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一课,有一道课后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附: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第1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划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3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3分)
第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 (3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
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5分)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第3题:
第4题:
阅读下面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回答下面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介绍作者三、检查预习四、听录音范读,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五、模仿录音,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2.思考:(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围绕主旨,诗歌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六、整首诗语言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能让人感受到海子对幸福的渴望,以及透露出的无奈。请大家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海子的情感。七、品读1.读完这首诗,你一定会受到精神上的影响和情绪上的感染,请说说你的原初体验。2.这首诗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找出你体会最深的一句话谈谈感受。八、诵读品读后我们对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诗歌的温馨祝福与诗人的冷峻死亡中,我们更能够珍惜诗人的祝福,珍惜生活的美好。让我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深情诵读,再次体味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九、结语问题:这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课的教学过程,请认真阅读并作出评析。
第5题:
《春江花月夜》这首古乐曲有一首同名的诗,请问这首诗是()代的
第6题:
阅读于坚的诗作《尚义街六号》,说说这首诗与你所读过的兼有抒情性的叙事诗有什么不同?它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7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炉中煤 ——眷恋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8题: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问题说说这首诗是怎样以月贯串全诗的。
第9题:
有人说《饮酒》“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隐后的喜悦心情”,你以为如何?为什么?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以散文和诗歌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对比阅读能力
着眼于学生将两者共同含有的内容对应起来
沟通课内与课外阅读。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作为补充阅读,拓宽阅读范围,扩大学生视野
第13题:
6.诗歌欣赏。(5分)
阅读下面新诗,按要求答题。
妈妈
很深
①读了这首诗,根据你对生活的体验和本诗的理解,说说诗中所抒发的情感。(2分)
答:
②从下面两个诗句中选取一句作简要赏析。(3分)
(1)春日阳光暖暖的/而我的心空却下着/绵绵雨丝
(2)从此思念像一条长长的线/连着你/牵着我
答:
。
参考答案:6.示例:①(1)抒发了儿子对妈妈深长思念之情; (2)抒发了儿子对妈妈的依依惜别之情;(3)抒发了儿子和妈妈相互思念之情;(4)抒发了儿子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评分标准:答对第一项的给满分2分,答了其他三项或意思差不多的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②(1)作著运用反衬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与妈妈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2)作者把思念妈妈的情怀比喻为一条长长的线,心与妈妈相牵连,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割舍不断,绵绵悠长。
评分标准:酌情给分,意思差不多就可以给满分。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有一首盛赞兰陵特产的唐诗,这首诗是谁写的?你能背诵吗?
第17题:
《春江花月夜》这首古乐曲有一首同名的诗,请问这首诗是属于哪个朝代的?
第18题:
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哀而不伤”,请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第19题: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议。有“讽喻说”,有“爱情说”,有“双重主题说”。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第20题:
举例说明诗中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有人说杜诗“万景皆实”,读了这首诗后你对此有什么体会?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