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出生在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父母坚持供其读完研究生,后张明进入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收入颇丰,此时,父母均已步入花甲之年,不能再从事农村重体力劳动,张明接父母到城里一起居住,那么张明的父母享受到的权益是( )。A、生活保障权B、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C、财产所有权D、社会保障的权利

题目

张明出生在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父母坚持供其读完研究生,后张明进入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收入颇丰,此时,父母均已步入花甲之年,不能再从事农村重体力劳动,张明接父母到城里一起居住,那么张明的父母享受到的权益是( )。

  • A、生活保障权
  • B、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 C、财产所有权
  • D、社会保障的权利

相似考题
更多“张明出生在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父母坚持供其读完研究生,后张明进入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收入颇丰,此时,父母均已步入花甲之年,不能再从事农村重体力劳动,张明接父母到城里一起居住,那么张明的父母享受到的权益是( )。A、生活保障权B、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C、财产所有权D、社会保障的权利”相关问题
  • 第1题:

    黄刚来自农村,父母辛苦劳作供其上大学、读研究生。黄刚毕业后有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父母年纪大了,因长年劳累造成身体损伤,因此,在城里买了房子的黄刚将老人接来与自己同住,对老人悉心照顾,满足老人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要,经常陪父母散步,买适合老人的营养品。在这里,黄刚的做法使老人享受到了( )。

    A.财产所有权

    B.生活保障权

    C.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D.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正确答案:C
    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是指老年人有从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那里获得赡养扶助的权利。黄刚父母享受儿子的照顾属于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 第2题:

    家住农村的小钟,父母省吃俭用供其上大学。小钟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如今父母年过六旬,因长期辛苦劳作身体欠佳,于是小钟对老人悉心照顾,满足老人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要。在这里,小钟的父母享受到的权益是( )。

    A.生活保障权

    B.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C.财产所有权

    D.社会保障的权利


    正确答案:B
    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是指老年人有从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那里获得赡养扶助的权利。老钟夫妇享受儿子小钟的照顾属于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 第3题:

    张某年近40才娶到妻子,其母已经66岁,身体状况不好,张某娶妻之后把老母从新房搬到年久失修的老屋。张某行为侵犯了老人的()。

    A.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B.社会保障权
    C.生活保障权
    D.社会服务权

    答案:A
    解析: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人的“家庭赡养与扶养”作出了专门规定,涉及老年人的家庭赡养、扶养与监护、婚姻、财产与继承等。 其中家庭赡养包括:
    (1)护理与照料:
    (2)住房
    (3)承包地
    (4)精神慰藉

  • 第4题:

    张明出生在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父母坚持供其读完研究生,后张明进入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收入颇丰,此时,父母均已步入花甲之年,不能再从事农村重体力劳动,张明接父母到城里一起居住,那么张明的父母享受到的权益是()。

    A.生活保障权
    B.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C.财产所有权
    D.社会保障的权利

    答案:B
    解析:
    张明父母享受儿子的照顾属于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 第5题:

