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xcel2007中.某小学二(3)班期中考试所有同学语文成绩.已经制作成Excel表格.若想直观表现中各分数段所占比例(百分比)以下图类型最适合的()A、柱形B、饼图C、折线图D、条形图

题目

在Excel2007中.某小学二(3)班期中考试所有同学语文成绩.已经制作成Excel表格.若想直观表现中各分数段所占比例(百分比)以下图类型最适合的()

  • A、柱形
  • B、饼图
  • C、折线图
  • D、条形图

相似考题
更多“在Excel2007中.某小学二(3)班期中考试所有同学语文成绩”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校四年级原有2个班,现在要重新编为3个班,将原一班同学的1/3与原二班同学的1/4组成新一班,将原一班同学的1/4与原二班同学的1/3组成新二班,余下的60名同学组成新三班。如果新一班的人数比新二班的人数多10%,那么原一班有多少名同学?

    A.96

    B.84

    C.72

    D.60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班主任在期末总结会上说:“我们班的同学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的在奥数竞赛中获了奖,有的在英语口语比赛中获了奖,有的在舞蹈比赛中获了奖。我们班有许多女同学……”
    由此可以推出

    A.取得优异成绩的全部是女同学
    B.取得优异成绩的肯定有女同学
    C.取得优异成绩的女同学多于男同学
    D.取得优异成绩的可能没有女同学

    答案:D
    解析:
    由班主任的话可知有的同学取得忧异成绩,但是可能有女同学,也可能没有女同学,因此A项和B项错误;D项正确;题干也没有对男女同学的数重进行比较,因此C项错误。故答案选D。

  • 第3题:

    两组学生,其中一组参加了古文训练班,另一组没有参加,在语文考试中,参加过古文训练班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的平均分数高很多,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的成绩提高,就必须让他们参加古文训练班。
    下列是上述论证以来的假设是:

    A.很多学生参加了古文训练班
    B.学生的父母应该教给学生一些
    C.语文成绩的提高与参加古文训练班没有必然的联系
    D.只有参加古文训练才能够提高语文成绩


    答案:D
    解析:

  • 第4题:

    已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语文平均成绩为88,语文成绩的标准差为1.2;数学平均成绩为93,数学成绩的标准差为1.4。问语文与数学成绩的离散程度哪个更大?()

    A.数学
    B.语文
    C.一样大
    D.不确定

    答案:A
    解析:
    描述统计;差异量数。 CV(语文)=1.2÷88×100%=1.36;cv(数学)=1.4÷93×100=1.51%。通过比较差异系数可知,数学成绩的分散程度比语文成绩的分散程度大。

  • 第5题:

    某Excel文件进行高级筛选操作的界面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级筛选列表区域共有9条记录

    B.高级筛选的结果显示在原有区域

    C.高级筛选的结果为“语文>95”或“英语>95”的同学成绩

    D.高级筛选的结果为“语文>95”且“英语>95”的同学成绩

    答案:D
    解析:
    高级筛选列表区域共有7条记录,第一行是表头,第二行是字段,从第三行到第九行是记录,A选项错误;高级筛选的结果是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B选项错误;条件写在同一行是相。与”也可以说“且”,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 第6题:

    在某次考试中,小明的语文成绩为80。已知全班语文平均成绩为65,语文成绩的标准差为10。小明语文科目的标准分数是

    A.1.5
    B.-1.5
    C.2/3
    D.15%

    答案:A
    解析:
    标准分数,又称基分数或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标准分数的公式是

    ,因此本题中小明的语文科目的标准分数是1.5。

  • 第7题:

    假设某小学生语文平时、期中、期末的成绩分别为95、80、86,平时、期中、期末权重按2∶3∶5分配,那么该生语文总平均成绩为()

    • A、85
    • B、86
    • C、87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在一个Excel工作表中记录着六年级一班同学第一单元的语文考试成绩,要查看学生语文成绩的排名情况,应使用以下哪项功能?()

    • A、”数据”菜单下的”排序”功能
    • B、”数据”菜单下的”筛选”功能
    • C、”数据”菜单下的”分列”功能
    • D、”数据”菜单下的”记录单”功能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在Excel2007中.某小学二(3)班期中考试所有同学语文成绩.已经制作成Excel表格.若想直观表现中各分数段所占比例(百分比)以下图类型最适合的()

    • A、柱形
    • B、饼图
    • C、折线图
    • D、条形图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在年级成绩统计表中,要找出一班全体同学的所有数据,可使用数据菜单中的“筛选”命令完成。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1题:

    问答题
    黄兵同学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们班也名列前茅。

    正确答案:
    “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们班也名列前茅”改为“不仅在我们班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很突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在年级成绩统计表中,要找出一班全体同学的所有数据,可使用数据菜单中的“筛选”命令完成。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某班计算机成绩公布之后,甲同学说:咱们班有的同学通过了,乙同学说:有的同学没有 通过,丙同学说:张明没有通过,可事实上三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说的都不符合实际。 以下( )项是这个班计算机考试成绩真实情况。

    A.至少有一个同学没有通过考试
    B.除张明,还有别的同学考试通过
    C.这个班没有一个同学没有通过考试
    D.这个班中只有一个同学没有通过考试

