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护理。

题目

简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护理。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护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食管癌术后病人的饮食护理。
    胃肠功能未恢复前,禁食、肠外营养。若有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病人,术后2~3天可开始由肠内营养,待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当日可饮少量水,若无不适,第二天开始进流食,每2小时一次,从每次50ml,逐渐过渡到200ml。术后2周左右进半流食,逐渐恢复到普食。

  • 第2题:

    体外循环术后的护理措施,下列哪项不正确()

    A病人回病房后立即吸氧

    B作好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C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D病人清醒后若血压,脉搏平稳,应取平卧位


    D

  • 第3题:

    简述人工心脏起搏术的术后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1)休息:卧床休息3d,术后7~9d拆线,并连续3d每日测4次体温。
    (2)病情观察:术后行心电监护24h,观察起搏信号是否正常、患者原有症状是否消失、有无对起搏器不适应等;每天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炎症征象。
    (3)伤口护理:伤口局部用小沙袋压迫6—12h,以防出血。
    (4)防止感染:应用抗生素静脉点滴3天。
    (5)出院指导:
    ①术后1个月内,患者的头、颈。右土肢应少、活动;
    ②术后6周后可恢复正常活动,术后6周内避免抬举过重的物品,以防电极移位;
    ③避免穿太紧的衣服,以免对伤口及起搏器产生过度的压力。

  • 第4题:

    简述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护理。


    正确答案: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有异常时及时处理。
    (2)妥善放置引流管,保持有效引流。
    (3)定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氧气吸入,氧流量1-2L/min。
    (5)急性期禁食,病情稳重,无消化道出血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
    (6)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波动,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保持血压稳定。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7)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发生便秘,诱发脑疝。
    (8)给予抗感染、止血、脱水治疗。
    (9)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
    (10)做好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 第5题:

    简述手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1)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护士要用理解和同情的态度去关爱疼痛病人,鼓励支持病人,耐心倾听其主诉,教会病人一些简单的缓解疼痛的方法,说明药物止痛的优缺点,需要时帮助病人学会使用自控注药泵。
    (2)评估疼痛:了解疼痛的程度、部位、原因及止痛效果。
    (3)避免诱发和加剧疼痛的因素。
    (4)采取适当的减轻术后疼痛的措施:包括转移病人注意力、物理治疗、药物止痛的护理。

  • 第6题:

    简述牵引术后的护理。


    正确答案: ⑴检查调整牵引装置,保持正确的牵引力线关系,保证有效牵引。
    ⑵皮肤牵引时,注意胶布有无松驰,皮肤有无水泡、糜烂、撕脱等,注意观察被牵引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皮肤感觉及功能活动有无异常。
    ⑶骨牵引时应避免牵引针左右移动,注意局部有无感染,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⑷鼓励病人做适当的肌肉收缩活动,行关节按摩。
    ⑸注意防止褥疮和泌尿系及呼吸系并发症。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心脏手术后主要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 (1)术后麻醉未清醒前,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以及四肢活动情况。清醒拔管后.如生命体征平稳,可抬高床头,术后第1天可坐卧拍背,活动四肢,术后第2天可床边活动。拔除气管插管后可少量饮水,若无呕吐,术后第1天可进流质。
    (2)心血管的监护:连续进行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根据病情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肺毛细血管嵌压或平均动脉压。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防止因引流不畅致心包填塞。注意皮肤颜色改变。
    (3)呼吸的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
    (4)肾功能的监测:.尿量维持1mL/(kg·h),注意尿色及尿相对密度。
    (5)补充血容量:一般根据左房压、右房压、血压情况决定。
    (6)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输液速度,保持出入水量的平衡,特别注意血钾的监测应维持在4.5mmol/L左右。
    (7)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者,可经静脉给适量吗啡,使病人能较好地耐受气管插管同步呼吸。伤口疼痛者应给予足量止痛剂,以保证病人休息。
    (8)出院时,应告诉病人,出院后按时服用强心利尿剂、抗凝剂等药物,定期复查,鼓励病人在3个月内逐步增加活动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人工心脏起搏术的术后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1)休息:卧床休息3d,术后7~9d拆线,并连续3d每日测4次体温。
    (2)病情观察:术后行心电监护24h,观察起搏信号是否正常、患者原有症状是否消失、有无对起搏器不适应等;每天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炎症征象。
    (3)伤口护理:伤口局部用小沙袋压迫6—12h,以防出血。
    (4)防止感染:应用抗生素静脉点滴3天。
    (5)出院指导:
    ①术后1个月内,患者的头、颈。右土肢应少、活动;
    ②术后6周后可恢复正常活动,术后6周内避免抬举过重的物品,以防电极移位;
    ③避免穿太紧的衣服,以免对伤口及起搏器产生过度的压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垂体瘤术后护理

