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ID调节器输入端出现突变扰动信号后,()作用随时间而渐强。
第1题:
变频控制器进行系统联调时,改变控制端输入信号,变频器转向及频率变化,应符合PID调节规律。
第2题:
PID控制器中的P、I、D分别代表什么环节?各环节的作用是什么?
第3题:
比例积分(PI)调节器:以I控制为主, P控制为辅的调节器。
第4题:
在PID调节器输入端出现突变扰动信号后,()作用随时间而渐进减弱。
第5题:
在DCS中,不影响PID调节器自动调节质量的因素有()。
第6题:
下面哪种控制方式,一般不能作为实际控制方式()
第7题:
PID控制器的控制对象是()。
第8题:
PID控制算法中,P、I、D分别是指()、()、()。
第9题:
控制对象K↑,T↓
控制对象K↓,T↑
调节器控制作用较弱
调节器控制作用偏强
第10题:
第11题:
①②④
①⑤⑥
②③⑥
②④⑤
第12题:
P控制主要为了加快过渡程,I控制为了消除静差
I控制作用为了加快过渡程,P控制为了消除静差
过渡过程前期P控制不起作用
过渡过程后期I控制不起作用
第13题:
PID控制器中P表示()I表示()D表示()。
第14题:
在PID调节器输入端出现突变扰动信号的瞬间,()发挥作用。
第15题:
对比例积分(PI)调节器,下列()是对的。
第16题:
PID调节器的输出信号为P、I、D三部分之乘积。
第17题:
()控制在理论上有误差
第18题:
在NAKAKITA型燃油粘度控制系统中.温度调节器是属于()
第19题:
PID控制器的输入信号是()。
第20题:
P、I、D控制同时
仅P、I控制
P控制
仅P、D控制
第21题:
I、D控制
P、I控制
P控制
D控制
第22题:
稳定性较差
可以实现控制系统无静差
输入端出现突变扰动型号的瞬间,输出产生大幅突变
比PI控制动态响应速度快
比PD控制稳定性强
第23题:
P、I、D控制同时
仅P、I控制
P控制
仅P、D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