    在上海市某社区,有一名中度智障的小伙子叫张明。在出生时由于母亲难产造成他智力落后。由于智力问题,他一直没有结婚,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已经去世,家里还有一个远在日本工作的姐姐。以前张明的生活主要由母亲来照顾,但前几年母亲由于年龄大了,患了中风一直卧床养病,因此只好雇了一个保姆来照顾母子俩的生活,经济上主要靠姐姐寄钱支持。
    小的时候,家里人怕其他人欺负张明,嘲笑他,很少让他和周围人来往,案主只和家里人保持交流。但是随着姐姐的出国工作、父亲去世和母亲卧病在床,家里很少有人和他再聊天,他也开始越来越封闭自己,不敢和邻居打交道。
    以前,张明在福利工厂工作,但由于工厂效益不好,已经下岗在家。他每天无所事事,要么闷在家里,要么在街道乱转。见了人就躲,实在躲不过去,就低着头不敢看人。母亲看到儿子每天闷闷不乐的样子,很着急,也很心疼,但由于中风影响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和儿子正常交流,有时只能独自流泪,担心一旦自己走了,儿子怎么办?有什么事,他也不会跟别人讲。
    远在日本的姐姐已经定居在那里,偶尔会打电话过来,一般也是姐姐说的多,弟弟只是听。
    张明这种异常的行为引起了社会工作者小李的注意。因为他经常会在街道里看到衣冠不整、发须脏乱的张明,有时候小李主动和张明打招呼,但张明都是低着头不敢和他说话,甚至掉头就跑。这让小李很困惑,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怕和别人接触。于是,他到社区了解张明一家的情况,并决定要帮助张明。
    在社区主任姚阿姨的带领下,小李来到了张明家。开门的是保姆,张明不在家,张明的妈妈见到姚阿姨很高兴。姚阿姨将小李介绍给张明的妈妈,并告诉她社区要开展“社工帮残”活动,小李以后会经常来帮助张明,让她将张明的情况和需要帮助的地方告知小李。张明的妈妈将自己的担心告诉了小李,希望他能够帮助张明不要害怕周围的人。
    随后,小李几次来到张明的家里了解情况,有时张明在家,但一见到小李就躲起来,只有在母亲叫他过来的时候,他才低头过来。这时,小李会亲切的向张明询问一些情况,但他始终不说话。看到这个情境,张明的母亲只是唉声叹气。
    经过几次交流,虽然很艰难,但是小李也收集了很多有关张明的情况。张明小时候活泼好动,但由于智力问题,经常受到了周围孩子的欺负。家里人害怕他再受欺负,曾有一段时间把他关在家里,不许他出去。开始的时候,张明会哭闹着要出去,这时候,父母就吓唬他,渐渐地,张明不闹着出去玩了,总是一个人缩在家里,也很少和家里人说话。有时候父母带他出去,他也总是紧紧地拉着大人的衣服,不敢松手,一看到有人走过来,就躲在父母亲的身后,这时候父母也会下意识地搂住张明,不让他感到害怕。从小到大,张明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社区为了帮助张明解决生活问题,将他安置到区里的福利工厂工作。起初,他不敢一个人去上班,父母只好每次都有一个人陪他去上班。后来慢慢地他敢独自去上班了,但从不敢和同事们说话,同事们都说他是个怪人,好像得了“自闭症”。福利院由于效益不好,没过几年就倒闭了,张明也只好回家。幸好父母还有退休金,生活上还算过得去。
    在家里,张明还算听父母的话。有时候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气活。由于智力问题以及与人交往困难,张明从来没有交过朋友,但有时候喜欢趴在窗户上看户外的人聊天。
    【问题】
    1.根据案例的情况,张明主要面临什么问题?
    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案:
    解析:
    1.张明的主要问题是: (1)在认知上,由于小时候父母对他的过度保护,使他形成了“周围人很坏,会欺负我”这样一个简单刻板的观念。
    (2)在情感上,他对周围人有一种不信任感,当他和其他人(除家人外)在一起时,会感到很害怕。
    (3)在行为上,他不能也不知道怎么和其他人交流,甚至出现逃避的现象。
    2.根据张明的情况和对张明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入:
    (1)帮助张明改变认知。通过和张明的多次接触,与张明建立信任关系。由于张明是残障人士,他的理解水平有限,并且从小就形成“周围人很坏,会欺负我”的认知,所以社会工作者对张明的帮助要有耐心,并尽量增加接触的频率,放缓改变的速度,逐渐培养张明说话的能力,还要鼓励他说话,增强其勇气。
    (2)帮助张明掌握简单的人际交往技能。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张明能和别人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3)改变张明的家庭环境。社会工作者要和张明解释张明行为的形成原因,让她理解到对张明的过度保护只会让他更加封闭自己,可以让母亲鼓励和帮助张明与他人接触和交往。
    (4)可以让张明参加智障人员活动小组,这样能让张明在和其他智障人员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自信。

  • 第6题:

    张明下落不明已达3年,下列哪些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张明为失踪人()

    • A、父母
    • B、张明之妻
    • C、与张明没有权利义务关系的雇主
    • D、子女

    正确答案:A,B,D

  • 第7题:

    张某于1979年被李某夫妇收养,在对李某夫妇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同时,又对生父母尽了较多赡养义务,则()。

