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发了菩提心以后,名字已经转变,可以称为菩萨,那一个人既是凡夫又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依靠什么样的后行令其不断增上、强大?


    正确答案: 要赞美菩提心的功德,使自他生起欢喜心,得到鼓励。

  • 第2题:

    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皆常以凡夫自居,绝无说我是菩萨者。听说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智者大师是弥陀化身,未知有何证明?


    正确答案:智祖称小释迦,永祖称弥陀身,皆是他人推崇赞叹之辞,或有其奇特表现,他人呼称,并非二祖自命如是,希勿误会!

  • 第3题:

    我们凡夫人能真正了解菩提心的究竟功德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能。有些教言书中讲,菩提心的功德,十地菩萨也不能圆满宣说,它唯一是遍知佛陀的境界。

  • 第4题: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个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又是一个人()的体现。


    正确答案:基本功;语文素养

  • 第6题:

    填空题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行者是应修持()等广大行。

    正确答案: 六度波罗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多选题
    佛教徒是为了纪念(  )的成道日,每年的腊月初八要煮粥供众,称为腊八粥。
    A

    观世音菩莎

    B

    地藏王菩萨

    C

    弥勒佛

    D

    释迦穆尼


    正确答案: B,C
    解析: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者,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有一牧女见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奶与谷物共煮而成)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据此,汉地的佛教寺院每年腊月初八都要予以纪念。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供众,名为腊八粥。

  • 第8题:

    问答题
    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依靠什么样的后行令其不断增上、强大?

    正确答案: 要赞美菩提心的功德,使自他生起欢喜心,得到鼓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皆常以凡夫自居,绝无说我是菩萨者。听说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智者大师是弥陀化身,未知有何证明?

    正确答案: 智祖称小释迦,永祖称弥陀身,皆是他人推崇赞叹之辞,或有其奇特表现,他人呼称,并非二祖自命如是,希勿误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汉地佛教的四大菩萨指的是()。
    A

    文殊菩萨

    B

    普贤菩

    C

    观音菩萨

    D

    大势至菩萨

    E

    地藏菩萨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菩提心的违品是我执,二者就像光明和黑暗一样,那么有我执的凡夫相续中是否具有菩提心?

    正确答案: 有。凡夫人在刚开始发心的时候,没有自我希求菩提的心是不可能的,但就算有一点“我”,这与菩提心也不相违,为了利益众生,现在“我”一定要尽快获得佛果。噶当派经常有这样的比喻:好多人陷在泥坑当中,有一个人特别想救旁边的人,但他自己还沉在泥坑里面,救他们没有能力,所以他全力以赴想要解脱出来,目的是什么?不是自己想解脱,而是为了救身边这些人。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先让自己出来,然后再救他们,到了那个时候,才具足了利他的力量,否则根本没能力救别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发了菩提心以后,名字已经转变,可以称为菩萨,那一个人既是凡夫又是菩萨,这是否矛盾?请说出你的理由。

    正确答案: 不矛盾。因为所谓的“凡夫”,是指我们相续中具足了业和烦恼,而所谓的“菩萨”,是指已经具足利他的心和行为,故二者并不相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佛菩萨的圣号和我们凡夫的名字有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无论什么众生,仅听闻圣尊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会遣除心里的痛苦、困惑、烦恼等,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力;众生感受痛苦时,如果一心持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菩萨就会寻声救苦,加持这些众生全部获得解脱。诸佛菩萨的名称具有非常甚深的因缘,千百万劫前就被佛的金刚语亲自授记了,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以智慧的结晶而形成了这样的名号。真正有福报的人,才有缘听闻佛菩萨的名号;没有福报的人,即生中根本听不到这些名号,也见不到诸佛菩萨的圣像。观世音菩萨名号的加持不可思议,如果我们看到一些众生非常可怜,或者马上就要死了,为其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传到他的耳旁,此后他就不会再堕恶趣了,这个功德是非常大的。凡夫名字不具此功用。

  • 第14题: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行者是应修持()等广大行。


    正确答案:六度波罗蜜

  • 第15题:

    汉地佛教的四大菩萨指的是()。

    • A、文殊菩萨
    • B、普贤菩
    • C、观音菩萨
    • D、大势至菩萨
    • E、地藏菩萨

    正确答案:A,B,C,E

  • 第16题:

    菩萨以慈、悲、喜、舍四种精神,度无量众生,称为()

    • A、大菩提心
    • B、阿罗汉心
    • C、四无量心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康德说的“二律背反”是指()

    • A、世界既是有限又是无限的
    • B、世界既是单一的又是复合的
    • C、世界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
    • D、世界既是必然又是偶然的
    • E、世界既是永恒的又是暂时的

    正确答案:A,B,C,D

  • 第18题:

    问答题
    佛菩萨的圣号和我们凡夫的名字有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无论什么众生,仅听闻圣尊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会遣除心里的痛苦、困惑、烦恼等,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力;众生感受痛苦时,如果一心持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菩萨就会寻声救苦,加持这些众生全部获得解脱。诸佛菩萨的名称具有非常甚深的因缘,千百万劫前就被佛的金刚语亲自授记了,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以智慧的结晶而形成了这样的名号。真正有福报的人,才有缘听闻佛菩萨的名号;没有福报的人,即生中根本听不到这些名号,也见不到诸佛菩萨的圣像。观世音菩萨名号的加持不可思议,如果我们看到一些众生非常可怜,或者马上就要死了,为其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传到他的耳旁,此后他就不会再堕恶趣了,这个功德是非常大的。凡夫名字不具此功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判断题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个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菩萨以慈、悲、喜、舍四种精神,度无量众生,称为()
    A

    大菩提心

    B

    阿罗汉心

    C

    四无量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康德说的“二律背反”是指()
    A

    世界既是有限又是无限的

    B

    世界既是单一的又是复合的

    C

    世界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

    D

    世界既是必然又是偶然的

    E

    世界既是永恒的又是暂时的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既是“中国四大菩萨”之一,又是“华严三圣”中的一尊菩萨的是(  )。
    A

    毗卢遮那

    B

    大势至菩萨

    C

    日光菩萨

    D

    文殊菩萨


    正确答案: D,C
    解析:
    华严三圣是指毗卢遮那、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中国的四大菩萨是指观音、文殊、普贤和地藏。

  • 第23题:

    问答题
    我们凡夫人能真正了解菩提心的究竟功德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能。有些教言书中讲,菩提心的功德,十地菩萨也不能圆满宣说,它唯一是遍知佛陀的境界。
    解析: 暂无解析