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的层厚最薄可达()
第1题:
下列关于准直宽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层CT的准直宽度等于层厚
B.准直宽度可等于有效层厚
C.非螺旋CT扫描无准直宽度
D.准直宽度常大于有效层厚
E.准直宽度常小于有效层厚
第2题:
下列关于准直宽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3题:
螺旋CT的专用参数中螺旋因子指的是()。
第4题:
四层螺旋CT的最薄扫描层厚是()
第5题:
同部位、同范围的CT扫描,患者辐射剂量最多的是()
第6题:
多层螺旋CT的层厚最薄可达( )
第7题:
X线球管每旋转360°可以同时获得多层CT图像
多层螺旋CT的优势是扫描时间更快,达到亚秒扫描
可以实现亚毫米层厚的扫描,达到各向同性的图像效果
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如再现技术、CTA技术、仿真内窥镜技术等
由于实现了多层螺旋CT扫描,也大大增加了X线辐射剂量
第8题:
非螺旋CT扫描后,层厚的大小不能改变
单层螺旋CT扫描结果的层厚不能改变
非螺旋CT扫描后,可改变再次重建后图像的质量属性
单层螺旋CT后,可改变再次重建后图像的质量属性
射线束的宽度决定了单层螺旋扫描的层厚
第9题:
在非螺旋和单层螺旋扫描方式时,层厚等于准直器宽度
在多层螺旋扫描方式时,决定层厚的是所采用探测器排的宽度
层厚的误差与扫描所采用的方式和设备的类型(是否螺旋)无关
由于设备的精确性原因,层厚越小,误差越大
层厚是指CT机球管侧和受检者侧所采用准直器的宽度
第10题:
同部位、同范围CT扫描病人辐射剂量最多的是
A.10mm层厚连续扫描
B.10mm层厚间隔扫描
C.8mm层厚连续扫描
D.2mm层厚多层螺旋CT扫描
E.5mm层厚螺旋CT扫描
第11题:
关于单层螺旋CT扫描层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12题:
怀疑癌性淋巴管炎病人,CT检查应采用的扫描方法为( )
第13题:
关于单层螺旋CT螺距与扫描数据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第14题:
怀疑癌性淋巴管炎的病人,CT检查应采用的扫描方法为( )
第15题:
0.5mm
1mm
1.5mm
2mm
2.5mm
第16题:
螺距﹣层厚
螺距+层厚
螺距/层厚
螺距×层厚
层厚/螺距
第17题:
常规10mm层厚扫描
增强CT扫描
薄层CT扫描,骨算法重建
常规螺旋CT扫描
螺旋CT扫描,冠状多层面重组(MPR)
第18题:
和非螺旋CT相比,螺旋CT的层厚敏感曲线增宽
螺旋CT的层厚敏感曲线呈铃形分布曲线
非螺旋CT的层厚敏感曲线接近矩形
螺旋扫描中,层厚敏感曲线的形状随螺距的增加而改变
螺旋扫描中,层厚敏感曲线的形状与采用不同的内插算法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