    • A、张某既能继承生父母财产,又能继承养父母财产
    • B、张某仅能继承养父母财产,但因为与生父母因收养关系而解除,因此不能继承生父母财产
    • C、张某仅能继承养父母财产,但因为对生父母尽的赡养义务较多,因此可以适当分得生父母的遗产
    • D、因为张某对生父母抚养较多,父母子女关系恢复,因此,能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参加继承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张明与李红于1995年结婚,两人结婚用房是张明在1993年为结婚购置的,价值20万元。张明与李红婚后一直与张明祖父母住在一起。1996年生育一女孩也由祖父母代为照顾。2002年张明的父亲去世,张明继承了1万元的遗产;2003年李红的父亲去世,李红继承了一批字画,估价10万元,张明的父亲和李红的父亲都未立遗嘱。张明平时爱好写作,出版了一部小说,得到稿酬6万元;2003年李红买彩票中奖,获奖金10万元。2004年元旦同学聚会,李红遇到了初恋情人刘宾,刘宾已是南方某建筑工程公司的总经理,两人相见,旧情萌发,李红为了与刘宾远走高飞,辞去了工作,与刘宾到南方同居生活。张明知道后,向法院起诉离婚。李红同意离婚,但双方对孩子的抚养权、财产分割等问题不能达成协议。 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张明能否在起诉时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


    正确答案: 张明能在起诉时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①一方有特定的违法行为(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
    ②离婚是由上述违法行为所导致的。也就是说,上述违法行为和离婚之间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③离婚出于有上述违法行为一方的过错,无过错的另一方为赔偿请求权人。另一方在或长或短的婚姻生活中可能也有某些过错,只要不是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仍可视为无过错方。
    ④无过错方因离婚而蒙受损害,包括财产上的损害和精神上的损害。在财产上、精神上蒙受损害的程度,只是确定赔偿范围的具体依据。在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已经有了法律依据。

  • 第9题:

    张某年近40才娶到妻子,其母已经66岁,身体状况不好,张某娶妻之后把老母从新房搬到年久失修的老屋。张某行为侵犯了老人的( )。

    • A、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 B、社会保障权
    • C、生活保障权
    • D、居住权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老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的遗产的权利,属于老年人享有的()。
    A

