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第1题:
第2题:
提出“天地之化日新”论断的哲学家是王夫之。
第3题: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第4题:
“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出()
第5题:
翻译: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倘现(偶然出现),是无世而不尝有之。
第6题: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第7题:
下列经文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的有()
第8题:
范缜以刀刃比喻形体,以刀刃的锋利比喻精神说明锋利乃为刀刃所派生。这体现了传统哲学的()。
第9题: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第10题:
第11题: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第12题:
第13题:
我国古代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
第14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理至固然。”“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第15题:
下列选项与“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观点相一致的是()
第16题:
被称为阴阳之"征兆"的是()
第17题:
左右者,阴阳之()也;水火者,阴阳之()也。
第18题:
戴震认为“自然之与必然,乃二事也”。
第19题:
荀子站《()》中指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可以无乐,乐则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述之变尽是矣。”
第20题:
我国古代的一位学者认为:“孔门未有专用心于内之说也。用心于内,近世禅学之说耳。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这位学者是()
第21题:
左右
水火
明暗
寒热
动静
第22题:
生之本,本于阴阳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第23题: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