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心尖搏动触诊(6分)①考生与被检者位置正确(1分)被检者仰卧,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②触诊手法正确(3分)考生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被检者心前区(1分),然后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2分),也可用单一手指指腹触诊。③指出被检者心尖搏动最强点正确(2分)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1分),在锁骨中线内或外(1分)。(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面0.5~1cm,指点不正确不能得分)。
(2)考生做心脏震颤和心包摩擦感触诊(8分)①心脏震颤触诊(3分)考生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得震动感。②心包摩擦感触诊(5分)触诊手法正确:用上述触诊手法,部位,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诊(2分)。能说出使触诊满意的条件:被检者胸前倾位(1分)、收缩期(1分)、呼气末(1分)。
问题与解答
1.心脏触诊内容有几项?答: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2.什么是抬举性心尖搏动?临床意义是什么?答:当左室肥大时,用手指触诊,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这种较大范围增强的外向运动,称为抬举性搏动,这是左室肥大的可靠体征。
3.何谓震颤?不同部位和时期的震颤各有何临床意义?答:震颤是指用手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振动,此振动与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故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血管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触到震颤则肯定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其临床意义按震颤部位和时期而不同。
(1)收缩期震颤胸骨右缘第2肋间,常见于主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2肋间,常见于肺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常见于室间隔缺损。心尖区见于重度=尖瓣关闭不全。
(2)舒张期震颤心尖部,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3)连续性震颤胸骨左缘第2肋间,常见于动脉导管未闭。
4.心包摩擦感产生机制是什么?常见于哪种疾病?答:心包炎症时,渗出纤维蛋白,使其表面粗糙,心脏搏动时,壁层和脏层心包摩擦产生振动,胸壁触诊可感知。常见于急性心包炎。
5.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心前区震颤是器质性心血管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常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狭窄时,而瓣膜关闭不全时震颤少见。
更多“请演示心脏触诊的检查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演示心脏触诊的检查方法。


    参考答案:1.心脏触诊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心脏的搏动、震颤或心包摩擦感。2.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右手小鱼际或指尖,以确定心尖搏动的准确位置、强度、有无抬举感。3.震颤及心包摩擦感的触诊多数用小鱼际,但压迫胸壁的力量不宜过大。

  • 第2题:

    请演示心脏触诊的检查方法。(5分)


    答案:
    解析:

    1.心脏触诊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心脏的搏动、震颤或心包摩擦感。(1分)
    2.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右手小鱼际或指尖,以确定心尖搏动的准确位置、强度、有无抬举感。(3分)
    3.震颤及心包摩擦感的触诊多数用小鱼际,但压迫胸壁的力量不宜过大。(1分)

  • 第3题:

    请演示心脏触诊检查方法。


    正确答案: 1.触诊手法:检查者右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开始触诊,然后逐渐以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环指并拢,以其指腹进行触诊,力度适当。
    2.在心尖搏动区确认心尖搏动并能表达心尖搏动所在的体表位置。
    3.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震颤:用手掌平贴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诊有无微细的震颤感。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

  • 第4题:

    问答题
    请演示心脏触诊检查方法。

    正确答案: 1.触诊手法:检查者右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开始触诊,然后逐渐以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环指并拢,以其指腹进行触诊,力度适当。
    2.在心尖搏动区确认心尖搏动并能表达心尖搏动所在的体表位置。
    3.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震颤:用手掌平贴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诊有无微细的震颤感。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请演示腹部触诊的检查方法 。(浅部触诊,口述触诊内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6题:

    请演示腹部触诊的检查方法。(浅部触诊,口述触诊内容)


    参考答案:【评分要点】(1)考生站位正确、告知被检者体位、姿势正确(0.5分)被检者仰卧位,双腿屈曲(0.25分),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0.25分)。(2)触诊手法正确(2分)考生前臂应与被检者的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被检查腹壁上,让被检者适应片刻(0.5分),考生此时可感受被检者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0.5分)。触诊时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完一个区域后,考生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0.5分),再以上述手法检查下一区域(0.5分)。(3)触诊顺序正确(1分)一般先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最后检查病痛部位。(4)触诊内容(0.5分)腹壁的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肿块等。

