

  • 第4题: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样品经湿消化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经火焰原子化后,吸收422.7nm的共振线,其吸收量与含量呈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操作步骤:样品处理;样品消化:混合酸至透明。测定。

  • 第5题:

    简述滴定法测定钙(EDTA)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是一种氨羧络合剂,钙与氨羧络合剂在不通的PH值范围内能定量地形成金属络合物,在pH≥12的溶液中,以氨羧络合剂EDTA滴定,在达到当量点时,EDTA就自指示剂络合物中夺取钙离子,使溶液呈现游离指示剂的颜色(终点)。
    操作步骤:样品处理;样品消化:混合酸至透明。标定EDTA,计算出滴定度。样品及空白滴定:分别吸取样品消化液及空白,用滴定管加氢氧化钾,加钙红指示剂,用EDTA滴定,指示剂由紫红色变蓝色。

  • 第6题:

    试介绍砷斑法测定豆粉中砷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定量称样、湿法消化使成为五氧化二砷、定容。
    取一定消化液在三角烧瓶中,加入SnCl2、KI还原为三价,然后与Hcl、无砷Zn粒反应产生的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再与溴化汞试纸生成黄色至橙色的色斑,与标准色斑比较定量。是一种半定量法。

  • 第7题:

    简述酶水解法测定食品中淀粉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1.原理:样品经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后,用盐酸水解淀粉为葡萄糖,按还原糖测定方法测定葡萄糖含量,再折算为淀粉含量。
    2.操作步骤:样品置于放有折叠滤纸的漏斗内,先用乙醚分次洗除脂肪,再用乙醇洗去可溶性糖类,将残留物移入烧杯内,并用水洗滤纸及漏斗,洗液并入烧杯内,将烧杯置沸水浴上加热,使淀粉糊化,放冷至60℃以下,加淀粉酶溶液,再55℃保温,并时时搅拌。然后取1滴此液加1滴碘溶液,应不显蓝色,若显蓝色,继续加碘溶液。加热煮沸,冷后移入容量瓶中,定制刻度,过滤,弃去初滤液。取滤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盐酸,装上回流冷凝器,在沸水浴回流1h,冷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液,用氢氧化钠至中性,移入容量瓶中,定溶备用。测定:吸取碱性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中加入比预测时样品溶液消耗总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样液,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品溶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3份,取平均值。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操作步骤:
    样品称重→湿法消化→样品稀释→碱化蒸馏→硼酸吸收→盐酸滴定→空白实验→数据处理
    注意事项:
    A.所用的试剂溶液 必须用无氨蒸馏水配制。蒸馏前给水蒸汽发生器内装水至2/3容积处,加甲基橙指示剂数滴及硫酸数ml以使其始终保持酸性,这样可以避免水中的氨被蒸出而影响结果的测定。
    B.消化时不要用强火,应保持和缓沸腾,以免黏附在凯氏瓶内壁上的含氮化合物在无硫酸存在的情况下未消化完全而造成氮的损失。
    C.消化过程中应注意不断转动凯氏瓶,以便利用冷凝酸液将附在瓶壁上的固体残渣洗下并促进其消化完全。
    D.样品中若含脂肪或糖较多时,消化过程中易产生大量泡沫,为防止泡沫溢出瓶外,在开始消化时应用小火加热,并时时摇动;或者加入少量辛醇或液体石蜡或硅油消泡剂,并同时注意控制热源强度。
    E.当样品消化液不易澄清透明时,可将凯氏烧瓶冷却,加入30%过氧化氢2-3ml后再继续加热消化。
    F.有机物如分解完全。消化液呈蓝色或浅绿色,但含铁量多时,呈较深绿色。
    G.在蒸馏过程中要注意接头处有无松漏现象。
    H.本实验要求氢氧化钠的量一定要足够,溶液呈碱性使氨游离出来,加热蒸馏即可释放出氨气。
    L.硼酸吸收液的温度不应超过40℃,否则对氨的吸收作用减弱而造成损失,此时可置于冷水浴中使用。
    M.蒸馏完毕后。应先将冷凝管下端提离液面清洗管口,再蒸1分钟后关掉热源,否则可能造成吸收液倒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蛋白质免疫印迹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蛋白质印迹法又称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蛋白质凝胶电泳和固相免疫测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蛋白质检测技术,为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蛋白质抗原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该法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根据被测蛋白能与特定抗体的结合特性和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免疫印迹法程序可分为5个步骤:
    (1)蛋白样品的制备;
    (2)经过SDS-PAGE分离样品;
    (3)分离的蛋白转移到膜载体上,转移后首先将膜上未反应的位点封闭起来以抑制抗体的非特异性吸附;
    (4)用固定在膜上的蛋白质作为抗原,与对应的非标记抗体(一抗)结合;
    (5)洗去未结合的一抗,加入酶耦联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二抗,通过显色或放射性自显影法检测凝胶中的蛋白成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酶水解法测定食品中淀粉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1.原理:样品经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后,用盐酸水解淀粉为葡萄糖,按还原糖测定方法测定葡萄糖含量,再折算为淀粉含量。
    2.操作步骤:样品置于放有折叠滤纸的漏斗内,先用乙醚分次洗除脂肪,再用乙醇洗去可溶性糖类,将残留物移入烧杯内,并用水洗滤纸及漏斗,洗液并入烧杯内,将烧杯置沸水浴上加热,使淀粉糊化,放冷至60℃以下,加淀粉酶溶液,再55℃保温,并时时搅拌。然后取1滴此液加1滴碘溶液,应不显蓝色,若显蓝色,继续加碘溶液。加热煮沸,冷后移入容量瓶中,定制刻度,过滤,弃去初滤液。取滤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盐酸,装上回流冷凝器,在沸水浴回流1h,冷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液,用氢氧化钠至中性,移入容量瓶中,定溶备用。测定:吸取碱性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中加入比预测时样品溶液消耗总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样液,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品溶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3份,取平均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凯氏定氮测定蛋白质的原理。