    答案:C
    解析:
    甲:有的是,乙:有的不是,丙:张不是,甲乙互为下反对关系,“两个有的必 有一真”,题干中限定的只有一个为真,则这个真的必定存在于甲乙之中,说明丙是错的,即张 是通过了考试,则甲是正确的,则乙是错误的,则乙的矛盾命题“所有的都是”是正确的,即所有 同学都通过了。B错在“别的”的范围不确定。C即所有人都通过了。本题正确答案为C。

  • 第14题:

    在毕业考试结束后,班长想从老师那里打听成绩。班长说:“老师,这次考试不太难,估计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 70 分以上吧。”老师说:“你的前半句话不错,后半句不对。”

    根据老师的意思,下列哪项必为事实?( )

    A少数同学的成绩在 70 分以上,多数同学的成绩在 70 分以下
    B多数同学的成绩在 70 分以上,少数同学的成绩在 70 分以下
    C有的同学的成绩在 70 分以上,有的同学的成绩在 70 分以下
    D如果以 70 分为及格,肯定有的同学的成绩不及格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根据班长与老师的对话可知,这次考试不难,但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在70分以上。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在70分以上只能说明有的同学在70分以下或者都在70分以下,不能说明多数或少数在70分以上,A、B、C项不符合推断。

    如果以70分为及格,则有同学在70分以下,即有的同学的成绩不及格,D项符合推断。

    故正确答案为D。

  • 第15题:

    变异系数适用于()

    A.同一班中的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的比较
    B.同一班中男生的数学成绩和女生的数学成绩的比较
    C.同一班中男生的数学成绩和女生的语文成绩的比较
    D.文科班的数学成绩和理科班的数学成绩的比较

    答案:A,B,D
    解析:
    描述统计;差异量数;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差异系数),主要用于比较离散程度,例如比较同一团体的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或者比较不同团体同一观测值离散程度。C选项不对,既不是测同一特质,比较的对象也不相同。

  • 第16题:

    有一个64名学生的班级,语文历年考试成绩的u=5,又知今年期中考试语文平均成绩是80分,如果按99%的概率推测,那么该班语文学习的真实成绩可能为()

    A.78
    B.79
    C.80
    D.81

    答案:B,C,D
    解析:
    推断统计;参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 第17题:

    如图7所示,若要只显示班号为“2”且成绩在“276”分以上所有的同学的成绩清单,最简便的操作是()。



    A.条件格式

    B.合并计算

    C.分类汇总

    D.高级筛选

    答案:D
    解析:
    筛选功能能够将不符合要求的信息隐藏起来,只呈现符合要求的。题干中要求只显示班号为2,且成绩在276分以上的同学,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高级筛选功能。

  • 第18题:

    己知某小学二年级学生语文期末成绩平均分 90,标准是 6,数学期末成绩平均分 89,标准差是 4 下列关于这两门课程成绩离散程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语文成绩离散程度小于数学成绩
    B.语文成绩离散程度大于数学成绩
    C.两门课程的成绩离散程度一样大
    D.两门课程的成绩离散程度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

  • 第19题:

    在某次期中考试中,小明估计自己的语文考试成绩为70分,但其实际成绩为80分。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语文的理想成绩定为85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小明的()。

    • A、成长需要
    • B、关系需要
    • C、求知需要
    • D、认知需要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要在学生成绩表中筛选出语文成绩在85分以上的同学,可通过()。

    • A、自动筛选
    • B、自定义筛选
    • C、高级筛选
    • D、条件格式

    正确答案:A,C

  • 第21题:

    小李在班级中成绩一般,是老师和同学忽视的对象。有一天上语文课,他在那里叠纸飞机,为了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他把飞机投向空中。语文老师当场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 请分析小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正确答案: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小李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希望被集体中的他人和整个班集体接纳、爱护、关注和鼓励。而作为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他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以他采用上课玩纸飞机的方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 第22题:

    单选题
    在Excel2007中.某小学二(3)班期中考试所有同学语文成绩.已经制作成Excel表格.若想直观表现中各分数段所占比例(百分比)以下图类型最适合的()
    A

    柱形

    B

    饼图

    C

    折线图

    D

    条形图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小学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正确答案: 广播操比赛是一种全校性的竞赛活动,是班级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尤其在总结阶段,更重要的是处理好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如何面对的相关问题。案例中只有某(3)班的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虽然该班在比赛中只取得了最后一名,但班主任老师在肯定学生的努力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只把取胜看作参赛的目的之一而非唯一目的,充分发挥了班级活动的教育意义。而某(1)班老师只对结果做出了肯定,却没有对过程中的学生们值得鼓励的优秀表现和不足之处进行归纳总结,显然缺乏活动的教育意义;某(2)班老师不对比赛作任何评价,本身就没有履行班主任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引导者的职责,是极为不妥的;某(4)班老师过于看重比赛的结果,却对学生在过程中的优点完全无视,没有发挥正确的教育引导作用,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综上所述,组织竞赛型活动,班主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把取胜看作参赛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唯一目的;第二,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并在活动中接受教育:第三,结合参赛的准备和过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第四,通过参赛带动班级的日常活动;第五,在增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感时,还要注意处理好生与生、班与班乃至校与校之间的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假设某小学生语文平时、期中、期末的成绩分别为95、80、86,平时、期中、期末权重按2∶3∶5分配,那么该生语文总平均成绩为()
    A

    85

    B

    86

    C

    87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