    正确答案: 1、加强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的自理需求
    ①口腔护理
    ②卧位向健侧,避免切口受压,搬动或翻身时应注意头颈部一条直线,防止过度扭曲和震动
    ③禁食禁饮,给予鼻饲供给营养
    ④伤口引流的护理:注意引流的位置和速度及性质,引流量和拔管
    2、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和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能动的情况,遵医嘱实施降低颅内压的措施,,注意伤口、鼻、耳等处有无脑脊液漏,避免剧烈咳嗽以防脑脊液鼻漏,尿崩症观察有无多饮多尿,尿量>4000ml,尿比重小于1.005应立即汇报医生并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护理。

    正确答案: ⑴循环系统的护理:①血压监测;②心功能监测;③体温监测;④肤色、皮温的观察。
    ⑵呼吸系统的护理:①妥善固定气管插管。②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③呼吸功能监测及护理。④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⑤气管导管气囊定时放气。⑥气管插管拔管后雾化吸入,以减轻喉头水肿、降低痰液的黏稠度,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
    ⑶肾功能监护;
    ⑷心包、纵隔引流管的护理。⑸体位、活动与功能锻炼。⑹心理护理。⑺并发症的观察、预防与护理。⑻出院指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简述手术后肺炎、肺不张的预防和护理。
    1)术后鼓励和协助病人作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咳痰,协助其多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促使肺复张
    2)痰液粘稠可给于雾化吸入
    3)遵医嘱应用抗菌药及祛痰药
    4)加强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5)预防:有吸烟嗜好者术前2周应停止吸烟,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术前有呼吸道感染者应用抗菌药有效控制感染,术前练习深呼吸,术后鼓励咳嗽,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防止术后呕吐物误吸。

  • 第12题:

    简述病人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


    正确答案:⑴严密监测起搏功能,观察双房起搏是否有效,安装双心室起搏后,观察QRS波的宽度,同时注意病人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
    ⑵术后绝对卧床12小时,限制手术侧肢体活动,保证电极不脱位。
    ⑶术后病人心电持续监护。
    ⑷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插静脉导管处,局部压沙袋6小时,防止出血、血肿。
    ⑸防感染:测体温、脉搏,观察病人有无发热、胸痛等情况,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⑹注意并发症观察:如心律异常、出血、感染、皮囊破溃、气胸、血胸、臂丛神经损伤等。

  • 第13题:

    简述IVF术后护理。


    正确答案: (1)取卵术后监测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观察有无腹痛、阴道流血。
    (2)取卵术后1d或2d开始按医嘱肌内注射黄体酮。
    (3)ET导管的准备:导管内外表面要平滑,摩擦力小,不易粘着血和黏液。导管末端宜圆滑,便于滑行通过子宫颈管和子宫腔而不损伤子宫颈组织和内膜。
    (4)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子宫前倾或前屈病人取截石位;子宫急剧前倾或显著后屈病人,宜分别采用膝胸位或背卧位;子宫后倾病人则采用膝胸位。
    (5)ET术后卧床休息2h,即可起床,无活动限制。
    (6)ET术后剩余胚胎予以冷冻,向夫妇双方解释有关胚胎冷冻的事宜,如冷冻费用、保存时间、冷冻对胚胎可能产生的影响等,并签署胚胎冷冻协议书。
    (7)ET术后14d左右测血HCG,如阳性为妊娠,继续肌注黄体酮至孕3个月,并在ET术后30d左右行B超检查,如为三胎以上妊娠,需早期行选择性胚胎减灭术。
    (8)病人因OHSS或其他原因,不宜进行新鲜胚胎移植,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解除其顾虑,保持良好的心态。
    (9)对未妊娠的病人,提供支持,协助病人应对压力
    (10)做好随访,协助病人克服困难。