    正确答案: 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然后中和消化液,并将氨蒸馏至硼酸溶液中形成硼酸铵,用标准酸溶液滴定,测出样品转化后的氮含量。由于非蛋白组份中也含有氮,所以,此方法的分析结果为样品中的粗蛋白含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凯氏定氮法测定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时,其蛋白质换算系数为()。

    正确答案: 6.25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步骤分为湿法消化,();();盐酸标定。


    正确答案:碱化蒸馏;硼酸吸收

  • 第14题:

    简述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黄酮类化合物是指2个苯环通过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黄酮类化合物中的3-羟基、4-羟基、5-羟基、4-碳基或邻二位酚羟基,在碱性条件下可以与铝盐进行络合反应生成红色的络合物。其呈色强度与溶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成正比。
    操作步骤:固体样品:滤纸包紧,70%乙醇浸润,80℃回流,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完全。抽提液冷却后,抽压过滤。去除乙醇。氯仿分次萃取,收集水溶液定溶。称取预处理的聚酰胺树脂粉末,湿法装柱,水饱和。吸取一定量水溶液,层析柱吸附,用70%乙醇洗脱,至无色。析出也用洗脱机定溶后测定。绘制曲线。测定。

  • 第15题:

    简述蛋白质免疫印迹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蛋白质印迹法又称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蛋白质凝胶电泳和固相免疫测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蛋白质检测技术,为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蛋白质抗原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该法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根据被测蛋白能与特定抗体的结合特性和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免疫印迹法程序可分为5个步骤:
    (1)蛋白样品的制备;
    (2)经过SDS-PAGE分离样品;
    (3)分离的蛋白转移到膜载体上,转移后首先将膜上未反应的位点封闭起来以抑制抗体的非特异性吸附;
    (4)用固定在膜上的蛋白质作为抗原,与对应的非标记抗体(一抗)结合;
    (5)洗去未结合的一抗,加入酶耦联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二抗,通过显色或放射性自显影法检测凝胶中的蛋白成分。

  • 第16题: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低聚糖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以乙腈、水作流动相在碳水化合物分析柱上糖的分离顺序是先单糖后双糖,先低聚后多聚,以示差折射检测器检测。
    操作步骤:样品处理:1、固体样品加水,超声,定溶,用0.45um过滤测定。2、奶制品加无水乙醇,加热蛋白质沉淀,过滤,浓缩后定刻度。3、饮料或口服液,加水稀释定至刻度。测定。

  • 第17题:

    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大豆异黄酮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各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相差不大,峰的数目较少,最大吸收峰周围的干扰较少。因此,可以选用大豆异黄酮作为标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总异黄酮含量。
    操作步骤:样品用95%乙醇溶解后,紫外分光光度法计259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按照测定的标准线方程计算含量,并计算样品的大豆总黄酮质量分数。

  • 第18题:

    简述凯氏定氮测定蛋白质的原理。


    正确答案: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然后中和消化液,并将氨蒸馏至硼酸溶液中形成硼酸铵,用标准酸溶液滴定,测出样品转化后的氮含量。由于非蛋白组份中也含有氮,所以,此方法的分析结果为样品中的粗蛋白含量。

  • 第19题:

    填空题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步骤分为湿法消化,(),(),()。

    正确答案: 碱化蒸馏,硼酸吸收,盐酸标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介绍砷斑法测定豆粉中砷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定量称样、湿法消化使成为五氧化二砷、定容。
    取一定消化液在三角烧瓶中,加入SnCl2、KI还原为三价,然后与Hcl、无砷Zn粒反应产生的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再与溴化汞试纸生成黄色至橙色的色斑,与标准色斑比较定量。是一种半定量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凯氏定氮法的主要依据是:各种蛋白质均有其恒定的定的含氮量,只要能准确测定出食物中的含氮量,即可推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低聚糖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以乙腈、水作流动相在碳水化合物分析柱上糖的分离顺序是先单糖后双糖,先低聚后多聚,以示差折射检测器检测。
    操作步骤:样品处理:1、固体样品加水,超声,定溶,用0.45um过滤测定。2、奶制品加无水乙醇,加热蛋白质沉淀,过滤,浓缩后定刻度。3、饮料或口服液,加水稀释定至刻度。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凯氏定氮法测定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有三个步骤分别是()、()和()。

    正确答案: 消化,蒸馏,滴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