    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B

    婚姻自由权

    C

    继承权

    D

    财产所有权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张明与李红于1995年结婚,两人结婚用房是张明在1993年为结婚购置的,价值20万元。张明与李红婚后一直与张明祖父母住在一起。1996年生育一女孩也由祖父母代为照顾。2002年张明的父亲去世,张明继承了1万元的遗产;2003年李红的父亲去世,李红继承了一批字画,估价10万元,张明的父亲和李红的父亲都未立遗嘱。张明平时爱好写作,出版了一部小说,得到稿酬6万元;2003年李红买彩票中奖,获奖金10万元。2004年元旦同学聚会,李红遇到了初恋情人刘宾,刘宾已是南方某建筑工程公司的总经理,两人相见,旧情萌发,李红为了与刘宾远走高飞,辞去了工作,与刘宾到南方同居生活。张明知道后,向法院起诉离婚。李红同意离婚,但双方对孩子的抚养权、财产分割等问题不能达成协议。 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本案中的各项财产,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1993年为结婚购置的婚房属于张明;张明继承了1万元的遗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李红继承了一批字画,估价10万元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张明得到稿酬6万元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李红买彩票中奖,获奖金10万元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在上海市某社区,有一名中度智障的小伙子叫张明。在出生时由于母亲难产造成他智力落后。由于智力问题,他一直没有结婚,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已经去世,家里还有一个远在日本工作的姐姐。以前张明的生活主要由母亲来照顾,但前几宰母亲由于年龄大了,患了中风一直卧床养病,因此只好雇了一个保姆来照顾母子俩的生活,经济上主要靠姐姐寄钱支持。 小的时候,家里人怕其他人欺负张明,嘲笑他,很少让他和周围人来往,案主只和家里人保持交流。但是随着姐姐的出国工作、父亲去世和母亲卧病在床,家里很少有人和他再聊天,他也开始越来越封闭自己,不敢和邻居打交道。 以前,张明在福利工厂工作,但由于工厂效益不好,已经下岗在家。他每天无所事事,要么闷在家里,要么在街道乱转。:见了人就躲,实在躲不过去,就低着头不敢看人。母亲看到儿子每天闷闷不乐的样子,很着急,也很心疼,但由于中风影响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和儿子正常交流,有时只能独自流泪,担心一旦自己走了,儿子怎么办?有什么事,他也不会跟别人讲。远在日本的姐姐已经定居在那里,偶尔会打电话过来,一般也是姐姐说的多,弟弟只是听。 张明这种异常的行为引起了社会工作者小李的注意。因为他经常会在街道里看到衣冠不整、发须脏乱的张明,有时候小李主动和张明打招呼,但张明都是低着头不敢和他说话,甚至掉头就跑。这让小李很困惑,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怕和别人接触。于是,他到社区了解张明一家的情况,并决定要帮助张明。 在社区主任姚阿姨的带领下,小李来到了张明家。开门的是保姆,张明不在家,张明的妈妈见到姚阿姨很高兴。姚阿姨将小李介绍给张明的妈妈,并告诉她社区要开展“社工帮残”活动,小李以后会经常来帮助张明,让她将张明的情况和需要帮助的地方告知小李。 张明的妈妈将自己的担心告诉了小李,希望他能够帮助张明不要害怕周围的人。随后,小李几次来到张明的家里了解情况,有时张明在家,但一见到小李就躲起来,只有在母亲叫他过来的时候,他才低头过来。这时,小李会亲切的向张明询问一些情况,但他始终不说话。看到这个情境,张明的母亲只是唉声叹气。 经过几次交流,虽然很艰难,但是小李也收集了很多有关张明的情况。张明小时候活泼好动,但由于智力问题,经常受到了周围孩子的欺负。家里人害怕他再受欺负,曾有一段时间把他关在家里,不许他出去。开始的时候,张明会哭闹着要出去,这时候,父每就吓唬他,渐渐地,张明不闹着出去玩了,总是一个人缩在家里,也很少和家里人说话。有时候父母带他出去,他也总是紧紧地拉着大人的衣服,不敢松手,一看到有人走过来,就躲在父母亲的身后,这时候父母也会下意识地搂住张明,不让他感到害怕。从小到大,张明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社区为了帮助张明解决生活问题,将他安置到区里的福利工厂工作。起初,他不敢一个人去上班,父母只好每次都有一个人陪他去上班。后来慢慢地他敢独自去上班了。但从不敢和同事们说话,同事们都说他是个怪人,好像得了“自闭症”。福利工厂由于效益不好,没过几年就倒闭了,张明也只好回家。幸好父母还有退休金,生活上还算过得去。在家里,张明还算听父母的话。有时候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气活。由于智力问题以及与人交往困难,张明从来没有交过朋友,但有时候喜欢趴在窗户上看户一外的人聊天。 社会工作者应该针对张明的情况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正确答案: 根据张明的情况和对张明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入:
    (1)帮助张明改变认知。通过和张明的多次接触,与张明建立信任关系。由于张明是残障人士,他的理解水平有限,并且从小就形成“周围人很坏,会欺负我”的认知,所以社会工作者对张明的帮助要有耐心,并尽量增加接触的频率,放缓改变的速度,逐渐培养张明说话的能力,还要鼓励他说话,增强其勇气。
    (2)帮助张明掌握简单的人际交往技能。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张明能和别人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3)改变张明的家庭环境。社会工作者要和张明解释张明行为的形成原因,让她理解到对张明的过度保护只会让他更加封闭自己,可以让母亲鼓励和帮助张明与他人接触和交往。
    (4)可以让张明参加智障人员活动小组,这样能让张明在和其他智障人员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自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张林和刘明是邻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刘明对张林家的卧室享有居住权

    B.张林对刘明家的客厅享有使用权

    C.未经允许,刘明不得随意进出张林家

    D.张林在出售自家房屋时,可以顺便卖掉刘明的房屋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家住城市郊区的范晨,父母省吃俭用靠捡破烂供其上大学。范晨毕业后非常努力,和同学一起创业并小有成绩。父母年岁大了,因劳累身体不好,范晨对老人悉心照顾,满足老人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要,并经常带父母去温泉疗养。在这里,老人享有的权益是( )。

    A.财产所有权

    B.生活保障权

    C.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D.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正确答案:C
    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是指老年人有从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那里获得赡养扶助的权利。因此老范夫妇享受儿子范晨的照顾属于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 第15题:

    家住农村的孙岩,父母省吃俭用供其上大学。孙岩毕业后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如今父母年过六旬,因长期辛苦劳作身体欠佳,于是孙岩对老人悉心照顾,满足老人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要。在这里,孙岩的父母享受到的权益是()。