  • 第14题:

    试述心脏手术后主要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 (1)术后麻醉未清醒前,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以及四肢活动情况。清醒拔管后.如生命体征平稳,可抬高床头,术后第1天可坐卧拍背,活动四肢,术后第2天可床边活动。拔除气管插管后可少量饮水,若无呕吐,术后第1天可进流质。
    (2)心血管的监护:连续进行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根据病情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肺毛细血管嵌压或平均动脉压。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防止因引流不畅致心包填塞。注意皮肤颜色改变。
    (3)呼吸的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
    (4)肾功能的监测:.尿量维持1mL/(kg·h),注意尿色及尿相对密度。
    (5)补充血容量:一般根据左房压、右房压、血压情况决定。
    (6)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输液速度,保持出入水量的平衡,特别注意血钾的监测应维持在4.5mmol/L左右。
    (7)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者,可经静脉给适量吗啡,使病人能较好地耐受气管插管同步呼吸。伤口疼痛者应给予足量止痛剂,以保证病人休息。
    (8)出院时,应告诉病人,出院后按时服用强心利尿剂、抗凝剂等药物,定期复查,鼓励病人在3个月内逐步增加活动量。

  • 第15题:

    简述垂体瘤术后护理


    正确答案: 1、加强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的自理需求
    ①口腔护理
    ②卧位向健侧,避免切口受压,搬动或翻身时应注意头颈部一条直线,防止过度扭曲和震动
    ③禁食禁饮,给予鼻饲供给营养
    ④伤口引流的护理:注意引流的位置和速度及性质,引流量和拔管
    2、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和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能动的情况,遵医嘱实施降低颅内压的措施,,注意伤口、鼻、耳等处有无脑脊液漏,避免剧烈咳嗽以防脑脊液鼻漏,尿崩症观察有无多饮多尿,尿量>4000ml,尿比重小于1.005应立即汇报医生并处理。

  • 第16题:

    简述腰穿术后护理。


    正确答案: (1)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24小时暂勿下床活动防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发生。
    (2)观察患者有无头痛,腰背痛,有无脑疝及及感染等穿刺后并发症。
    (3)保持穿刺部位的纱布干燥,观察有无渗液,渗血,24小时不宜淋浴。

  • 第17题:

    单选题
    体外循环术后的护理措施,下列哪项不正确()
    A

    病人回病房后立即吸氧

    B

    作好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C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D

    病人清醒后若血压,脉搏平稳,应取平卧位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心脏介入术后病人的一般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 (1)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生冷及产气食物。
    (2)制动;卧床休息,保持穿刺侧肢体制动6-24h。
    (3)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
    (4)观察伤口及末梢循环状况。
    (5)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6)观察有无尿潴留、腰酸、腹胀等负性效应,给予对症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心脏起搏治疗的术后护理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休息与活动:术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嘱患者保持平卧或略向左侧卧位1~3天,如患者平卧极度不适,可抬高床头30°~60°。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如出现咳嗽症状,尽早应用镇咳药。安置临时起搏器患者需绝对卧床,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或活动过度。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术后第1次活动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
    (2)监测:术后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24小时,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观察有无腹壁肌肉抽动、心脏穿孔等表现;监测脉搏、心率、心律、心电变化及患者自觉症状,及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移位或起搏器感知障碍,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出院前常规摄X线胸片。
    (3)伤口护理与观察:伤口局部用沙袋加压6小时,且每间隔2小时解除压迫5分钟。定期更换敷料,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或血肿,临时起搏器应每天换药1次,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患者有无局部疼痛、皮肤变暗发绀、波动感等,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