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1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的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道题,哪些是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 请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理论对该材料进行分析。
第1题:
魏书生主体性班级管理的经验有( ) A.设立常务班长 B.设立值日班长 C.设立值周班长 D.实行承包制 E.实行班级顾问制
第2题:
某班50名学生,在第一次测验中26人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21人满分,如果两次测验中都没得到满分的学生有17人,那么两次测验中都获得满分的人数是( )。
A. 14人 B. 12人 C. 17人 D. 20人
A 前后两次测验得满分人次是26+21=47人次,而两次测验中得过满分的人数是 50-17=33人,则两次都得满分的人数是47-33=14人,故选A
第3题:
第4题:
所谓的“摸底测验”指的是总结性评价
A对
B错
第5题:
当一个测验由多个项目组成时,整个测验的难度就是()
第6题:
魏书生主体性班级管理的经验有()
第7题:
设立常务班长
设立值日班长
设立值周班长
实行承包制
实行班级顾问制
第8题:
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提高了
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多
控制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多
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变化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安置性测验
形成性测验
诊断性测验
总结性测验
第12题:
第13题:
一个学生在一个班级,一个班级有多个学生,实体班级与实体学生之间是( )。
A.一对一的联系
B.一对多的联系
C.多对多的联系
D.多对一的联系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某班共有56名学生,在第一次数学测验中有24人得满分,在第二次数学测验中有33人得满分,如果两次测验中都没有得满分的学生有14人,那么两次测验中都得满分的人数是多少()
第17题:
刚接手一个班,如何选定临时负责人帮助进行班级管理?
第18题:
研究者对某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感兴趣,他希望探讨:新的教学方式(自变量)与学生成绩提高(因变量)之间的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他选择了两个各方面情况都差不多的班级,并在开学初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前测)。然后,在其中一个班级(实验组)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给予实验剌激),而在另一个班级(控制组)中,仍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期末,再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第二次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后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说明新的教学法起到了作用和影响()。
第19题:
个体内差异评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所有项目的难度的算术平均数
组成测验项目的难度的调和平均数
全部被试测验总分的算术平均数对测验满分值的比
全部被试测验总分的调和平均数对于测验满分值的比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