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某在一闹市区抢夺了一名妇女的挎包后逃跑,该妇女和群众从后面赶上将其围住,陆某抓住一名群众,将匕首架在该群众脖子上。民警到达现场后,先是口头警告,后鸣枪示警,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开枪将陆某击伤后抓获。民警开枪的行为是合法的。

题目

陆某在一闹市区抢夺了一名妇女的挎包后逃跑,该妇女和群众从后面赶上将其围住,陆某抓住一名群众,将匕首架在该群众脖子上。民警到达现场后,先是口头警告,后鸣枪示警,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开枪将陆某击伤后抓获。民警开枪的行为是合法的。


相似考题
更多“陆某在一闹市区抢夺了一名妇女的挎包后逃跑,该妇女和群众从后面赶上”相关问题
  • 第1题:

    李某趁其妻上夜班之机,乔装打扮后外出作案。当李某来到一昏暗僻静之处,见前面有一妇女,便尾随其后乘机将其击倒并实施奸淫。奸毕又强抢该妇女的挎包一只(内有现金230余元),然后逃离现场。被害妇女连夜到公安机关报案。当被害妇女报案后回到家中,发现自己的挎包已在家中桌上,方知是自己的丈夫所为。则李某:( )

    A.无罪

    B.构成强奸、抢劫罪既遂

    C.构成强奸、抢劫罪未遂

    D.构成强奸未遂、抢劫既遂


    正确答案:B
    【考点】犯罪的特征;既遂的判断
    【解析】李某构成强奸、抢劫罪既遂。理由是孛某主观上有强奸、抢劫的犯罪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强奸、抢劫行为,虽然强奸之人系自己妻子,抢劫之物系自家财物,仍应构成强奸罪和抢劫罪的犯罪既遂,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第2题:

    甲某在过街通道看见一名佩戴项链的妇女,便上前一把扯下该妇女佩戴的项链,并骂道:“真不自觉,刚给你买的项链,就戴出来臭美!”,还未等该妇女回过神来,甲某已经逃之天天,甲某构成:( )

    A.抢劫罪

    B.抢夺罪

    C.诈骗罪

    D.招摇撞骗罪


    正确答案:B
    【考点】抢夺罪的犯罪特征与认定
    【解析】甲某趁他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虽然其假借熟识被害人的口吻,但是不能掩盖其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且使用的也是夺取的手段,应当以抢夺罪论处。

  • 第3题:

    刁某花5000元从人贩子手中买来一名受骗的四川姑娘作妻子,姑娘知道真相后欲逃跑,刁某将其手脚捆住,强行与其同房,发生性关系,事后为防止其逃跑将其锁在屋内,一个月后女方哥哥领公安人员前来解救,刁某持械堵住屋门不许公安人员进入,相持一个多小时,致使全村的许多人前来围观,后公安人员制服刁某使该四川姑娘得救,两名公安人员在与刁某搏斗时受轻伤。本案刁某的行为构不成下列哪些犯罪?( )

    A.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

    B.强奸罪

    C.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D.非法拘禁罪、妨害公务罪


    正确答案:A
    刁某不是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而是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构成妨害公务罪。正确答案为A。

  • 第4题:

    :王某于某日晚上,在一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提包,内有3000元人民币。在已查明的本案下列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

    A.王某今年23周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B.王某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目的

    C.王某特意选择了夜晚和僻静胡同这样的时间和地点作案

    D.王某已经实施了抢夺行为,且抢夺的财物数额达到3000元人民币


    正确答案:C
    所有的犯罪构成都包括:犯罪主体、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三个要件,称为犯罪构成三要件,很显然,C项是没意义的。

  • 第5题:

    某甲从1998年2月至1999年7月,先后拐卖妇女10余人,其中在拐卖的过程书,还强行奸淫被拐卖的妇女三名,强迫两名被拐卖的妇女卖淫,一名被拐妇女因不堪折替而逃跑未成,某甲为灭口而将其杀害。对某甲应以哪些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
    A.拐卖妇女罪 B.强奸罪
    C.故意杀人罪 D.强迫卖淫罪