    A:生活保障权
    B:社会保障的权利
    C:财产所有权
    D: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答案:D
    解析:
    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是指老年人有从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那里获得赡养扶助的权利。老钟夫妇享受儿子小钟的照顾属于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 第16题:

    小许来自农村,父母辛苦劳作供其上大学、读研究生。小许毕业后有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父母年纪大了,因长年劳累造成身体损伤。因此,在城里买了房子的小许将老人接来与自己住,对老人悉心照顾,满足老人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要,经常陪父母散步,买适合老人的补品。在这里,小许的做法使老人享受到了()。

    A.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B.财产所有权
    C.生活保障权
    D.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答案:D
    解析:
    许云父母享受儿子的照顾属于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 第17题:

    王明,15岁,就读于某中学,父母较早离异,目前跟父亲、祖父、祖母居住于在一起,条件较为简陋。家庭的经济来源是祖父的退休金和父亲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目前王明因为在日常交流中遇到障碍,变得较为沉默,经常彻夜不归,和同学去网吧,打游戏,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家人十分担心。针对王明家庭的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展开的服务是()。

    A:增强家庭的能力
    B:为家庭提供支持
    C:进行学业指导
    D:提供物质性服务
    E:帮助王明父母复婚

    答案:A,B,C,D
    解析:
    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功能。

  • 第18题:

    张林和刘明是邻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刘明对张林家的卧室享有居住权
    • B、张林对刘明家的客厅享有使用权
    • C、未经允许,刘明不得随意进出张林家
    • D、张林在出售自家房屋时,可以顺便卖掉刘明的房屋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张明与李红于1995年结婚,两人结婚用房是张明在1993年为结婚购置的,价值20万元。张明与李红婚后一直与张明祖父母住在一起。1996年生育一女孩也由祖父母代为照顾。2002年张明的父亲去世,张明继承了1万元的遗产;2003年李红的父亲去世,李红继承了一批字画,估价10万元,张明的父亲和李红的父亲都未立遗嘱。张明平时爱好写作,出版了一部小说,得到稿酬6万元;2003年李红买彩票中奖,获奖金10万元。2004年元旦同学聚会,李红遇到了初恋情人刘宾,刘宾已是南方某建筑工程公司的总经理,两人相见,旧情萌发,李红为了与刘宾远走高飞,辞去了工作,与刘宾到南方同居生活。张明知道后,向法院起诉离婚。李红同意离婚,但双方对孩子的抚养权、财产分割等问题不能达成协议。 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本案中的各项财产,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1993年为结婚购置的婚房属于张明;张明继承了1万元的遗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李红继承了一批字画,估价10万元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张明得到稿酬6万元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李红买彩票中奖,获奖金10万元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 第20题:

    张明与李红于1995年结婚,两人结婚用房是张明在1993年为结婚购置的,价值20万元。张明与李红婚后一直与张明祖父母住在一起。1996年生育一女孩也由祖父母代为照顾。2002年张明的父亲去世,张明继承了1万元的遗产;2003年李红的父亲去世,李红继承了一批字画,估价10万元,张明的父亲和李红的父亲都未立遗嘱。张明平时爱好写作,出版了一部小说,得到稿酬6万元;2003年李红买彩票中奖,获奖金10万元。2004年元旦同学聚会,李红遇到了初恋情人刘宾,刘宾已是南方某建筑工程公司的总经理,两人相见,旧情萌发,李红为了与刘宾远走高飞,辞去了工作,与刘宾到南方同居生活。张明知道后,向法院起诉离婚。李红同意离婚,但双方对孩子的抚养权、财产分割等问题不能达成协议。 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如何确定孩子的抚养人?


    正确答案: 应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1996年生育一女孩也由祖父母代为照顾”、“李红为了与刘宾远走高飞”所以张明优先有抚养权。

  • 第21题:

    老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的遗产的权利,属于老年人享有的()。

    • A、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 B、婚姻自由权
    • C、继承权
    • D、财产所有权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多选题
    张某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由于张某家庭生活困难且家庭负担全靠他一人承担,父母和妻子都无任何收入。公安机关在审查后认为,对张某可以取保候审,那么,可以作为张某的保证人的是(  )。
    A

    张某的妻子

    B

    张某已经成家立业的姐姐

    C

    张某的父母

    D

    张某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


    正确答案: D,A
    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与本案无牵连;②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③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④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张某的妻子和父母没有收入,不能作为张某的保证人。