  • 第7题:

    请演示肝脏触诊的检查方法。(单、双手触诊,须口述触诊内容)


    正确答案:(1)考生站位正确、告知被检者体位、姿势正确(1分)被检者仰卧,双腿屈曲,腹部放松,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
    (2)检查手法正确,动作规范(7分)①单手触诊(3分)考生将右手4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1分)。随被检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吸气时,手指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1分)。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0.5分)。需在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的腹壁垂直沿线上分别触诊(0.5分)。②双手触诊(3分)考生右手手法同单手触诊(1分),左手托住被检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季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1分),右手触诊同单手触诊法(1分)。
    (3)触诊内容(1分)大小、质地、边缘和表面情况,有无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等(每回答出1项得0.25分,总分不超过1分)。
    问题与解答
    1.肝脏触诊内容有哪些?答:触及肝脏时注意肝脏的大小、质地、边缘及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压痛及搏动、肝区摩擦感、肝震颤。
    2.触诊时发现肝肿大或缩小分别常见于哪些疾病?答:肝弥漫性肿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Budd-Chiari综合征、白血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局限性肝肿大常可触到局部膨隆,见于肝脓肿、肝肿瘤及肝囊肿等。肝缩小见于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门脉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3.体检时正常成人的肝脏是否可触及?如何鉴别肝肿大和肝下垂?答:体检时正常成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单腹壁松软或体型较瘦者,于深吸气时可于肋弓下触及肝下缘,但在1cm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3cm之内肝下缘。在腹上角较锐的瘦高体型者剑突根部下可达5cm。肝肿大与肝下垂的区别在于肝上下径是否超过正常值(9~11cm)。
    4.触及肝脏时应注意哪些内容?答:大小、质地、边缘、表面情况、有无压痛及肝颈静脉回流征等。

  • 第8题:

    问答题
    请演示肝脏触诊的检查方法。(单、双手触诊,须口述触诊内容)

    正确答案: (1)考生站位正确、告知被检者体位、姿势正确(1分)被检者仰卧,双腿屈曲,腹部放松,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
    (2)检查手法正确,动作规范(7分)①单手触诊(3分)考生将右手4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1分)。随被检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吸气时,手指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1分)。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0.5分)。需在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的腹壁垂直沿线上分别触诊(0.5分)。②双手触诊(3分)考生右手手法同单手触诊(1分),左手托住被检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季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1分),右手触诊同单手触诊法(1分)。
    (3)触诊内容(1分)大小、质地、边缘和表面情况,有无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等(每回答出1项得0.25分,总分不超过1分)。
    问题与解答
    1.肝脏触诊内容有哪些?答:触及肝脏时注意肝脏的大小、质地、边缘及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压痛及搏动、肝区摩擦感、肝震颤。
    2.触诊时发现肝肿大或缩小分别常见于哪些疾病?答:肝弥漫性肿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Budd-Chiari综合征、白血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局限性肝肿大常可触到局部膨隆,见于肝脓肿、肝肿瘤及肝囊肿等。肝缩小见于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门脉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3.体检时正常成人的肝脏是否可触及?如何鉴别肝肿大和肝下垂?答:体检时正常成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单腹壁松软或体型较瘦者,于深吸气时可于肋弓下触及肝下缘,但在1cm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3cm之内肝下缘。在腹上角较锐的瘦高体型者剑突根部下可达5cm。肝肿大与肝下垂的区别在于肝上下径是否超过正常值(9~11cm)。
    4.触及肝脏时应注意哪些内容?答:大小、质地、边缘、表面情况、有无压痛及肝颈静脉回流征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请演示心脏触诊的检查方法 。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