    答案:A,C
    解析:
    【详解】
    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在拐卖妇女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强迫被拐 卖的妇女卖淫的,仅定拐卖妇女罪,而不另定强奸罪和强迫卖淫罪。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在拐卖妇女过程中,造成被拐卖的妇女死亡的,仍按照拐卖妇女罪论处,但是,这里的“造成被拐卖的妇女死亡”,并不包括故意杀人的情形;如果行为人对被害人进行故意杀害的,应当将故意杀人罪与拐卖妇女罪实行数罪并罚。据此,本题中,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妇女罪和故意杀人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 第6题:

    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女,43岁)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智障女,19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
    • B、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
    • 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 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

    正确答案:C

  • 第7题:

    王某在商场见一妇女为购一衣服正欲付款,遂上前一把抓过该妇女手中的1600元,说:“不像话,不和我商量就来买东西”,拿钱就走。王某的行为构成()

    • A、抢劫罪
    • B、抢夺罪
    • C、诈骗罪
    • D、招摇撞骗罪

    正确答案:B

  • 第8题:

    犯罪嫌疑人王某在一闹市区抢夺了一妇女挎包,逃跑途中被群众围住,王某掏出一把匕首在空中挥舞,不准群众靠近。民警到达现场后,先是口头警告,王某持匕首朝民警挥来,民警开枪将王某击伤后抓获。民警开枪的行为是合法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民警老刘和小萨接到报警后迅速到达现场,发现怀孕妇女吴某正在抢劫一名妇女的背包。老刘大声警告并鸣枪示警。在吴某稍有犹豫的一刹那,小萨冲上去将吴某制服。上述处置方法正确。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0题:

    对于下列案件定性处理正确的是()。

    • A、甲在大街上看见一妇女张某独自行走,尾随一段路后,拽走张某的挎包,张某追赶甲,甲回头把张某踹倒在地后逃离,经鉴定,张某受轻微伤。甲构成抢夺罪
    • B、乙因抢夺一路人被当场抓获,在他身上搜出一把匕首。乙构成抢劫罪
    • C、丙伙同他人骑一辆摩托车在巷子里把妇女刘某逼挤到墙角后,把挎包抢走。丙构成抢夺罪
    • D、丁看见前路上一个小孩(4岁)独自玩耍,上前猛力拽下其脖子上的银项链,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丁构成抢劫罪

    正确答案:B,D

  • 第11题:

    董某在某农贸市场购物时,一妇女大喊"抓小偷"。董某见一个人朝拐弯处跑去,便上前追击。董某追了一阵后没追上,便不再追赶。该妇女和后面赶来的人群,围住董某。董某忙解释自己不是小偷。该妇女犹豫了半天,不敢肯定董某是不是小偷,派出所民警将董某和该妇女带到派出所。该妇女说:"董某可能是小偷,可能偷了我的钱。"民警搜查了董某的身体,搜出3张壹佰元的钞票和3张拾元的钞票。该妇女指着一张新钞票对民警说:"这一百元是我的。"民警徐某打了董某1个耳光,使董某掉了1颗牙齿,满口出血。徐某还罚了董某200元,但没给董某开收据。董某不服,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要求派出所赔偿损失。本案中,董某负有哪些举证义务?如果董某不能证明徐某收他200元罚款,该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本案涉及原告的举证责任问题。在行政诉讼中,一般由被告负举证责任。但这不是绝对的,不意味着原告就没有举证责任。原告举证的范围有:
    (1)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的证据。具体行政行为有书面形式的,原告应在起诉时向法院提交正本或复印件;是口头形式的,应提供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依据。
    (2)有证据证明主张的事实。原告如果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己主张的事实,人民法院也可能裁定不予受理。(
    3)对被告的答辩状中举出的证据,应准备反证或证据答辩。
    (4)在诉讼过程中,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进一步提供和补充证据。
    (5)原告请求行政机关赔偿的,不由被告单方承担举证责任,而是"谁主张,谁举证"。原告应举出证据证明:①损害的存在;②损害同具体行政行为有因果关系;③损害的程度。本案中,原告不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且要求损害赔偿,故原告不仅应举证证明派出所处罚行为的存在,而且应举证证明原告所受的身体损害是派出所民警所为,以及医治身体损害的医疗费用、误工费等。从本案实际来看,原告对罚款这一具体行政行为和干警徐某打人的举证很困难,经向法院提出,经法院审查认为困难属实的,人民法院应依职权收集和调查证据。