  • 第23题:

    问答题
    在上海市某社区,有一名中度智障的小伙子叫张明。在出生时由于母亲难产造成他智力落后。由于智力问题,他一直没有结婚,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已经去世,家里还有一个远在日本工作的姐姐。以前张明的生活主要由母亲来照顾,但前几宰母亲由于年龄大了,患了中风一直卧床养病,因此只好雇了一个保姆来照顾母子俩的生活,经济上主要靠姐姐寄钱支持。 小的时候,家里人怕其他人欺负张明,嘲笑他,很少让他和周围人来往,案主只和家里人保持交流。但是随着姐姐的出国工作、父亲去世和母亲卧病在床,家里很少有人和他再聊天,他也开始越来越封闭自己,不敢和邻居打交道。 以前,张明在福利工厂工作,但由于工厂效益不好,已经下岗在家。他每天无所事事,要么闷在家里,要么在街道乱转。:见了人就躲,实在躲不过去,就低着头不敢看人。母亲看到儿子每天闷闷不乐的样子,很着急,也很心疼,但由于中风影响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和儿子正常交流,有时只能独自流泪,担心一旦自己走了,儿子怎么办?有什么事,他也不会跟别人讲。远在日本的姐姐已经定居在那里,偶尔会打电话过来,一般也是姐姐说的多,弟弟只是听。 张明这种异常的行为引起了社会工作者小李的注意。因为他经常会在街道里看到衣冠不整、发须脏乱的张明,有时候小李主动和张明打招呼,但张明都是低着头不敢和他说话,甚至掉头就跑。这让小李很困惑,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怕和别人接触。于是,他到社区了解张明一家的情况,并决定要帮助张明。 在社区主任姚阿姨的带领下,小李来到了张明家。开门的是保姆,张明不在家,张明的妈妈见到姚阿姨很高兴。姚阿姨将小李介绍给张明的妈妈,并告诉她社区要开展“社工帮残”活动,小李以后会经常来帮助张明,让她将张明的情况和需要帮助的地方告知小李。 张明的妈妈将自己的担心告诉了小李,希望他能够帮助张明不要害怕周围的人。随后,小李几次来到张明的家里了解情况,有时张明在家,但一见到小李就躲起来,只有在母亲叫他过来的时候,他才低头过来。这时,小李会亲切的向张明询问一些情况,但他始终不说话。看到这个情境,张明的母亲只是唉声叹气。 经过几次交流,虽然很艰难,但是小李也收集了很多有关张明的情况。张明小时候活泼好动,但由于智力问题,经常受到了周围孩子的欺负。家里人害怕他再受欺负,曾有一段时间把他关在家里,不许他出去。开始的时候,张明会哭闹着要出去,这时候,父每就吓唬他,渐渐地,张明不闹着出去玩了,总是一个人缩在家里,也很少和家里人说话。有时候父母带他出去,他也总是紧紧地拉着大人的衣服,不敢松手,一看到有人走过来,就躲在父母亲的身后,这时候父母也会下意识地搂住张明,不让他感到害怕。从小到大,张明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社区为了帮助张明解决生活问题,将他安置到区里的福利工厂工作。起初,他不敢一个人去上班,父母只好每次都有一个人陪他去上班。后来慢慢地他敢独自去上班了。但从不敢和同事们说话,同事们都说他是个怪人,好像得了“自闭症”。福利工厂由于效益不好,没过几年就倒闭了,张明也只好回家。幸好父母还有退休金,生活上还算过得去。在家里,张明还算听父母的话。有时候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气活。由于智力问题以及与人交往困难,张明从来没有交过朋友,但有时候喜欢趴在窗户上看户一外的人聊天。 根据案例的情况,张明主要面临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张明的主要问题是:
    (1)在认知上,由于小时候父母对他的过度保护,使他形成了“周围人很坏,会欺负我”这样一个简单刻板的观念。
    (2)在情感上,他对周围人有一种不信任感,当他和其他人(除家人外)在一起时,会感到很害怕。
    (3)在行为上,他不能也不知道怎么和其他人交流,甚至出现逃避的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张明下落不明已达3年,下列哪些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张明为失踪人()
    A

    父母

    B

    张明之妻

    C

    与张明没有权利义务关系的雇主

    D

    子女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