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某是李某的司机。某日,丁某开车送李某去开会,因超速将一行人撞成重伤。丁某欲送伤者去医院救治,李某不同意,并要求丁某赶紧去会议地点,于是丁某打了“120”后开车离去,伤者因医治时间延误而死亡。关于此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李某不构成犯罪,丁某构成交通肇事罪B、李某、丁某均构成交通肇事罪C、李某构成故意杀人罪,丁某构成交通肇事罪D、李某、丁某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题目

丁某是李某的司机。某日,丁某开车送李某去开会,因超速将一行人撞成重伤。丁某欲送伤者去医院救治,李某不同意,并要求丁某赶紧去会议地点,于是丁某打了“120”后开车离去,伤者因医治时间延误而死亡。关于此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李某不构成犯罪,丁某构成交通肇事罪
  • B、李某、丁某均构成交通肇事罪
  • C、李某构成故意杀人罪,丁某构成交通肇事罪
  • D、李某、丁某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相似考题
更多“丁某是李某的司机。某日,丁某开车送李某去开会,因超速将一行人撞成”相关问题
  • 第1题:

    齐某与邻居周某因宅基地发生纠纷,齐某因认为村里的决定偏袒周某,遂对周某怀恨在心。某日,周某在河边钓鱼,旁边有另一村民李某在观看。齐某出门遛狗,看到这个情形,遂喝喊自己的狗去咬李某,狗猛地扑到李某身上,李某倒地时将钓鱼的周某撞到河里,因该河水深流急,周某被淹死。

    齐某和李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参考答案:

    (1)齐某以作为的方式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构成了故意杀人罪;李某的行为是无意识的,不是犯罪行为。
    (2)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表现人的意志或意识的行为,人的无意志和无意识的身体活动,即使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也不能被认定为构成犯罪。同时,刑法中危害行为的作为方式是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所实施的为我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但作为不等于亲手实施的行为,它包括犯罪人借助自然力、借助动物、借助不具备犯罪主体条件的他人或他人的过失行为或无意识行为来实施犯罪行为,这些情况仍应视为是利用者本人实施了作为的犯罪行为。
    (3)本案中,李某被狗扑倒的身体活动是无意识、无意志的,不是刑法意义的危害行为,尽管李某将一旁钓鱼的周某撞入水中溺死,但李某不构成犯罪。
    而齐某利用狗和李某在外力作用下无意识的身体移动致使周某被撞入河中淹死,是以作为的方式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 第2题:

    ①赵某接到报案去勘察现场②张某上街买菜

    ③王某截住一辆汽车④李某去接张某出院

    ⑤李某酒后驾车撞一行人


    正确答案:A
    本题描述的是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根据④和⑤判断李某酒后驾车撞的行人是张某,结合选项分析②-⑤作为事件起因更符合逻辑,而④应该是整个事件的逻辑终点,故选择A。

  • 第3题:

    李某与丁某系夫妻,育有一尚未成年的孩子小李,三人都是李道村村民。李某一家在外出游玩时发生车祸全部遇难,救护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李某已经死亡,遂将丁某与小李带回医院,但是两人在途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时间。后查明。李某在生前投保人身保险,受益人为丁某;丁某尚有胞弟,而李某与小李均无其他继承人。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某是长辈,应当推定丁某先于小李死亡
    B.小李没有继承人,应当推定小李先于丁某死亡
    C.因为李某与丁某在同一事件中死亡,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应当推定受益人丁某先于被保险人李某死亡
    D.李某遗产归李道村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答案:A,C,D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继承法意见》)第2条规定:“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分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分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本案中,小李与丁某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小李没有继承人,应当推定其先于丁某死亡,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保险法》第42条规定,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的,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本案中,李某实际先于丁某与小李死亡,不适用该条关于死亡时间推定的规则,选项C错误。《继承法》第32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本案中,李某一家遗产应由丁某胞弟继承,并非无人继承,故不适用该条规定,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CD。

  • 第4题:

    交警李某将违规停放在路边且影响通行的丁某的轿车拖移至附近停车场后,丁某发现车不在原地,就问仍在执勤的李某。李某告知停放地。丁某到停车场将车开走了。李某的拖车行为属于:()

