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实施课程设计的基础即()。
第1题:
简述课程设计的客观基础。
一、社会基础。社会因素对课程的制约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对课程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决定着课程的性质和方向。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必须与一定的社会现实需要相适应,这是教育存在的根基;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必然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现实,这是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物质基础。
二、学生基础。课程的设计也必须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和水平,主要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第一,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约着课程的设置。
第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约着课程目标的设计。
第三,学生身心的发展制约着教材的编制。
三、知识基础。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可以说是源与流的关系,人类长期积累的极其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源泉。知识的发展对课程内容的量与质的改变有重大的影响。一方面,知识的增长制约着课程内容的更新,科学文化知识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新生一代就面临着继承和发展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成果的任务,故而每个时期的课程内容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另一方面,科学结构的演进制约着课程结构的演进。
略
第2题:
实用主义课程设计的认识路线在课程设计的基本途径上主张“真理即效用”,否认绝对真理的存在。
A对
B错
第3题:
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无权参与课程设计。
第4题:
“活动—经验”设计属于哪种课程设计模式()。
第5题:
从外部角度来看,课程实施是一个上位概念,包括完成整个课程设计的所有环节;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是课程编制的下位概念。
第6题:
课程评价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第7题:
课程设计的取向即()
第8题: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以教师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课程实施
目标模式
课程设计的理论模式
过程模式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无权参与课程设计。
A对
B错
第14题:
实用主义课程设计的认识路线在课程设计的基本途径上主张“真理即效用”,否认绝对真理的存在。
第15题:
“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的关系是()。
第16题:
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和产生的结果,可以将课程设计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的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
第17题:
一种概括化的课程设计思路,属于课程设计的方法论是指:()
第18题: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培训课程设计依据的资源().
第19题:
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设计的资源依据
以教师队伍为课程设计的资源依据
以学员作为课程设计的资源依据
以社会作为课程设计的资源依据
第20题:
课程设计的方向
课程设计的标准
课程设计的模式
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