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全口义齿戴牙一周后,感觉尚好,仅在上颌腭中缝处有轻度压痛。最可能的原因是()
第1题:
上颌后堤区最宽处位于
A、腭中缝两侧与上颌结节之间的区域
B、腭中缝处
C、翼上颌切迹处
D、上颌结节处
E、切牙孔区
第2题:
患者全口义齿戴牙一周后,感觉尚好,仅在上颌腭中缝处有轻度压痛。最可能的原因是A、上颌腭中缝处缓冲不够
B、咀嚼效率不高
C、戴用时间太长
D、义齿性口炎
E、基托不密合
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重新制作
B、重衬
C、重新排牙
D、局部缓冲
E、停戴一周
第3题:
患者,女,65岁,全牙列缺失,主诉:曾戴过全口义齿,上颌固位较差,下颌尚可。口内检查上、下颌位关系正常,牙弓小牙槽嵴情况良好,重做全口义齿修复。为加强上颌固位需做上颌后堤沟上颌后堤沟后缘应位于A、软、硬腭连接处
B、硬腭后缘
C、软腭肌部
D、前颤动线
E、腭小凹后2mm与两侧翼上颌切迹的连线
上颌后堤沟区后缘的深度为A、0.3mm
B、0.8mm
C、1~1.5mm
D、2.0mm
E、2.5mm
上颌后堤沟的宽度,哪一项要求是错误的A、腭中缝后缘处沟宽约2mm
B、两侧翼上颌切迹处沟宽约1mm
C、腭中缝两侧沟的最宽处达4~5mm
D、腭小凹后2mm处
E、上颌结节处3mm
第4题:
患者戴全口义齿后1周复诊,诉牙床疼痛无法戴用。检查发现下颌后牙区牙槽嵴顶部黏膜有较大范围的红肿、充血、糜烂,左上颌结节处颊侧有一溃疡。上颌结节颊侧黏膜压痛点的处理方法是()
第5题:
一患者全口义齿戴牙一周后,感觉尚好,仅在上颌腭中缝处有轻度压痛。最可能的原因是()。
第6题:
患者全口义齿戴牙一周后,感觉尚好,仅在上颌腭中缝处有轻度压痛。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第7题:
重新制作
重衬
重新排牙
局部缓冲
停戴一周
第8题:
上颌隆突缓冲不够
咀嚼效率不高
戴用时间太长
义齿性口炎
排牙方式不对
第9题:
上颌腭中缝处缓冲不够
咀嚼效率不高
戴用时间太长
义齿性口炎
基托不密合
第10题:
患者身体不适
上颌腭中缝缓冲不够
垂直距离过高
基托不密合
义齿性口炎
第11题:
上颌隆突缓冲不够
咀嚼效率不高
戴用时间太长
义齿性口炎
排牙方式不对
第12题:
位于上颌软硬腭连接处的稍后方,腭中缝后部
是口内粘液腺导管的开口
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应在腭小凹后两毫米处
腭小凹又称腭大孔
第13题:
上颌后堤区最宽处位于
A、腭中缝两侧与上颌结节之间的区域
B、腭中缝处
C、翼上颌切迹处
D、上颌结节处
E、腭小凹处
第14题:
上颌后堤区最宽处的解剖位置为( )
A.腭中缝两侧和上颌结节之间
B.腭中缝
C.翼上颌切迹
D.上颌结节
E.腭小凹
第15题:
第16题:
上颌后堤区最宽处位于()
第17题:
某患者戴用全口义齿1周后,主诉上颌腭中缝处有轻度压痛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第18题:
关于腭小凹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19题:
腭中缝后缘处沟宽约2mm
两侧翼上颌切迹处沟宽约1mm
腭中缝两侧沟的最宽处达4~5mm
腭小凹后2mm处
上颌结节处3mm
第20题:
上颌隆突缓冲不够
咀嚼效率不高
戴用时间太长
义齿性口炎
排牙方式不对
第21题:
上颌腭中缝缓冲不够
咀嚼效率不高
戴用时间不长
义齿性口炎
基托不密合
第22题:
腭中缝两侧与上颌结节之间的区域
腭中缝处
翼上颌切迹处
上颌结节处
都不正确
第23题:
重新制作
重衬
重新排牙
局部缓冲
停戴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