    A:行政强制措施
    B:行政处罚
    C:代履行
    D:直接执行

    答案:C
    解析:
    《行政强制法》第2条第2款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据此,行政强制措施是对人身自由、财物或者行为的暂时限制或控制。李某的拖车行为,并没有控制丁某的轿车,故排除A项。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相对人实施的惩罚性措施。行政处罚的目的在于惩罚。李某拖车,是为了丁某的轿车不影响交通,不是为了惩罚,故排除B项。《行政强制法》第52条规定:“需要立即清除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场所的遗洒物、障碍物或者污染物,当事人不能清除的,行政机关可以决定立即实施代履行;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事后立即通知当事人,并依法作出处理。”丁某违规停放的轿车,显然属于该条所称“需要立即清除道路的障碍物”。李某拖车行为,属于该条所称立即代履行。故C项正确,D项错误。特别注意:立即代履行是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特殊情形。普通的行政强制执行,是先有作为执行根据的基础行政决定,再有行政强制执行。在立即代履行情形下,无作为执行根据的基础行政决定。

  • 第5题:

    丁某与李某结婚多年,现两人准备离婚,丁某不可以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的是()。

    • A、李某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
    • B、李某经常虐待丁某导致离婚
    • C、李某遗弃有脑瘫的儿子导致离婚
    • D、李某经常在外赌博导致离婚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李某与赵某有仇,欲伺机杀赵某。某日李某驾驶一辆货车,见前面一行人极像赵某,便驾车将该人撞死。后发现该人不是赵某,李某驾车逃跑。李某的行为属于()。

    • A、故意杀人罪
    • B、过失致人死亡罪
    • C、交通肇事罪
    • 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

  • 第7题:

    丁某是李某的司机。某日,丁某开车送李某去开会,因超速将一行人撞成重伤。丁某欲送伤者去医院救治,李某不同意,并要求丁某赶紧去会议地点,于是丁某打了“120”后开车离去,伤者因医治时间延误而死亡。关于此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李某不构成犯罪,丁某构成交通肇事罪
    • B、李某、丁某均构成交通肇事罪
    • C、李某构成故意杀人罪,丁某构成交通肇事罪
    • D、李某、丁某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李某在公路上被一汽车撞成重伤,血流不止,司机畏罪逃走,王某驾驶农用三轮车经过,李某向王某呼救,希望王某送他去医院,王某看李某的行头,提出要李某给500元钱才肯帮助,李某出于无奈便答应了王某的请求,王某的行为不构成:( )

    • A、抢劫罪
    • B、盗窃罪
    • C、侵占罪
    • D、抢夺罪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赵某系某公司经理,某日,司机李某在送其去参加某洽谈会的路上因赶时间违章乱闯红灯,将路人甲撞死,同时将路人乙撞成重伤,司机李某欲对路人乙实施救助,但是赵某极力劝阻,并一再要求司机李某将其送去洽谈会。路人乙因无法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以下哪个选项正确?()

    • A、赵、李二人均构成交通肇事罪
    • B、李某构成交通肇事罪,赵某不构成
    • C、赵、李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 D、李某构成交通肇事罪,赵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①赵某接到报案去勘察现场    ②张某上街买菜         ③王某截住一辆汽车   ④李某去接张某出院          ⑤李某酒后驾车撞一行人
    A

    ②⑤③①④

    B

    ⑤①②③④

    C

    ⑤①③④②

    D

    ②⑤①④③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某日,丁某骑自行车回家。行至一坡路时,因车速过快,撞着同方向行走的李某的身体左侧。丁某失去平衡从自行车上摔下,井将李某压在身下。李某当即不省人事,丁某立即将其送到医院,但李某因脑颅损伤,经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事发时,丁某15周岁。丁某应否对其行为负刑事责任?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丁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丁某未满16周岁。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强奸、放火、爆炸、投毒、贩卖毒品等8种罪的,才应负刑事责任,上述犯罪主观状态都是故意犯罪。而在本案中,丁某的行为不属于上列情况,故不应负刑事责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赵某系某公司经理,某日,司机李某在送其去参加某洽谈会的路上因赶时间违章乱闯红灯,将路人甲撞死,同时将路人乙撞成重伤,司机李某欲对路人乙实施救助,但是赵某极力劝阻,并一再要求司机李某将其送去洽谈会。路人乙因无法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以下哪个选项正确?()
    A

    赵、李二人均构成交通肇事罪

    B

    李某构成交通肇事罪,赵某不构成

    C

    赵、李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D

    李某构成交通肇事罪,赵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 A
    解析: 参见《刑法》第13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

  • 第13题:

    张某与李某因一套房屋产权发生争议,房屋登记在张某名下,法院判决房屋归李某所有。判决生效后,李某未办理产权转移手续。后张某持房产证,擅自将该房屋以市场价卖给不知情的丁某,双方已经办理了房屋产权过户登记手续,但丁某尚未付清全部价款。李某得知后要求丁某返还房屋。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李某并未取得房屋所有权,因为没有办理过户登记