  • 第12题:

    单选题
    青年乙于某日晚在一条偏僻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在此案件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A

    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

    B

    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C

    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

    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偏僻的胡同里作案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女,43岁)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智障女,l9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

    B.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

    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王某在商场门口见一中年妇女挎着一个包,于是趁其不备,突然抢夺。但该中年妇女拽住包不放,王某对着该中年妇女猛踹一脚,致使该中年妇女倒地松手,王某拿到钱包后逃逸。王某构成( )。

    A.抢劫罪

    B.抢夺罪

    C.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

    D.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A
    《刑法》规定,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王某的行为符合抢劫罪的特征,故本题答案为A。

  • 第15题:

    贾某携带匕首抢夺一妇女手提包,贾某构成抢劫罪。( )


    参考答案:正确

  • 第16题:

    执勤民警石某在闹市区巡逻过程中,接到妇女陆某的求助,称其5岁儿子走失,到处找寻未果。针对该情形,石某恰当的工作步骤是( )。
    ①调取证据
    ②搜索寻找
    ③现场询问
    ④寻求协助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答案:C
    解析:
    《公安机关处置失踪警情工作标准》第十二条规定,公安派出所接到失踪警情后,公安派出所负责人应当立即确定负责查找的民警。第十三条规定,负责查找的民警应当认真向求助人了解失踪人员相关情况,制作询问笔录,并可以要求求助人提供失踪人员的近期照片。故现场询问是第一步。因此选择C项。

  • 第17题:

    所谓()是指妇女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妇女问题时,不能只从表象看问题,而应该深入批判问题后面隐藏的错误理念。


    正确答案:赋义

  • 第18题:

    甲乙两人合谋抢夺财物。一日,甲向一坐汽车内的妇女假装问路,乙趁该妇女不备,拉开车门,从其手中抢过提包就跑,甲随即与乙一同逃跑,被当场抓获。群众从甲、乙二人身上各搜出一把砍刀。甲乙两人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 B、抢夺罪
    • C、抢劫罪
    • D、诈骗罪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陆某在一闹市区抢夺了一名妇女的挎包后逃跑,该妇女和群众从后面赶上将其围住,陆某抓住一名群众,将匕首架在该群众的脖子上。民警到达现场后,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开枪将陆某击伤后抓获。民警开枪的行为是合法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下列行为构成抢劫罪的是()。

    • A、甲骑一辆摩托车从陈某身边经过,拽下陈某脖子上的项链后,迅速逃离
    • B、乙骑一辆摩托车从张某身边经过,从身后去拽张某的挎包,张某死死拉住挎包,被甲强拉硬拽十几米后,挎包被乙抢走
    • C、丙骑一辆摩托车在一个巷子里把陈某强行逼倒后,把陈某的挎包抢走
    • D、丁骑一辆摩托车看见前方一位妇女独自行走,就用摩托车撞击该妇女,趁其没回过神来抢走其挎包

    正确答案:B,C,D

  • 第21题:

    甲、乙二人合谋抢夺财物。一日,甲向一坐在汽车内的妇女假装问路,乙趁该妇女不备,拉开车门,抢过提包就跑,甲随即与乙一同逃跑,被当场抓获。群众从甲、乙二人身上各搜出一把砍刀。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 B、抢夺罪
    • C、抢劫罪
    • D、诈骗罪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唐某以介绍婚姻为名,将妇女甲从四川带至河南,为防止甲逃跑,扣留了甲的身份证。后不顾甲反对,强行将其卖给男子乙。对唐某应当以()追究刑事责任。

    • A、拐卖妇女罪
    • B、非法拘禁罪
    • C、强迫交易罪
    • D、诈骗罪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单选题
    王某于某日晚上,在一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提包,内有3000元人民币。在已查明的本案下列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
    A

    王某今年23周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B

    王某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目的

    C

    王某特意选择了夜晚和僻静胡同这样的时间和地点作案

    D

    王某已经实施了抢夺行为,且抢夺的财物数额达到3000元人民币


    正确答案: 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