    B、丁某善意取得该房屋所有权

    C、丁某不能善意取得该房屋所有权,因为丁某尚未付清全部价款

    D、张某与丁某之间的买卖合同有效


    正确答案:BD

  • 第14题:

    张某于1998年将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房租给李某,租期1年,租金一次付清,1998年5月份张某将房子卖给丁某,则( )。

    A.李某找张某另租房子给他

    B.张某将剩余月份租金退给李某,并支付违约金,李某另找房子

    C.李某可以继续租用房子到期

    D.李某和丁某重新签订租赁合同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某村中,杨某的承包地地与河流之间隔着李某的承包地,为了利用河水灌溉,杨某与李某约定,杨某可以经过李某的承包地修建引水渠。在引水渠修建好了以后,李某将其承包地转让给了丁某。此后,丁某欲填平该引水渠,遭到杨某反对,引起纠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只有杨某和李某进行了登记,丁某无权填平引水渠
    B.因杨某和李某未进行登记,丁某有权填平引水渠
    C.无论是否进行登记,丁某有权填平引水渠
    D.无论是否进行登记,丁某均有权填平引水渠

    答案:C
    解析:
    依据《物权法》第158条规定,地役权未进行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但该不能对抗是针对供役地受让人不知之情况,如果受让人已知则不存在不能对抗之问题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C。

  • 第16题:

    王某与李某同在某条街道开餐馆,二人相邻,因李某生意红火,生意惨淡的王某心生嫉妒,遂于某日命自己的伙计丁某趁人不备潜入李某的餐馆操作间,将一瓶毒性很强的敌敌畏洒到备好的菜品原料上,后因李某餐馆的厨师闻到异味,未造成严重后果。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是犯罪未遂
    B. 丁某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是犯罪既遂
    C.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是犯罪未遂
    D.丁某不构成犯罪


    答案:B
    解析:

  • 第17题:

    张某为自己的车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某日,张某开车带朋友丁某去外地,车上装有丁某的家具。途中与另一辆汽车相撞,丁某受伤,家具受损。则()。

    • A、丁某属于第三人,保险公司应对丁某的伤害进行赔偿
    • B、丁某家具的损失,应由保险公司赔偿
    • C、丁某因伤所受损失及家具损失应由张某和保险公司各承担一半
    • D、对丁某及其家具的损失,保险人都不予赔付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李某将爆炸装置安装在王某汽车内,欲待王某发动时引爆,但王某一直未开车。后李某后悔,问王某近日有没有开车,而王某谎称近日开车正常。李某以为爆炸装置失灵,没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发动汽车而被炸身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 B、犯罪既遂
    • C、犯罪未遂
    • D、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李某与孙某共谋杀害丁,当日李某突然腹痛未赶至丁家,孙某一人杀死了丁。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形态。

    • A、犯罪预备
    • B、犯罪中止
    • C、犯罪既遂
    • D、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甲、乙、丙各交2000元给丁,委托购买彩电。丁又将款交李某请他代购。李某一去不知下落,甲、乙、丙向丁索赔,丁拒绝。甲、乙、丙起诉。法院应当()

    • A、判决由丁偿还甲、乙、丙各2000元
    • B、驳回甲、乙、丙的请求,李某系无偿服务,不应负责
    • C、判决由丁偿还甲、乙、丙各1000元,另3000元应向李某追索
    • D、判决由李某偿还甲、乙、丙各2000元

    正确答案:A,D

  • 第21题:

    李某开车撞伤丁某,伤势很重。过路人方某送丁某到医院治疗,到医院后,护士王某因打错针而使丁某死亡。此案中丁某死亡的原因是()。

    • A、李某撞伤的行为
    • B、方某的过错
    • C、李某、方某、王某的行为
    • D、王某的过错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单选题
    李某开车撞伤丁某,伤势很重。过路人方某送丁某到医院治疗,到医院后,护士王某因打错针而使丁某死亡。此案中丁某死亡的原因是()。
    A

    李某撞伤的行为

    B

    方某的过错

    C

    李某、方某、王某的行为

    D

    王某的过错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陈某在取得丁某同意后,将丁某的100篇论文筛选出有代表性的20篇编成《丁某论文选集》,李某在未取得任何人许可的情况下将其复制发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李某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B

    李某的行为只可能侵犯了陈某的著作权

    C

    李某的行为只可能侵犯了丁某的著作权

    D

    李某的行为既侵犯了丁某的著作权也侵犯了陈某的著作权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丁某与李某结婚多年,现两人准备离婚,丁某不可以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的是()。
    A

    李某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

    B

    李某经常虐待丁某导致离婚

    C

    李某遗弃有脑瘫的儿子导致离婚

    D

    李某经常在外赌博导致离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